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
摘要: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是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與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不僅對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與英語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對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成長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尊重學生天性的同時也提升英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英語素養(yǎng),也成為當前奮戰(zhàn)于教育一線英語的各位英語教師們不斷探究與思考的問題,分層教學的教學理念逐步被教師重視并廣泛引用。小學階段的分層課堂,即針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與階段性學習任務,使每一位小學生都可以在英語課堂中獲得成功,獲得知識的逐步提升。本文圍繞在小學階段構建分層閱讀課堂進行探究,希望可以通過多種分層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發(fā)展,英語知識得到鞏固,英語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也為其他同仁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英語;分層閱讀;教學探究
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教師受應試化教學理念的影響較大,為了取得英語成績,教師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所涉及的教學內(nèi)容,多是迎合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的,是一種“一刀切”式教學,而忽視了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這兩種層次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習狀況以及具體需要,造成班級學生英語水平的逐步拉大,使整體教學形態(tài)呈現(xiàn)出失衡狀態(tài)。而隨著人文教育以及新課改理念的實施與深入,在小學階段英語課堂中越來越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因此教師應因材施教,開展小學英語課堂,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使每一層次英語學習發(fā)展需要都被關注,被滿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均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長,通過布置層次性的閱讀任務,來使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得到有效成長。
一、分層課堂構建意義
與傳統(tǒng)模式下以教師為主體的英語課程不同的是,分層英語課堂是從學生出發(fā)來進行教學的,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來設計更為貼合的教學目標,將學習英語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激發(fā)了全體學生學習英語、探究英語的動力,分層教學法還促使小學生更加客觀的對自己的學習水平與學習潛力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加合理的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進而幫助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有所收獲。通過分層教學更容易使小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極大限度的調(diào)動了在英語課堂中的小學生潛力,改變了被動學習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也減輕了學生一刀切模式下承擔的繁重學習負擔,緩解了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畏難情緒與自卑心理,也避免了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自滿心理,降低了負面情緒在英語課堂中的彌漫,更使學生可以以最佳學習狀態(tài)來開展英語知識的學習。分層英語課堂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小學生提出不同預習要求與學習任務,這種根據(jù)不同學情而提出的針對性極強的預習任務與學習任務,不僅使學生在預習英語文章時的盲目性有所降低,還使英語課堂的針對性有所提高;而通過英語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不僅使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與交流氛圍在這種小組合作模式中被構建并生成,更有利于使學生在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分層閱讀課堂構建措施
(一)基于學生能力進行劃分
開展分層課堂,首先就是圍繞學生實際水平進行分層目標的劃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劃分,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直接影響到分層課堂的開展質(zhì)量。在劃分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根據(jù)學生英語學習成績,學習能力,以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來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學生又可以被稱為“特長生”,即通常意義上的“英語學優(yōu)生”,其人數(shù)應控制在全班總人數(shù)的1/4,“英語學優(yōu)生”一般通過課堂聽講就可以將英語知識靈活掌握,該類學生的英語基礎扎實,對英語知識充滿學習興趣與了解興趣,英語能力強,對教師所講授的英語技巧可以靈活運用。對于這類“英語學優(yōu)生”,教師要以“放”為主,即在分層課堂中,教師不應過多干涉,而是為其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與機會,最大限度地對這一層次學生的潛能進行挖掘。B組學生即“發(fā)展生”,主要是處于班級中等水平的學生,該層學生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般占班級總人數(shù)的一半,“發(fā)展生”的特征是英語成績中等、學習興趣一般,其人數(shù)過多而需要教師投入精力。對于“發(fā)展生”,教師要做到以“扶”為主,“扶”與“放”結合 ,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使其入門之后,再鼓勵其獨立學習。C層學生即“后進生”,也可被稱為“潛能生”,是指英語學習中存在困難、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這層學生數(shù)量大約也占據(jù)全班的1/4左右。對于“潛能生”,教師在分層課堂中以要邊“扶”邊“輔”,通過教師的引導與督促,使其學習態(tài)度有所改正,在逐步改正態(tài)度的同時也逐步夯實基礎。當然,學生層次的劃分并不是固定的,教師在分組之前應與學生溝通,使學生明確層次的劃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實時改動的,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之后,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進步或退步,以及學生在課堂與小組中的實時表現(xiàn)來重新進行層次的調(diào)整,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并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的劃分
由于ABC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其英語基礎不同,在英語學科中的“起點”也不同,因此在相同學習時間段內(nèi)所達成的英語成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就要以這一實際學情為基礎,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立足于實際,設置梯度化的學習目標,做到分層閱讀課堂的有的放矢,確保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恰好保持在既不會讓他們感到輕松,也不會承受太多的壓力之上,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新單元時,對于C級學生,教師應該圍繞詞匯、詞性來布置學習任務,使學生達成熟練掌握新單元所有的詞匯,并可以結合語境去進行詞匯的理解與解釋,確保C級學生熟知并熟練掌握每一個詞匯的含義及其詞性的目標。對于B級學生,教師則要求學生在掌握所有詞匯的基礎上掌握文章中涉及到的所有句型以及各類語法等。對于A級學生,其教學目標與教任務則應學在B級學生基礎上再適當進行上調(diào),要求這一級學生在達到B級學生學習目標與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可以流利使用新單元中的詞匯、句型、語法等與他人進行交流,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實現(xiàn)英語知識的生活化、靈活化。這種針對教學目標進行的劃分,既可以將每一個層次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最大限度上被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之中,還有利于實現(xiàn)英語課堂的針對性與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實。
(三)教學活動的劃分
在構建分層英語課堂時,為了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教師也應做好教學活動分層工作。B級學生所占比重最大,多為全班人數(shù)的一半,教師可以以此層次為核心來講解教學內(nèi)容,同時利用分層提問來全面兼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例如,在講解單詞與詞義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對C級學生進行提問,這樣既能增強C級學生的學習信心,又能幫助他們打好單詞基礎。同樣,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對A級學生進行提問,確保A級學生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實現(xiàn)英語課堂學生“能吃飽”“能吃好”。又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法進行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既可以采用“同一層次學生在同一組”的小組形式,為不同小組設置難度不同的學習探究任務,這樣可以促進每一個層次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和互動學習,讓每一次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與自己水平相近的同伴身上取長補短。第二種則是采取均衡搭配的方式進行分層,即1個A級學生,2個B級學生,1個C級學生這一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的小組分配模式,每個英語小組設置同樣的學習任務,從而發(fā)揮“以生帶生”的作用。
結束語
分層閱讀課堂的構建,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面向團體與因材施教的教學特點與教學理念,對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與主動性,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成績等諸多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在保證教學目標,深耕教材的基礎上,深入學生群體,詳細了解小學生英語知識的現(xiàn)有能力與潛在能力,并以此來進行劃分不同層次,開展個性化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同時也發(fā)揮出多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施的優(yōu)勢,將分層教學理念認真落實,使分層閱讀課堂的構想得到實現(xiàn),進而促進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陸朦.基于微課的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67.
[2]計愛琴.農(nóng)村小學英語學困生轉(zhuǎn)化的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236-237.
[3]周立哲.智慧教育視角下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實踐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3):55.
[4]朱愛琴.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5):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