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冠勇 緒平 王微 劉敬文 王娜 李硯峰
【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設置為觀察組,與此同時,選取同時期我院體檢的6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生化檢驗,比較兩組臨床檢測結果。結果:觀察組總膽紅素(167.5±22.0)ummol/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256.9±41.3)U/L、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363.7±31.4)kU/L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水平,而膽堿酯酶(2.2±0.3)U/L則顯著高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結論: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肯定。
【關鍵詞】生化檢驗指標;病毒性肝病;應用
【中圖分類號】R512.6;R44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03
臨床上,病毒性肝病是發(fā)病率較高的肝臟疾病,這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肝臟疾病總稱[1]。有機體感染了肝炎病毒后,病毒會對肝臟細胞造成進行性損害,嚴重影響肝臟的生理功能。病毒性肝病的早期診斷和對癥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為探究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設置觀察組。納入標準:(1)患者均與病毒性肝炎臨床診斷標準相吻合[2];(2)患者認知正常,積極配合;(3)患者均可進行正常交流溝通,均同意參與本次調(diào)查研究,與此同時,排除交流障礙、資料不全、合并精神障礙等患者。與此同時,選取同時期我院體檢的60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對照組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在35~70歲之間,平均年齡(48.7±3.0)歲,觀察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在32~69歲之間,平均年齡(49.8±2.9)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晨起抽取患者3ml靜脈血,即刻送檢,對血樣標本進行離心處理,分離血清。選擇HITACH17600-20全自動生化儀,對患者進行病毒性肝病生化指標檢驗。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生化檢驗結果,主要包括總膽紅素、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膽堿酯酶、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等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計數(shù)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總膽紅素(167.5±22.0)ummol/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256.9±41.3)U/L、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363.7±31.4)kU/L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水平,而膽堿酯酶(2.2±0.3)U/L則顯著高低于對照組水平,P<0.05。見表1:
3? 討論
病毒性肝病是由病毒性肝炎病毒而誘發(fā)的慢性疾病,隨著病毒感染加劇以及疾病的進展,患者肝組織會受到嚴重損害,進而出現(xiàn)肝硬化、肝組織纖維化等癥狀?;颊咧饕憩F(xiàn)為肝區(qū)痛、上腹部不適、惡心乏力、食欲不振等癥狀,而且,病毒性肝病的病程長,若治療不及時,將會直接導致患者病情持續(xù)惡化[3]。若患者肝損害情況較輕,則有機體會出現(xiàn)細胞變性,胞漿中的蛋白和酶類物質(zhì)會滲透到患者血液之中;若肝細胞損傷比較嚴重,則會溶解細胞核、破壞細胞器,提高細胞核中蛋白的濃度。故而,在病毒性肝病的診斷中,可通過檢測代謝物質(zhì)的方式來進行,并將部分敏感的指標作為診斷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指標。與正常健康人群比較,病毒性肝病患者肝細胞出現(xiàn)損傷后,將會明顯削弱肝功能的合成能力,進而導致有機體中由肝臟合并的物質(zhì)水平顯著下降。膽堿酯酶的變化非常明顯,膽堿酯酶是由肝細胞合成的生物煤,其屬于有機體的糖蛋白。一旦肝細胞嚴重受損或肝細胞大量凋亡時,就會極易影響膽堿酯酶的合成能力,促使有機體中膽堿酯酶水平下降。因而,臨床可通過膽堿酯酶水平及含量來表示患者肝臟損害情況?;颊吒谓M織受損后,會影響到自身合成能力,進而導致膽堿酯酶等物質(zhì)濃度下降。肝細胞損害后會導致細胞中的物質(zhì)逐漸滲透到血清之中,從而影響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等物質(zhì)濃度上升?;颊吒闻K受損之后,經(jīng)過肝臟代謝的總膽紅素等物質(zhì)代謝會受到阻礙,患者血液中總膽紅素等物質(zhì)會滯留,進而導致該類物質(zhì)濃度上升。而且,生化檢驗技術已經(jīng)發(fā)展得比較成熟,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廣泛認可。通過本文研究證實,觀察組總膽紅素(167.5±22.0)ummol/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256.9±41.3)U/L、谷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363.7±31.4)kU/L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水平,而膽堿酯酶(2.2±0.3)U/L則顯著高于對照組水平,這與趙繼學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4],提示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生化檢驗指標在病毒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顯著,能為疾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羅向波.甲亢性肝病與病毒性肝病常規(guī)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9,(3).126,128.
[2]吳振興.多項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在不同肝臟疾病診斷與治療中的意義[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12).1414-1416.
[3]嚴毅軍.谷草轉(zhuǎn)氨酶、谷丙轉(zhuǎn)氨酶、總膽紅素在病毒性肝病中的診斷和預后價值[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7,(15).222.
[4]趙繼學,王靜巖.肝病患者多種生化指標檢測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