謝保生 陳義桂
摘要:“博弈論”是理性換位思考的合作策略,依據(jù)雙方的利益取舍來選擇行動方案,屬于“互動行為”科學?;凇安┺恼摗钡幕Q價值算法,有利于發(fā)掘合作的最優(yōu)策略。本文通過分析“博弈論”的內涵和“互換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探究互換價值算法的范式,希望據(jù)此能夠提升交易雙方的競爭優(yōu)勢。
關鍵詞:博弈論;互換價值;算法;競爭優(yōu)勢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科技水平逐步提升,“博弈”成為企業(yè)應對市場競爭的重要形式。在“互換價值”的研究上,“博弈論”具有較為明顯的啟示意義。本文試圖透過“博弈論”內涵和“互換價值”具體表現(xiàn)的分析,探索“互換價值”的算法范式,從而獲取提升交易雙方競爭優(yōu)勢的機會。
一、“博弈論”的內涵
“博弈論”屬于數(shù)學、經(jīng)濟學和運籌學的交叉學科范疇,其主要研究組織激勵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競爭現(xiàn)象的理論與方法,并結合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得出合作的優(yōu)化策略。著名經(jīng)濟學者托馬斯·謝林曾經(jīng)指出:“一種策略性行為就是某個體通過影響他人對自身行為的預期,來促使對方選擇對自身有利的策略,是個體通過限制自身行為來約束其對弈者的選擇”?!安┺摹本邆洹澳阒杏形?、我中有你”的情形。不同的博弈參與者,可以選擇相異的行動。局限于“相互作用”表現(xiàn),博弈參與者的利益與自身及對弈者采取的行動密切關聯(lián)。故而,“博弈論”屬于理性換位思考的合作策略,依據(jù)雙方的利益取舍來選擇行動方案,是一種“互動行為”科學。
二、“互換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
在市場競爭中,應該如何體現(xiàn)交易雙方的“互換價值”?可以借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商品“互換價值”的分析進行理解。商品的內在價值基于使用價值表現(xiàn),而其具備的特殊屬性在于“互換”,故只有“互換價值”方能反映商品的內在價值。“互換價值”是商品的特殊使用價值,屬于商品的本質特征。若商品的內在價值采取“互換價值”形式,則其相關價值要素可以融合為“統(tǒng)一”表現(xiàn)。商品的簡單價值形式包含于其“互換關系”之中,例如“商品A的價值,通過商品B能夠與商品A直接‘互換’,而在‘質’上得到相應的表現(xiàn),進而使得商品B能夠與商品A在‘量’上達成‘互換價值’的目標”。故而,商品的內在價值是基于其“互換價值”來獨立展示的。據(jù)此,交易雙方的“互換價值”具有以上類似的表現(xiàn)。
三、基于“博弈論”的互換價值算法范式
基于上述對“博弈論”內涵和“互換價值”具體表現(xiàn)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兩類算法范式。
(一)“互換價值”對等范式
第一,“互換價值”直接對等范式。若A和B欲建立合作關系,且雙方之間直接具有“互換價值”,則“互換價值”的對等范式是:“互換價值 A”=“互換價值 B”。
該范式主要針對“互換價值”中的“經(jīng)濟價值”,即是在A和B之間約定的具體合同期和相關事項基礎上,直接實現(xiàn)“經(jīng)濟價值”互換與變現(xiàn)。
第二,“互換價值”間接對等范式。若A和B欲建立合作關系,可是雙方?jīng)]有直接的“互換價值”,此時,C具備B需要的“互換價值 1”,A具備C需要的“互換價值 2”,則“互換價值”的對等范式是:“互換價值 1”=“互換價值 2”。
該范式同樣是針對“互換價值”中的“經(jīng)濟價值”,即是在A和B之間約定的具體合同期和相關事項基礎上,通過C的中介作用實現(xiàn)“經(jīng)濟價值”互換與變現(xiàn)。
(二)“互換價值”加成范式
第一,“互換價值”直接加成范式。若A和B欲建立合作關系,且雙方之間直接具有“互換價值”,則“互換價值”的加成范式是:“互換價值 A”(強勢)=“互換價值 B”(弱勢)*“人情杠桿系數(shù)”或者“互換價值 A”(弱勢)*“人情杠桿系數(shù)”=“互換價值 B”(強勢)。
該范式主要針對“互換價值”中的“經(jīng)濟價值”和“人情價值”(體現(xiàn)“杠桿效應”),即是在A和B之間約定的具體合同期和相關事項基礎上,直接實現(xiàn)“經(jīng)濟價值”互換與“人情價值”加成。
第二,“互換價值”間接加成范式。若A和B欲建立合作關系,可是雙方?jīng)]有直接的“互換價值”,此時,C具備B需要的“互換價值 1”,A具備C需要的“互換價值 2”,則“互換價值”的加成范式是:“互換價值 1”(強勢)=“互換價值 2”(弱勢)*“人情杠桿系數(shù)”或者“互換價值 1”(弱勢)*“人情杠桿系數(shù)”=“互換價值 2”(強勢)。
該范式同樣是針對“互換價值”中的“經(jīng)濟價值”和“人情價值”(體現(xiàn)“杠桿效應”),即是在A和B之間約定的具體合同期和相關事項基礎上,通過C的中介作用實現(xiàn)“經(jīng)濟價值”互換與“人情價值”加成。
以上基于“博弈論”的兩類互換價值算法范式,均存在一定的風險交易。其中,無法量化的因素可以轉換為“期權”的形式,這個“期”決定了“風險系數(shù)”的大小。交易雙方須借助“人情杠桿”、“經(jīng)濟預期”、“信譽加持”和“專業(yè)優(yōu)勢”等方面的資源,突顯其“剛需”與“硬通貨”等附屬的特性,提升“互換價值”中的“抵押率”,實現(xiàn)有效的“期權價值”,以此制定“風險對沖”策略,從而保障交易雙方的“互換價值”權益。
綜上所述,“博弈論”有利于促進合作策略的優(yōu)化,以此形成“互換價值”的實現(xiàn)基礎。有效的“博弈”,可以降低價值互換過程的邊際成本,從而提升合作的邊際效益,使雙方“互換價值”的延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本文通過分析“博弈論”的內涵和“互換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探究“互換價值”的兩類算法范式,包括對等范式和加成范式,希望據(jù)此能夠促進交易雙方的合作質量,并提升其市場競爭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張磊.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
[2]韋莉.“博弈論”視角下的投資行為和投機行為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版).2019(23):121-122.
[3]劉慶財.博弈論:最高級思維和生存策略[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
[4]郝國喜,顧士明.《資本論》選讀(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1]謝保生,男,漢族,UiTM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yè)管理,高校講師、經(jīng)濟師、電子商務師、高級職業(yè)經(jīng)理人,現(xiàn)為廣州工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教研室副主任,廣東省智庫專家,廣東省企業(yè)科技特派員。
[2]陳義桂,男,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現(xiàn)為廣東共創(chuàng)經(jīng)濟發(fā)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jīng)理,廣州工商學院兼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導師。
廣州工商學院 5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