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琴
摘要:面向小學生開展的安全教育,需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深度滲透,多訴求指向合一依據(jù)。即在自我理論和借他理論的指導下,構筑多元和愉悅的心理認同情境。立足不易于識別安全隱患和語文課程中的安全教育元素,深化語文課程與安全教育知識的統(tǒng)一,做好安全心理認同在現(xiàn)實場景中的延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安全教育
引言:
課程整合教育語境下,教育工作者要根據(jù)小學生成長和成才過程中的面臨的風險和問題,生成教育教學新主張、新理論和新策略。不局限在語文、數(shù)學等重要學科的知識和文化的傳授,應結合社會生態(tài)有效開展安全教育。而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安全教育,在課程內容整合和教育功能拓展方面具有先天優(yōu)勢。
一、安全教育指向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理論支撐
(一)安全教育是學生健康安全成長的保障基礎
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蘊藏諸多風險和安全隱患,威脅小學生安全和健康成長。教育工作者既要有效的傳授語文知識,還需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令他們具備規(guī)避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安全教育,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性教育,需在語文等重要學科中科學滲透。
(二)安全教育是自我和借他理論的有機結合
自我理論,強調以融合思維推動各學科教育。借他理論,主張培養(yǎng)教育對象的積極心理,對相關知識產(chǎn)生良好的認同感。安全教育應能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風險辨識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介入安全教育的立足點
(一)不易于識別的安全隱患
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為媒介,輸出安全教育內容和觀點,需能以兒童不易于識別的安全隱患為立足點,有章法和針對性的擴充和完善教育內容。如將故事、詩歌、短文等,與預防踩踏、游水、有害氣體、觸電、交通安全相關的視頻資料進行有效融合。將小學生不能意識到的安全隱患案例,科學的融入小學語文課堂。
(二)語文課程中的安全教育元素
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安全教育,是以語文課程為主,以適合的內容比例融入安全教育內容。教師需提煉語文課本中的安全教育元素,為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若強行或硬性介入,不僅會影響原本的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還無法真正增強學生安全體驗,達不到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展開安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構筑多元和愉悅的心理認同情境
教育情境的吸引力,決定安全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對學生健康和安全成長有著深遠影響。依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開展安全教育,教師應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元素,創(chuàng)建多元和愉悅的心里認同情境。如利用深刻和發(fā)人深省的幻燈片,向小學生進行一場記憶深刻的死亡教育,促使他們正確認識和理解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當然,教師需保證死亡教育內容符合小學生認知基礎,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加深心理抵觸和恐懼。在此基礎上,巧妙的引入“珍愛生命”“遠離風險”等案例和話題,在寓教于樂中增強學生珍愛生命的積極心理認同感。安全教育的嚴肅性與語文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需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共同作用于小學生安全教育學習的積極心理。如利用有趣的詩歌,融入“用電標志”、“預防詐騙”、“陌生人哄騙”相關的預防和防范知識,在演唱詩歌的過程中達到安全教育目的。
(二)深化語文課程與安全教育知識的統(tǒng)一
教師需深挖語文課程中的安全教育元素,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事例,設計具有實踐性和現(xiàn)實意義的課件和方法。同時,根據(jù)學生課堂反饋和積極心理認同感,不斷深化語文課程與安全教育知識的統(tǒng)一。例如,組織學生對課堂模擬的交通標準、風險標志等進行識別和內涵了解,并引導學生真實表達自身對游泳、攀爬、觸摸電源等行為的安全隱患。同時,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涉及的安全問題的片段,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培養(yǎng)和強化。安全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要積極倡導“知行相隨”,杜絕理論與實踐剝離。教師需提煉語文課程中的安全教育案例,加深語文、法治、安全教育核心的統(tǒng)一。根據(jù)常見兒童安全風險問題,有針對性的展開安全教育,切勿出現(xiàn)“重理論、輕體驗”的問題。教師需做好安全表達和體驗的教學設計,使小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三)做好安全心理認同在現(xiàn)實場景中的延伸
小學生對現(xiàn)實安全隱患的識別與規(guī)避,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與安全教育融合的關鍵所在。以語文課堂為載體,承載重要和關鍵安全教育理論與實踐,組織學生深入和積極探索校園內外的安全風險。教師需利用生動多媒體課件有效講解風險標志的界定和識別,并能教會學生規(guī)避風險的方法。而后,組織學生深度融入現(xiàn)實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鼓勵他們將理論進行實踐應用,對現(xiàn)實生活中顯著和隱藏的安全風險形成直觀的認知。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安全教育,教師必須做好安全心理認同在現(xiàn)實場景中的延伸。既要在理論課堂上幫助學生建立安全意識,還需在校園外強化他們識別風險、躲避風險的能力。教師需通過不斷的強化和訓練,增強學生對“注意危險”、“小心高壓電”、“禁止進入”等標志的心理重視,最終實現(xiàn)安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入眼、入腦、入心。即面向小學生開展的安全教育,必須利用語文課程中有趣的元素賦魅,以保證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需組織學生深入學習安全教育內容,既要獲得必要的理論和方法,還需具備防范安全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安全教育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融入,需切實做好課程內容的交融和深化,為學生構建愉悅和生動的安全教育情境。
參考文獻:
[1]羅秀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習慣教育[J].教育界,2020(21):74-75.
[2]江賽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安全教育[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4):67.
[3]于文竹.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華少年,2020(03):287+290.
[4]陳維道.安全教育多向課程價值指向實踐[J].安全與健康,2019(11):4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