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萍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開端,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語文知識,而且要傳授學生語文思維并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技能以及教學能力。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必不可少的一項專業(yè)技能,在教學中教師語言標準學生能更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語文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語言。本文就新課改下小學階段語文課教學語言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轉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226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語言出現的弊端
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喜歡某一門學科往往與兩方面相關,其一學生對這門學科具有極強的興趣;其二學生喜歡這門學科的教師,有的學生喜歡教師的風趣幽默,有的學生喜歡教師的上課風格,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仍出現許多問題。受以往的教學理念影響,教師過于重視傳授知識,而忽略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以及情緒,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枯燥、無趣,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教師的教學語言單調,教學方法單一,在這種枯燥的氛圍中,學生學習較為被動,阻礙學生學習語文。在教學中,部分教師教學語言運用不合理,導致學生不能透徹理解所學知識,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如何在語文課中運用教學語言
(一)提高課堂趣味性
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導入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運用情境導入法使學生更快速地投入進教學活動中,而且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更主動地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注度。例如:關于《觀潮》這一課,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觀潮前、漲潮時、退潮后的不同景象,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雄偉。教師可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今天老師要帶領各位同學領略自然風光,我們一起來看大自然的魅力?!辈シ佩X塘江大潮的視頻,教師向學生提問:“剛才我們看了錢塘江大潮,那同學們有怎樣的內心感受?”有的學生說:“錢塘江大潮太壯觀了,聽到奔騰洶涌的水聲?!庇械膶W生說:“感覺很壯闊,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痹谶@樣的課堂模式下,學生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使課堂充滿樂趣,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二)運用啟發(fā)性語言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用灌輸式的教學語言,很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新課改之下,我國推出“以學生為本”的新型教學觀,教師的教學語言發(fā)生轉變,用啟發(fā)性語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例如:在學習《四季之美》這篇文章,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思考第三自然段,從哪里能體現出秋天之美?”有的學生說:“黃昏中,夕陽西下,烏鴉向窠里飛,天空中大雁叫聲令人感動,還能聽見風聲、蟲鳴,從中使我感受到秋天之美。”整篇文章學習后,教師設置問題:“同學們,我們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順序寫作?”學生回答:“按照一年四季的時間寫作。”接下來教師借助文章講解寫作知識。運用啟發(fā)式語言引導學生思考,既能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熱愛學習語文。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互動溝通
信息化網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了課堂加教學中,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對現代教育帶來很多新鮮信心,也提供了教學便利。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互動,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而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可以從內心上覺得愉快,認為語文課是非常有趣的,例如,在講授《桂林山水》時,老師先用多媒體投放桂林山水的風景視頻、圖片,讓學生耳濡目染的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實景,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對本堂課充滿興趣,老師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根據書本上所描述的內容去回憶剛才在視頻中看到的秀麗風景,加深印象。
(四)提升教師綜合水平,緊跟時代發(fā)展方向
現代老師不僅是知識的搬運者,更是教育的研究者,我們的老師要把眼光放長遠,教學工作不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但是引導學生掌握語文應用能力,同時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要做好身份的轉變,從一個教學者變成教育者。作為一名老師,要適應時代的變化,知識是無限的,我們人的認知是有限的,應該在有限的教育生涯里充實自己,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豐富專業(yè)知識,擴展自己的見識和眼界,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課外的知識,用未來語言的方式,帶領學生認識全新的世界。我們知道,豐富而廣博的知識儲備,可以讓你的語言變得更生動,語言內容更有見解。例如,老師可以多了解專業(yè)報刊雜志、電視新聞和互聯網上的一些教學動態(tài),了解全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學校層面,可以安排課題講座,邀請一些優(yōu)秀的教育家,給老師們上上課,或者是安排老師外出培訓,開拓語文教師的視野,讓老師回到課堂教學時,有更多的話題和內容與學生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要群體,教師作為指導者、引導者,一定要分清師生角色。同時教師也要深化新型教學方法的學習并運用在課堂中,無論在課上還是課下都要注意教學語言,教師可以運用啟發(fā)性語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語文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文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9):229.
[2]黃慧琴.淺析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轉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43):64.
[3]江俊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J].中國高新區(qū),2018,(14):128.
[4]周紅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轉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54.
[5]李娟.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J].學周刊,2020,31(3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