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豪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教學中歷史作為關鍵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解題能力等愈發(fā)關注。本文對于新課程下高中歷史選擇題的特點進行了探討,分析了新課程下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的提高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06-130
前言:自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領域內的不斷深入和推行,高中的教育教學活動在高考試題的導向作用下,愈發(fā)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結合對學生應試考試能力和思維能力教育需求,要在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選擇題的解題能力,適應新課程的發(fā)展步伐,發(fā)展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一、新課程下高中歷史選擇題的特點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和實施以來,高中教育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不僅對于學生的成績加強了培養(yǎng)和關注,更是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受到高考試題的導向和指導作用,高中的歷史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加強了探索。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選擇題具有顯著的特征,包括在選擇題的命題形式上,越來越多的材料型選擇題出現(xiàn)在試卷中,針對學生的知識考查,在歷史選擇題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歷史階段特征,對于學生的能力考查,更注重的是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主旨的能力和全面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運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科學的解答選擇題,高中歷史選擇題重點考查的是學生的材料閱讀和分析概括能力,對學生的事物把握能力以及對事物規(guī)律的掌握進行測試[1]。
二、新課程下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的提高策略
(一)詳細分析材料
新課程下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時,要培養(yǎng)起學生調用知識的能力,詳細審核已有材料,將材料中已學的信息和新信息提取出來,盡可能全面挖掘其中的知識,對選項和答案進行考慮,包括其中的詞匯信息、短語信息等。例如,時間信息中有關年代朝代皇帝的稱號,以及政策名詞、制度名詞、人物、事件、地名等名詞。具體的找信息方法是要考慮到對材料的分層,針對長材料的分層,要注意史實材料中涉及到的多個主語,例如關于社會領域、政治力量等多領域主語,需要再考慮答案時選擇最全面的選項,并且符合題意,將不能滿足材料要求的選項排除掉。長材料分層下,結合短材料劃分主謂賓語之類關鍵詞的方式,找出可靠信息,聯(lián)系課本的內容,包括與材料信息相關的多種要素,例如時間、地點、人物、內容、原因、評價、實質等,均與史實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建立起歷史背景,保證在全面可靠的歷史背景下,正確解題。對于材料內容的中心思想要進行概括和歸納,提高對材料的概括能力和總結能力,若試題中涉及的材料并不是課本內容中的,學生則需要學會概括和歸納,也就是歸結事物的共同特點,例如,在材料中經常出現(xiàn)的詞匯就是題目的重點,結合一系列的具體事實,將一般原理概括出來,歸納出題干的中心思想,例如其中人物的態(tài)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等。在與課本的知識建立起相關聯(lián)系設問中,諸如“說明了、表明了、反映了”等此類問題,均是概括和歸納材料中心思想的關鍵[2]。
(二)確定知識范圍和思考方向
高中歷史的選擇題解題中,教師要培養(yǎng)起學生對設問的審核和思考能力,通過對設問的考量,可以更進一步的確定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包括知識調用的范圍以及具體的解題方向、思考方向等。以高中歷史人教版教材中“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課程教學為例,在提高學生的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時,教師要將有關問題融入到對學生的解題方向訓練中,例如,以下選項中“屬于/不屬于隋唐的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最突出特點/共同特點是”,通過對設問的思考可以將知識范圍以及具體的思考方向明確劃分出來。從調用的知識范圍內進行思考,找出正確的答案,提高解決歷史選擇題的能力[3]。
(三)綜合判斷選項
在審選項的過程中學生要結合題干設問、課本知識、自己掌握的常識和選項的信息,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判斷,最好通過兩審的方式將正推和反推這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準確地判斷。正推指的是結合題干信息以及課本中相關聯(lián)的知識,在四個選項中選出答案,反推則是對四個選項進行比較,選出最適合題干要求的答案選項。在兩審的方式下,常用的方法要結合正推反推對選項進行詳細地分析,對選項中有無明顯的事實錯誤進行判斷,例如絕對化的說法,對于其中是否存在題干時間、人物、地點、階級立場、時代特征、中心思想等信息進行查詢,例如在題干中提出了孔子孟子的主張是否存在共同點,其中一個選項提出的是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該選項與題干之間明顯沒有關系。查看題干中的信息是否存在重復的現(xiàn)象,例如在題干中描述了一種現(xiàn)象,問題是問現(xiàn)象背后的實質,若是選項中仍舊是說現(xiàn)象,則可以排除。對四個選項進行比較,是否存在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情況,例如現(xiàn)象與本質、局部和整體、原因和結果、具體和形象不同,或是政治經濟領域不同的,若四個選項都是正確的,并且與題干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那么在選擇答案時,要選出知識錯誤最少的、能夠將題干材料信息全面反映出來的一個選項。對選項進行取舍時,要結合課本外的內容,按照舉例子的方式進行答案證明,可以在題中情景中將自己代入進去,對答案進行感受和判斷,將題干與選項連接在一起,查看是否通順。對于組合型選擇題的解題思路,可以結合選項的組合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判斷分析[4]。
結論:綜上所述,高考歷史選擇題的解題能力培養(yǎng)中,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將提高學生的歷史選擇題解題能力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持續(xù)地加強實踐探索,切實提高學生對于歷史選擇題的解題能力。突破原有課堂模式的限制,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歷史選擇題解題方式的正確認知,熟練掌握和運用歷史知識,提高歷史學科的成績,為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謝一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解題技巧論述[J].高考,2021(01):11-12.
[2]付欣.歷史選擇題試卷講評課拓展知識寬度策略例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12):76-79.
[3]李健.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技巧[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20(11):95-96.
[4]唐莉莉.高中歷史選擇題解題技巧[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20(10):91-92.
恩平市第一中學 廣東省江門市 52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