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怡
摘要:從教學設計的意義以及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出發(fā),結合人教版必修一的教材內容,闡述了單元教學設計的教學實踐及反思。
關鍵詞:單元教學;系統論;教學設計;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意義
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里,明確點明高中化學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素養(yǎng),高中化學課程應該幫助學生培養(yǎng)相應的學科學習技能和化學學習思維。然而教學是個有機性的復雜過程,涉及師生之間多層面的交流互動,更需要各個教學要素相輔相成。
教學設計可以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種相對傳統教學方法較為先進,也較多被一線教師運用的教學設計方法。
單元指的是學科教學內容中相對獨立的部分,單元劃分可以采納教科書的單元,也可以重新根據教學劃分。
在單元教學中,明確的教學目標對合理設計教學活動非常重要。設計教學目標的一般流程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生——編寫教學目標。
1、分析教學內容
通讀教材,透析每個知識點并建立一個整體的框架概念,將相互聯系的章節(jié)、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章節(jié)劃分為一個單元,清晰地掌握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注意重難點的講解。同時也要研究習題和案例,分析習題內所蘊含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
2、分析教學對象
教師要學會客觀評價學生的現有水平,評估和觀察學生對單元教學的接受度。這種評估可以從多角度進行,例如通過與學生談話,做問卷調查,隨堂小測等。
3、編寫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編寫必須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雙重實際來確定。作為化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來說,必須結合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化學學科的認識。
三、理論依據
1、系統論
系統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是一個具有復雜性的有機系統,整體并不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組合,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F代教育心理研究發(fā)現,人們的腦海中具有有意識學習和無意識學習兩種學習方法。當二者有機的統一起來,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效率。
單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點就在于這種有機性和對學習內容整體的、宏觀地把握。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教學,將一本書拆分為無數需要逐一攻克的知識點,通過知識點的堆積形成一個學科的整體框架。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透析各個知識點,但也很難在學生心中形成對一個學科的整體把握,缺少了這種整體把握,也就很難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單元教學法則強調教學三維目標的全面性、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系統性設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增進學生對學科體系及學科觀念整體構建。
2、建構主義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生才應該是學習過程的中心,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在這樣的主動過程中構建出對知識的意義體系。如果教師缺失了對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則讓學生難以在脫離教師的情況下自行學習,從而造成自學能力的嚴重缺失。
單元教學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重視了解學生已有學習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這個過程中強調對新、舊兩方面知識的建構。舊有的知識體系構建的越合理,新知識的加入才會給原有的建筑添磚加瓦,使得這個體系更加完整。因此,建構主義的觀念,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四、教學實踐與反思
1、設計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就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導,根據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和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客觀分析,設計教學的組織形式、內容和方法,從而保證教學方案的有效性。設計教學策略的一般流程是:確定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運用教學媒體—設計教學活動。
例如在認識化學實驗器材和基本實驗方法時,就應該有意識地設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同時不忘串聯起整個化學學科的整體思維,使得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的同時,有個大致的思想方法上的把握,做到教學層面點線面的結合。
2、組織教學內容
(1)確定單元內容。
(2)確定單元教學時間。如果是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重新劃分單元,那么必須要嚴格地計劃每個單元所花費的課時,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對應的教學任務。
(3)確定專題。根據單元教學內容和時間,把單元劃分成若干專題(節(jié)),確定每個專題的教學內容和課節(jié)數,包括專題練習次數。
(4)確定課型。課型的確定必須緊緊跟隨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要確定新內容的課時,復習課的課時,習題課的課時以及考試等。這樣的安排最終是為教學效果服務的。
3、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課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學生狀況、教師素質而定。教學方法的選擇特別注意與時俱進和綜合運用。
教學模式的選擇是教學方法運用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此選取適合的教學模式十分重要。
4、組合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就是顯示教學信息的工具。常用的媒體有書本、語言、黑板、圖片、模型、錄音、錄象、投影、網絡、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是教學活動中的輔助工具,必須使用適時、適度,不能為了使用而使用,過分堆砌媒體的使用類型反而使教學過程流于形式。
5、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組織形式有密切關系。我們要靈活運用集體授課、小組學習、個別化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要充分預估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應,對過程中的教學組織進行充分的調整,保證課堂活潑而不凌亂?;瘜W教學有天然的組織優(yōu)勢,因為實驗過程本身就是化學學科教學的組織方式,這種方式也較為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6、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最主要的功能是對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如果出現問題,需要及時地調整。因此,教學評價并不是一個教學流程的終點。
教學評價的具體方式有提問、討論、觀察、習題、作業(yè)、考試、談話等,無論是采用怎樣評價方法,運用何種評價手段,都要保證全面、客觀、公正、及時。一般的評價方法有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當中,隨教學進度而對學生進行觀察、提問,從而進行實時評價,這種方法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時的調整,從而不斷優(yōu)化過程中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得以優(yōu)化。總結性則是一種階段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目的在于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參考文獻:
[1]賈宏等.關于學生英語學習心理訓練的研究[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3,(1):93-97
[2]陳益.高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的關鍵、核心和重點[J].化學教學,2011,(2):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溫州市第十四高級中學 浙江溫州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