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新朝 劉立江 史建新
摘? 要:傳統(tǒng)的測試講評是測試結束后,在測試卷評閱完成前后進行的,有的老師會對答題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后進行針對性講解;有的可能上課簡單問下就開講,這樣勢必會影響到講評的效果。本文試圖引導學生學會借助信息技術對測試卷進行分析,同時師生共同來對考試進行合理評價并進行細致分析,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測試,理性的看待測試成績。
關鍵詞:測試卷命制;測試卷評講;教學流程;教學反思
1.測試卷的命制及測試的目標
2017版的課程標準中對學業(yè)質量也進行了說明。對于試題的命制,課程標準中也進行了指導。目前我校非畢業(yè)班進行的測試主要是期中和期末的階段性評價,先在核心素養(yǎng)考查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四基”“四能”的要求和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雙向細目表,然后借助智學網等應用平臺,進行組題,部分題目進行適度改編。
2.測試卷評講的方式及課前的準備
測試卷評講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前自主學、課中師生合作學、課后交流學的方式。
2.1課前自主學:學生通過獨立學習能夠完成先學清單。布置訂正試卷的任務,讓學生提前分析,利用班級群充分討論。為課堂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深層次思維內容的探究,拉深學生的思維強度,形成方法和能力。
2.2課中重點題型師生合作,學生匯報展示。用智慧課堂來傳解析微課,供基礎薄弱的學生多學幾遍以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利用幾何畫板和3D制圖軟件制作立體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利用智慧課堂的功能,及時檢查和反饋。
2.3課后交流學:課后在班級QQ群上傳針對性訓練卷,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道題制作成微課上傳至群中,供其他同學觀看。
3.測試卷評講課的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
3.1 教學目標
通過智學網的數(shù)據(jù)對班級整體情況的分析,讓學生找出自己在數(shù)學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找到學生知識掌握的薄弱點,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評。
利用幾何畫板和智慧課堂的及時反饋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智學網的組卷功能,選取學生掌握較弱的知識點進行組卷,讓學生進行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2 教學重難點
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找到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結合學生答題的情況確定重難點,例如本次測試中確定的重難點為:
重點:選擇題第11題;填空題第14題的講解
難點:解答題第22題的講解
4.教學流程的設計
4.1課前學習
課前預習清單:
1.上網查看個人期中考試試卷并認真分析試卷
2.多種方法分析失分原因,訂正錯題并上傳
3. 利用網絡自己找與錯題類似的題目并做一遍
4.2評講易錯題
4.2.1選擇題中錯誤率較高的第11題
教師采取制作了本節(jié)課的微課(用幾何畫板直觀體現(xiàn)斜率變化的過程),將視頻通過智慧課堂平板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平板反復的觀看微課,直到理解為止;教師巡視指導學習,并為遇到困難的同學進行答疑解惑。
4.2.2填空題中錯誤率較高的第16題
預設:
學生可能不太熟練的找到異面直線與所成角,所以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后,讓小組代表上黑板講解題目并板演過程。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再通過師生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表述和板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算能力。
4.3解答題中錯誤率較高的第22題
預設:
1.由于是文科學生數(shù)學基礎相對薄弱,再加上剛學立體幾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強,甚至理解不了圖中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所以通過幾何畫板制作了動態(tài)的立體圖形(可旋轉觀察點線面的關系),并通過3D技術制作了圖形,幫助學生理解;
2.再由學生分析題目后,讓同學們獨立書寫過程并由智慧課堂上傳并對比分析。
設計意圖:
通過幾何畫板的動態(tài)演示和3D動態(tài)技術,把一道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體會到了信息技術給數(shù)學課堂帶來的便利。
4.4課堂鞏固
通過智慧課堂的限時訓練和及時反饋功能,能夠適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進行安排針對性的課后練習。
4.5歸納總結
1. 瀏覽試卷,設計答題順序
2. 認真審題,計算要仔細
3. 簡題詳答,難題敢答
4. 利用好教室空間和手中的筆、本子等物品
5. 多聯(lián)系做過類似題型的方法
6. 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
4.6針對重難點組卷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為立體幾何中點線面關系的理解和應用,結合課堂練習的情況,利用智學網的組卷功能組卷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5.課后鞏固
1.在班級群中下載智學網組成的試卷;
2.大家選擇一道本次考試題目,把該題的講解過程制作成微課發(fā)送到班級群中,供其他對該題不太理解的同學觀看。
6.課后反思
6.1核心素養(yǎng)下的試題命制
《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版)》研制了數(shù)學學業(yè)質量,學業(yè)質量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與評價、教師教學活動與評價、教材編寫的指導性要求,也是相應考試命題的依據(jù)。
6.2試題講評中的注意點
在試題講評中,可以借助網絡對測試的結果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簡化師生的課前準備同時,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6.3試題測試對課堂教學的提示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結合核心素養(yǎng)和“情境”進行教育教學設計的同時,要繼續(xù)將智慧課堂,幾何畫板,3D技術等與數(shù)學學科教學進行融合。
【注:本文系安徽省2018年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數(shù)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課題編號:AH201804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史寧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合肥市第十一中學,安徽? 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