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風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深入發(fā)展,人們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轉變教學方式,帶給學生更好的課堂體驗。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的互動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互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51
引言
作文,是小學語文科目教學中的重要項目和內容,旨在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當然,寫作的過程,本身也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檢驗的一個有效形式。特別是對高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有了一定的寫作經(jīng)驗,但卻面臨著更高層次的寫作要求。為了給予學生更有效的作文教學指導,幫助他們走出寫作困境,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教學中推進互動教學模式。
一、問題導向,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
在實際的寫作過程中,學生最難的就是如何下筆,因為在學生的腦海中并沒有很多的素材可以應用到寫作當中,甚至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覺得“無話可說”或者“無情可抒”,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發(fā)散,他們對生活沒有進行細致的觀察,沒有對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思考和總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去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生活。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導向,與學生展開互動。例如,在以“父親”作為主題進行作文教學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將這個題目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寫作,那么學生寫作的過程無非就是用幾件小事串聯(lián)到文章中,然后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和父愛的偉大,這樣的文章內容是空洞的,思想是空白的,無法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回憶自己與父親的點點滴滴,與學生展開互動。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講述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與父親發(fā)生了哪些讓人感動的事情,這樣學生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走進父親的世界,父親的形象越來越明晰地呈現(xiàn)于眼前,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主動說,樂意說,有內容說,甚至“欲罷不能”,對父親的感情流露淋漓盡致。
二、建設生活化互動情境,提升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
學生個體自我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高效實現(xiàn)也是人文教育當中最為關注和重視的內容,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寫作素材要從生活中來獲取,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的寫作觀念。教師還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并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和素材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如此,不僅可以增強小學生作文的生活化水平,還能夠達到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精神水平的目的。以《媽媽睡了》這一教學為例。在現(xiàn)如今的教育當中,教師格外重視對學生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人類社會中最無私、最偉大的情感,母親對孩子的無私付出是小學生進行寫作的好素材。因而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以“我的媽媽”為題目進行寫作,然后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媽媽的一舉一動進行細致觀察,并讓學生充分感受媽媽給予自己的關愛,最后將其用文字表達出來,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這樣的創(chuàng)作,會使學生覺得有話可說,可以將母愛的偉大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
三、建設多媒體互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寫作興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傳授給學生寫作的理論知識,或讓他們機械式記憶寫作經(jīng)驗,其實這樣并不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因此,為了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可以將想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展示在多媒體上,帶給他們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刺激,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練習《看圖畫,寫一寫》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色彩豐富、人物故事情節(jié)豐富的圖畫,讓學生依據(jù)圖畫中的內容進行寫作,要求他們描述圖畫中發(fā)生的事件、地點以及人物等。再比如,在《國寶大熊貓》的作 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查找熊貓紀錄片或者影視資料,然后在多 媒體中播放出來,增強學生對熊貓外貌、體態(tài)、習性等的了解,讓學 生在寫作時產(chǎn)生“有話可說”的感覺。
四、注重交流與分享,互相激勵促進
結合日常教學觀察來看,很多高年級學生在寫作方面都有自己良好的經(jīng)驗方法與心得體會,值得其他同學學習與借鑒。為此,教師要注重組織引導學生圍繞如何寫好作文問題進行交流與分享,既可以說說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也可以說說自己遇到的問題與疑惑等,優(yōu)秀的作文經(jīng)驗與方法在交流中得以傳播,學生也會基于這樣的過程而相互鼓勵,彼此促進,以達到共同進步與提升的效果。具體來講,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作文經(jīng)驗與方法交流與分享大會”“優(yōu)秀作文展”等主題活動,或者是匯總整理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經(jīng)驗與方法,將其設計成微課,以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與借鑒,全面培育與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使語文寫作教學具備實效性,就應當利用作文互動教學方式來進行作文教學。如此方能使小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增強小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小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小學生在寫作中寫真事,抒真情,真正實現(xiàn)寫作教學效率的高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柏漢柱.小學語文作文的互動情境教學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10):73.
[2]邵愛華.基于互動模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13):121-122.
[3]駱成林.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互動情景教學方法探究[J].中華少年,2018(32):21.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猴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