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安
摘要:著名的教授施瓦布曾經(jīng)明確提出: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借助探究的途徑,將知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必須要借助探究的途徑,積極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尤其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優(yōu)化和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開展多種手段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的構建中,最終促使學生在知識探究中,獲得生物知識,提升自身的生物綜合能力?;诖?,本篇文章對初中生物學生自主探究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生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幾點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109
引言
現(xiàn)如今,教師在實踐中,不僅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課堂能力,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課程知識。自主探究教學為初中生物教學提供了可以提升的空間,教師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更好地發(fā)揮能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能,以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對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效率。
一、生物教學現(xiàn)狀
初中階段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由于某些中學并不重視,不愿意投入過多資源在生物實驗上,學生能夠根據(jù)教學大綱完成的實驗較少。而在僅有的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實驗的設計及準備大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參與生物實驗形式流于表面,按照老師的演示步驟進行重復,完成實驗報告即可。因此學生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很大興趣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實踐技能并不能有所提高,更沒有發(fā)揮主動性去積極思考和探索。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方式,導致學生過度依賴于教師,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發(fā)散。
二、通過信息技術延續(xù)知識,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
老師在教學中并不是主體地位,而應該是引導者和牽引者。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再適用于現(xiàn)代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初中生物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初中生物的教學目標,不應該是以考試和分數(shù)決定學生的學習能力,而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生物學是對自然世界和人體結構的再發(fā)現(xiàn)過程,通過各種生物組織向學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抽象概念,以此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對植物和人體的生理結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如果可以從生活元素多方面尋找生物知識,將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方便學生更好地進行實驗操作。
三、科學分配學習小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標,掌握學習的方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當學生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以交流討論,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單獨標記出來。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高,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教學的質量水平,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鍛煉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分析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有一個小組的同學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教材中說喜馬拉雅兀鷲是飛的最高的鳥之一,既然是之一,那么還有哪些鳥是飛的最高的呢?老師顯然在備課中也沒有注意這個問題,所以老師也不能回答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學生自主學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習效率遠非教師講解的效果可以比。當然,由于學生思維方式和能力水平的差異,小組學習的結果肯定各不相同,所以,為了統(tǒng)一學習的標準,我們教師需要在最后進行答疑解惑,一方面是統(tǒng)一標準,另一方面也是解答學生的疑惑,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首先由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互問互答,當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教師再出面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教學效果會更好。另外,為了檢驗學習效果,我們還需要進行自測自結,教師在課前要圍繞教學目標,從重點知識內(nèi)容中設置問題,問題要梯度合理,難易適中,這樣一來,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回憶鞏固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合生活實際,強化自主探究效果
將教學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到一起,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元素、場景中,積極主動參與到自主探究學習中。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和優(yōu)化生物教學時,應結合生物教學的內(nèi)容,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生活現(xiàn)象等,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積極主動參與到生物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時,還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引領學生在生活化案例的分析、解決、討論中,完成知識的建構,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等。同時,學生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也逐漸提升了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圍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教學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實施生活化教學、重視實驗教學、開展合作探究等途經(jīng),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下,積極主動參與到生物知識的探究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柳應喜.初中生物學生自主學習素養(yǎng)培養(yǎng)[J].科普童話,2019(15):9.
[2]高秋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9(10):235.
[3]陳力.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家庭生活指南,2019(03):220.
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