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華 彭星
摘要: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低段口語交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小,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導致學生表達的內(nèi)容不夠全面。繪本因其特有的豐富的插圖及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深受小學低段兒童的喜愛。將繪本融入口語交際的課堂,并作為教材的補充為口語交際課提供語言練習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意愿,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本文就繪本與小學低段口語交際融合的教學實施策略展開研究。
關(guān)鍵詞:口語交際? 繪本教學? 低段? 有效融合
部編版教材對口語交際尤為重視,低段口語交際旨在引導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對話交流,多角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低段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小,課堂上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做到積極主動舉手發(fā)言,但因其知識面較為單一,表達能力有限,導致表達的內(nèi)容不夠全面。繪本因其特有的豐富的插圖及有趣的故事,深受小學低段兒童的喜愛,且能夠作為教材的補充引入口語交際課堂,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思維空間,易于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低段口語交際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對繪本與口語交際的有效融合進行多角度、深層次地研究,得出以下教學實施策略。
一、借助繪本,預測情節(jié)
低段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依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口語交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繪本中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預測,從而為學生的口語交際積累語言素材。例如,可以對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結(jié)局進行預測,對故事中的重要情節(jié)進行預測或?qū)θ宋锏膬?nèi)心想法進行預測,等等。在預測過程中,教師可適時提問,如:你是根據(jù)故事中的什么內(nèi)容進行預測的?同學們贊同他的預測嗎?為什么?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二、激發(fā)想象,續(xù)編故事
大部分繪本故事的結(jié)尾都可以進行故事續(xù)編。教師可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抓住其中的一個主要人物的結(jié)局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故事續(xù)編。
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中第一單元“聽故事,講故事”中老鼠嫁女的故事,教師可組織學生就鼠妹嫁給貓大哥的結(jié)果如何進行討論,續(xù)編故事。當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續(xù)編故事后,教師可補充繪本故事對本課“聽故事,講故事”的教學主題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如繪本《大嘴狗》,大嘴狗斑布是一條非常有教養(yǎng)的狗,但因為他那碩大無比的嘴,導致沒有家庭愿意收養(yǎng)他。但他并不怨天怨地,面對他人的惡意揣測,他總是默默做好自己的事,直到他遇到小男孩丁丁,丁丁最后收養(yǎng)大嘴狗了嗎?他的父母能接受大嘴狗斑布嗎?以疑問導向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故事續(xù)編。
三、借助插圖,進行復述
練習學生的復述能力不僅僅是把說過的話一字不差地重復一遍,而是應當讓學生在聽到一段話或者一個故事以后,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含義,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比如,在教授部編版二年級下冊《圖書借閱公約》時,我們借助了繪本《愛讀書的小兔嘟嘟》中小兔嘟嘟在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時的經(jīng)歷,引導學生去深入故事進行思考。但是口語交際課不單單是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學會認真“聽”也很重要。
在仔細傾聽之后,再請學生對繪本里的故事進行復述,教師可以在旁進行一些提示,例如指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故事發(fā)生在哪里?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是什么?學生在教師的一步一步指導下,基本能夠做到對繪本內(nèi)的故事進行簡單復述。這個階段不可操之過急,低段的學生往往很難一次性復述完一個完整故事,教學的思路應該是:從簡單幾個字的詞語到詞組,由詞組到句子,再由句子到段落。教師可以考慮選擇有清晰結(jié)構(gòu)的繪本故事,由幾個學生配合完成一個故事,這樣在開始時降低難度,避免學生有挫敗感,亦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創(chuàng)設情境,角色扮演
教師可根據(jù)繪本中的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例如,一年級下冊“打電話”一課中,我們借助了繪本《巴巴爸爸離開地球》,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我們就是繪本故事里的小朋友,看到居住的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綠色植被慢慢減少,地球媽媽褪下了綠色的外衣,無奈地披上黃色的袍子,動物朋友們一個接一個地病倒……善良的巴巴爸爸一家決定把所剩不多的健康的動物朋友們帶到其他星球上生活。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你有什么想說的?試著給巴巴爸爸打個電話吧?!敝付▽W生扮演情境圖中的人物,將虛擬的圖畫文字與實際學生融為一體,充分激發(fā)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熱情。
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文明用語。進一步的,可以分析一下繪本故事中人物的語境,讓學生揣摩人物說話的神態(tài),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等等,從而更進一步地增強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對交際規(guī)則的理解和提升學生交際的修養(yǎng)水平。
五、結(jié)合生活,交流體驗
當繪本中出現(xiàn)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話題時,教師還可將其稍稍升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與父母親友相處時遇到此類問題該如何處理。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的“用多大的聲音”一課,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與家人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時,有沒有遇到有乘客在公共場所里大聲接打電話的情況?請學生先描述當時的情景,再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此時再與繪本故事相結(jié)合,看看繪本故事中的主人公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怎樣處理的。這樣的設計既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起學生共鳴,又使課堂妙趣橫生,讓學生愿意表達、樂于表達。
六、提出問題,表述觀點
低段學生好奇心強,總是充滿疑問,同時也喜歡對事物進行評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心理特點來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表述出來。比如,在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中,是否有與生活現(xiàn)實不相符的情形設置,繪本中主人公這樣做是不是合理,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等等。以繪本《狼和小豬》為例,故事中的小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百頭狼。惡狼們兇狠地對小豬說要把它吃掉,聰明的小豬想到一個辦法,告訴他們,自己只是一頭小豬,怎么夠一百頭狼吃呢?請它們別著急,在森林里等一會兒,等小豬回家,再領(lǐng)一百頭小豬來給狼吃。惡狼們傻乎乎地就相信了,小豬就這樣順利地脫離危險。故事讀完了,同學們都紛紛嘲笑惡狼們“傻”。教師可借機提問,如果你是狼,你會怎么做呢?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合適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一場小型的辯論賽,其目的就是利用繪本故事吸引學生目光,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引導讓學生圍繞所讀的故事,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暢所欲言進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xiàn)在市場上的繪本幾乎隨處可見,我們不應當僅僅把繪本當作學生自由消遣的圖畫書,而是要在聽、說、讀、思幾個維度,為學生的語言表達積累素材,為學生的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應當從教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理論下功夫,并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教材,巧用繪本,培養(yǎng)具有高水平、高素養(yǎng)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秦佩箐.基于標準,把握特征,優(yōu)化教學——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口語交際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05).
[2]曲蕓萱.繪本在小學低段口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6.
[3]劉仁增.低年級“講故事”的教材編寫與支架使用[J].福建教育,2018(36).
[4]周敬.低年級繪本作文特點及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