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海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各個學科都在強調高效教學,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在輕松、民主的氛圍中實現(xiàn)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實現(xiàn)高效教學成為教師研究的重點,初中政治課肩負著培養(yǎng)初中生的道德素養(yǎng),對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理念落后的現(xiàn)象。本文分析了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政治;高效教學
引言: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要想實現(xiàn)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師應重視教學理念的更新。初中政治課肩負著培養(yǎng)初中生的道德素養(yǎng),對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模式改善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理論水平、教學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教學水平,以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一、初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學時缺乏全面發(fā)展意識
新課程改革更新了很多教育理念,素質教育觀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各個學科雖是單獨個體,但都有共同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學依據(jù)。初中政治除了教授學生思想理論知識,幫助其樹立正確價值觀,還要兼顧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然而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傳統(tǒng)教學仍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過分強調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記憶政治學習內容,沒有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學生看來初中政治涉及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差甚遠,無法投影到實際生活中,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fā)展。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具有獨特性,課堂統(tǒng)一教學模式,缺乏分層教學行為,也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初中這個青春懵懂的時期,他們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指引,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理論條款。
(二)部分教師教學理念滯后
以往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對政治教師教學技能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這成為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驅動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新課程改革步伐漸緩,難以滿足素質教育需求,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教學理念較為滯后。部分教師未曾重視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也未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而是始終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法,只有在公開課、開展教研活動時,才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水平的提升較緩慢。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活力與生機,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難以被激發(fā),學習效率自然無法提高。
(三)師生缺乏互動,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不少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模式進行授課,教學過程中,師生沒有互動環(huán)節(jié),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和文本之間也沒有互動。課堂上,老師關注的是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案能否實施完,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沒有即時了解。至于學生們是否聽懂,哪些地方需要強調,哪些地方還需要舉例說明,學生是否存在困惑,政治教師無暇顧及。教師對于學生聽講過程中的共性問題沒有關注,也沒有顧及學生個體差異,沒有從學生自身的需要出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沒有發(fā)揮,沒有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單一枯燥的授課模式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以發(fā)展,學習能力未能得到提升。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授課模式,消磨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二、初中政治課高效教學實現(xiàn)途徑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高效教學強調教與學的收益和教學的效率成正比,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更要注重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而非像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知識的輸入,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實施高效教學,應當從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出發(fā),精簡教師的教學部分,留夠更多時間讓學生學習方法,掌握思維方式,并組織課堂練習,讓學生有知識輸出的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在遇到同類型的學習內容時,能夠更快進行學習遷移,大大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
(二)學習新課程理念,提高教師素養(yǎng)
初中政治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政治教師要運用所學到的新課程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要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改變自己以往高高在上的單一的授課模式,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內驅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政治教師要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以人為本”,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從高高在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好伙伴、合作者、引路人。教師要彎下腰來聆聽學生的需求,深人學生當中,精心調研學情,根據(jù)學情的需要進行備課、上課,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設計教學過程,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深人淺出地講解,激發(fā)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選擇實際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強度的學習動機能夠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生的動機可以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自我提高驅動力、附屬驅動力以及認知驅動力,其中認知驅動力代表著學生內心的潛在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他們興趣的激發(f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驅動力。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對知識保持好奇,產(chǎn)生疑問,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探索求知,而在政治課上分析典型、真實的案例,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結束語
總之,初中政治開展高效教學不僅符合新課程的要求,還能夠有效減輕教師與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積極組織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進行體驗,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注重過程性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卜玉潔. 初中政治新教材教學內容落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8.
[2]金雙雙. 改革開放以來初中政治課程與教材的嬗變研究[D].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