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東
摘要: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四章“問題研究”《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教學中,我們嘗試通過合肥交通的真實情景,探討合肥2020年交通擁堵的原因及其解決措施,對身邊的擁堵節(jié)點進行調查,引導學生關注北斗+5G+AI+XR技術,從人口遷移和流動、城市空間結構、智慧綠色汽車發(fā)展、交通綜合運輸網和智慧路燈等方向進行討論,最終引導學生嘗試大概念大單元思維建設生態(tài)小區(qū)(相當于市轄區(qū)規(guī)模)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 大概念? 智慧課堂? 核心素養(yǎng)
一、單元概述
(一)課程標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四章“問題研究”對應的課程標準是結合實例,說明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qū)域發(fā)展的關系。課程標準“內容要求”確定的方法是“結合實例”,“問題研究”中教師以真實情景合肥2020年交通狀況為例,是對前兩節(jié)內容的延伸和運用,引導學生大概念單元綜合分析城市交通擁堵的原因,探討疏通措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具體如城市交通疏堵大概念框架圖(圖1):
(二)核心素養(yǎng)
區(qū)域認知:結合合肥交通實例,說明合肥市內部小尺度以及融入長三角中尺度中交通運輸網布局。
綜合思維:用合肥交通資料,角色扮演從不同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擁堵原因,因地制宜探討疏通措施。
地理實踐力:學生通過采訪、查找資料和調查問卷等,找出合肥2020年交通擁堵的原因,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地協調觀:合肥交通從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fā)展理念出發(fā),達到人地和諧相處。
(三)數據支持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白皮書,合肥市域最新綜合交通規(guī)劃(2015—2030年),合肥市2020年統(tǒng)計公報,合肥市2020年交通報告,合肥市quarterly2020Q3(高德地圖)。
(四)技術支持
使用科大訊飛暢言智慧課堂4.0版來增強教學信息化和學生的交互感、參與感。教師有教學終端,學生有學習終端。課前,教師發(fā)送本節(jié)課的微課,布置分組任務和研究的課題。課中,小組通過學生講功能同屏講解本組的PPT,老師通過隨機、全班討論等功能讓學生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研究和討論合肥交通擁堵的原因和措施。課后,學生完成小組研究報告,通過提交作業(yè),老師可以看到圖文并茂的作業(yè),可以給學生留言和批語,個性化、及時化地完成作業(yè)批改。
二、教學設計
為完成“合肥交通擁堵的原因和疏堵的措施”的問題研究,強化學生課堂主角的意識,教師由課堂的策劃者弱化為配角。具體如城市交通如何疏堵教學設計思路圖(圖2):
教學片段1:
交通擁堵找原因 曉風催我掛帆行
教師活動:在課前分組時,學生自愿選擇角色,采訪相關人員或查找網絡資料,將合肥交通擁堵狀況和成因做成課件,市民組、市交通局、市規(guī)劃局和市公安局代表組長匯報。
學生活動:四個組結合自身的角色查找資料,制作合肥交通擁堵PPT,走上講臺進行交流。
暢言平臺:暢言學生講功能
設計意圖:學生提前準備合肥交通疏堵材料,分析材料,整理材料。理論結合實際,學習身邊的地理。
教學片段2:
交通疏堵有措施 直掛云帆濟滄海
教師活動1:針對各組得出的擁堵原因,教師有方向地選用四個方面。市民組:老城區(qū)人口密度大。引導從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城市空間結構等角度分析。公安局組:信號燈智能化不夠。引導學生從AI+XR技術、城市交通超腦等創(chuàng)新和協調方面思考。交通局組:合肥市汽車多。引導學生從增加買車前和后稅種、北斗+5G無人駕駛公交車和汽車等綠色開放共享等方面思考。規(guī)劃局組:路網少且布局不合理。引導學生從環(huán)線匝道建設、城市環(huán)路和主干道商業(yè)用地建設、地上地下和空中分層分類型交通方式、市域線和周邊城市間市際線特別是與長三角的融合交通建設等方面思考。討論后組長先提交,組員可以提交相應圖片,匯報,組間質疑,組內回答。
暢言平臺:班級討論作答,組長拍照上傳,質疑和補充同學也可拍照上傳。
學生活動1:各組圍繞老師指定的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記錄討論要點。根據生活經驗和課前查找資料,組間質疑。
設計意圖:學生活動繼續(xù)深化,引導學生思考在人口、道路和車輛三個方面總結原因。組內討論造成合肥市交通疏堵的措施。
教師活動2: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交通進入基礎設施轉型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進入高質量發(fā)展的新時代。合肥聽黨指揮,抓住機遇,面對挑戰(zhàn),建設出人民滿意的交通。家鄉(xiāng)交通的未來掌握在人民手里,掌握在你我的手里,請你支著。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合肥交通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并且要堅持在新發(fā)展交通理念的指導下繼續(xù)深化改革,對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充滿自信,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片段3:
人民交通人民謀 邁步向前攀高峰
教師活動:請小組提交設計圖紙和簡短設計理念等材料。
小課題:合肥生態(tài)小區(qū)模式設計
設計意圖:將本節(jié)課中凌亂的各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由知向行,實現知行統(tǒng)一。
三、結語
地理核心素養(yǎng)是地理學科中最本質的東西,是最能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yǎng),是學生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最關鍵的地理能力。而大概念大單元教學設計是落實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支點。學科大概念是指向學科基本結構的深層次、可遷移的核心概念,體現學科的本質,反映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它居于學科上位,內涵豐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極強的實用性、廣泛的聯系性和最強的解釋性等特點。教師運用合肥市2020交通狀況為真實情景,以訊飛智慧課堂為技術支持,學生以交通與經濟關系知識結構為基礎,以人口遷移和人口流動、城市空間結構、交通布局等大概念為抓手,最終實現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層層遞進。
參考文獻:
李剛,呂立杰.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圍繞學科大概念的課程轉化設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0,40(Z2):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