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繼文
摘要: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特點與個性,如何在班級授課的基礎上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這是廣大教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教師應從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性出發(fā),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各個影響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的整體框架,通過良好的教學設計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增強教師對教材、教學的認識與理解,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教學質量,進而推動物理課程的個性化教學。
關鍵詞: 個性化教學、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254
1、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個性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為基礎, 通過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手段, 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而教學設計是否從學生入手, 是否以學生的特點與需求為起點, 是否從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性出發(fā),是否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各個影響因素,這都是個性化教學的基本保障。
個性化教學的核心是 “以生為本”,“以生為本”是“以人為本”在教學中的一個具 體 表 現(xiàn),在個性化教學中要求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謝維和教授認為,在如今的教育教學中,以生為本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以學生群體為本,以學生個體為本。由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個體差異, 如何進行個性化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
2、物理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點
在一節(jié)完整的物理課堂中, 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充分體現(xiàn)出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理念,并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現(xiàn)出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1)目標確立———以生為本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核心與引導,課堂是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載體,教學目標引導課堂教學行為的基本方向,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意義,教師應該將更多地將目光轉向學生, 轉向實際的教學情景。個性化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將學生放在教學設計的首位,將學生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從學生最基本的知識需求入手。
在《彈力 力的測量》(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的課堂教學中,將本課教學的重點目標鎖定為: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形變,認識生活中的 “彈簧測力計”,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學會制作規(guī)范的彈簧測力計。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將物理知識生活化、簡單化、通俗化,不僅有助于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更有助于中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入門”。
(2)導入設計———因“課”而異
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景,在導入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 將學生作為導入新課的核心因素。新課導入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難點,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動機。教學導入需要教師因“課” 而異,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與理解,采用個性化的導入形式。
【案 例 】 《彈力力的測量》新課前,就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實際感受提出三個問題: 氣球為什么會吹爆?放了氣的氣球為什么和開始的形狀不一樣? 生活中的小販是如何通過測力計的原理 “弄虛作假”?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這樣的導入一方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能根據(jù)生活經驗得出初步的理論,讓學生更容易走進物理課堂;另一方面,基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簡單復習第一節(jié)“力的基本概念”,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3)重點突出——深入淺出
教學重點是綜合教學目標、培養(yǎng)目標及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進一步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確定的基礎的、核心的教學內容。如何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 需要一定的教學技巧,根據(jù)學生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具體到抽象,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定的層次性。
在教學彈力 力的測量》時,根據(jù)教學重點“幫助學生如何使用測力計和制作簡易的測力計”, 將本節(jié)內容分為三個部分:(1)根據(jù)實際生活引入測力計的用途, 簡單理解其工作原理;(2)利用作圖的方法,將物理規(guī)律與數(shù)學結合, 從探究中理解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理解日常生活中商販們時如何 “作假”; (3) 根據(jù)實驗演示,逐步理解測力計在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扎實掌握測力計的基礎知識,通過學習,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素養(yǎng)與物理技能,層層遞進,逐步深入, 逐個擊破物理學習中的重點。
3、結束語
個性化教育的核心是“以生為本”,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為目標的教育,個性化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要求教學設計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內容的設計,更多的應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fā),使學習的內容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形成一個卓有成效的教學過程,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設計應充分體現(xiàn)出以生為本的設計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首位,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張雅婷,閆賽楠.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中學物理個性化教學探究[J].理論觀察,2016,(2).
[2]劉景世,創(chuàng)新教育與物理教師專業(yè)能力[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榆林市定邊縣紅柳溝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