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欞樵
摘要:幼兒階段教育分為家庭教育與園所教育,兩者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幼兒教育的水平的高低對于幼兒認知世界、個人成長與終身發(fā)展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入融合背景下,幼兒教育可以與信息技術整合,更好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根據幼兒的年齡大小與認知基礎,教師可以引入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豐富的幼兒教育資源,借助多樣信息技術工具,在整合中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發(fā)展幼兒認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等,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幼兒情況予以落實,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閱讀興趣;認知能力;思維能力
“互聯(lián)網+教育”視域下,不論是校外培訓機構,還是大學以及中小學,都在設計與實踐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兒階段的教育卻較少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為更好推動教育現代化,促進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下,幼兒園機構的管理者與幼兒教師應當積極探尋更加多樣的教育方式,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1]。在此背景下,通過將幼兒教育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實施科學教育,可以更好培養(yǎng)幼兒,促進其健康成長。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優(yōu)勢
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嘗試,根據長期的教育經驗,以及問卷調查多所幼兒園的教師,研究國內外的文獻資料,可以得出以下的優(yōu)勢:一是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幼兒通常注意力很難集中,對于新奇的事物更感興趣,但是過去的教育資源與教學方式很難長期滿足這一需要,而互聯(lián)網的資源是海量的,可以不斷挖掘與運用海量的新奇資源,吸引幼兒的眼球,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二是豐富幼兒教育內容,幼兒教育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共五大項的內容,為達到教育要求,需要運用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教育工具,展現豐富的教育內容,比如引入動畫、繪畫、安全、科普、音樂與舞蹈的短片,更好教授幼兒;三是創(chuàng)新幼兒教育形式,為更好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教育,更好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角色扮演、交流對話、游戲活動中,促進幼兒快樂成長[2]。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運用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通過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實現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的作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語言內容中,主要目標包含有:喜歡聽故事、看圖書等。在過去的教育中,教師多是通過語言敘述、卡片展示等方式講述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趣味故事等,不夠生動與貼切。新時期的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引入大幅圖畫、音頻與動畫,先用多媒體工具展現一半內容,再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中的其他內容,要求閱讀后回答問題[3]。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老虎拔牙》的繪本故事,提前收集相關的多幅圖畫、《兩只老虎》等歌曲音頻、同名的動畫片等。在教學中先展現對應的PPT與動畫短視頻,播放途中暫停,讓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在閱讀后需要回答問題:老虎為什么要拔牙呢?幼兒在閱讀后可以很輕松回答,同時也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二)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發(fā)展幼兒認知能力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深入,往往需要教授幼兒一些抽象的知識,讓幼兒認識一些不夠具體的事物,這對于幼兒來說是不小的挑戰(zhàn),同時這些枯燥的內容也無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過去的枯燥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兒理解與掌握知識。通過整合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教育主題內容,借助豐富的圖文與視頻資源,以及借助相關軟硬件工具,更好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4]。
例如,在幼兒教育科學的項目中,包括有: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與探究問題,從生活與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體會數學的重要性與學習的樂趣。針對這個目標,為讓幼兒理解“天氣”,認識“天氣變化”等,教師可以將晴天、多云、陰天、下雨、下雪等通過圖片與視頻生動展現,幫助學生理解“天氣”。對于“天氣變化”,還可以加入“溫度的變化”內容,通過展現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比如剛發(fā)芽的柳樹、鳴叫的知了、成熟的果子與下大雪的景色等,讓幼兒想象這些時節(jié)的感受,進而讓幼兒理解什么是溫度,認識“天氣變化”。
(三)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培養(yǎng)幼兒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對于幼兒的智力發(fā)育、個人成長、思考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兒教育中應當特別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過去的幼兒教育中,這項教育工作比較費力,而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相關教育,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5]。
例如,在幼兒教育的藝術主題中,包括有這樣的目標: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與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藝術表現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角色表演活動,先播放《三只小豬與大灰狼》的動畫,讓幼兒認真觀看,并思考:故事說了什么呢?我們應該學習哪只小豬?為什么?在指導幼兒回答后,教師繼續(xù)指導幼兒分別扮演三只小豬、大灰狼等,表演故事情境,并讓幼兒之間互相比一比,看誰演得好,最后對演得好的幼兒表揚、發(fā)小紅花。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整合,有著諸多的優(yōu)勢,比如提高幼兒學習熱情、豐富幼兒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幼兒教育形式等。為更好提高幼兒教育效果,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資源與工具,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認知、參加活動,以此促進幼兒閱讀、語言、思維等多元智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輝芳.學前教育專業(yè)化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的實踐探索[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20,v.33;No.123(04):102-104.
[2]王亞萍.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研究[J].成功密碼:綜合版,2019,000(005):P.52-52.
[3]張婷.信息技術手段與幼兒教育的整合[J].學周刊,2020,000(001):P.187-187.
[4]張倩.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管理教育的整合策略研究[J].好家長,2019,000(063):P.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