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銘
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與廣泛應用,不斷促進傳統(tǒng)課堂與智慧學習環(huán)境深度融合,推動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變革。本文主要講述了在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抓牢核心素養(yǎng)的體系“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個性化語文閱讀相結合,努力探索實現黨的教育目標的教育新途徑。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huán)境? 個性化閱讀? 科學精神? 信息意識? 社會責任
智慧學習環(huán)境推動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變革,如何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個性化語文閱讀相結合,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是教育信息化時代教育者急需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一、智慧學習環(huán)境增強了閱讀教學的現場感,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推動文本閱讀的個性化發(fā)展
利用智慧教室的多媒體功能,再現文學作品的重要情境,將媒體展現的虛擬情境與傳統(tǒng)班級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虛擬情境中深入閱讀文本,結合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從而獲取個性化的理解。
教學案例一:
沒有觀察就沒有發(fā)言權——《詠雪》教學實錄(片段)
智慧教室多媒體展示由緩而驟的下雪情境。
活動1:誦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意。
活動2:討論課后練習二,把大雪紛飛的情景分別比作“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謝安認為哪個比喻更好?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學生交流,通過平板電腦發(fā)送文字或圖片,大屏顯示學生交流情況)
學生1:我選取這兩句中用來描寫意象的詞進行比較,“鹽”和“柳絮”相比,“柳絮”更輕盈,與視頻中雪花飛舞的情形更加符合,“柳絮”這個意象更能夠引發(fā)我們對春天的回憶,使人想起英國詩人雪萊的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所以我認為“柳絮因風起”的比喻能讓讀者產生更加美好的審美享受。只是謝安的“大笑樂”,讓人難以理解。
學生2:我認為謝安的態(tài)度是明朗的,從兄女答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后公“大笑樂”,可以看出謝安對兄女回答的肯定,為了呵護兄子,不影響家庭聚會的氣氛沒有言明罷了。這也體現了作為長者的謝安考慮周到,心思縝密。
學生3:大家仔細觀察后就會發(fā)現,降雪的過程是先撒雪粒后飄雪花,“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描寫的就是這兩個不同的降雪過程,兄子胡兒搶先回答,他可能是描寫記憶中撒雪粒的情景;兄女后回答,她可能是在仔細觀察了窗外雪花飄落情景之后所作的描寫。
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和組織者的謝安對降雪的過程是非常了解的,同時作為一個文學家的謝安,他對事物的觀察也是仔細的,所以我認為文中的“公大笑樂”,是對兩句話的認可。
教師:人們常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教師要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fā)言權”。文學創(chuàng)作取材于生活,希望同學們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培養(yǎng)嚴謹求知的科學精神。
在此次閱讀欣賞活動中,教者利用智慧課堂的多媒體設備再現降雪情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文本做出個性化解讀,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和實證意識,養(yǎng)成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將個性化的文本閱讀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
二、智慧學習環(huán)境推動閱讀教學中情感表達的個性化發(fā)展
通過智慧課堂中的互聯網功能,教者輸入一個有效鏈接,就能夠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插入到有限的課堂中,增加了傳統(tǒng)課堂的寬度,引發(fā)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智慧學習環(huán)境將傳統(tǒng)的封閉式學校教育變得更具有社會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
教學案例二:
冰酒余香——課外閱讀《冰葡萄》教學實錄(片段)
冰葡萄采摘完成的晚上,街巷里會飄蕩著濃濃的酒香,是九爺啟封了前一年釀下的冰酒。每家每戶都可以派人端著玻璃或者陶瓷的器皿,去他那里打酒。冰葡萄由他獨自采摘和釀造,酒香卻飄滿整個村莊。
許多年后,我品嘗過各種冰酒,但總覺得缺少了九爺自釀冰酒的天然醇香。
但九爺已經故去多年。他在一次采摘冰葡萄時,牽引纖繩的鐵環(huán)裂了。他滾下石崖,癱瘓在床,當年便去世了。村莊里從此再沒有人采摘冰葡萄,也失傳了釀制冰酒的手藝。
那些堅強的野葡萄樹,依然開花結果。只是缺少了九爺的修剪呵護,如今已經枝殘葉瘦,蓋不滿一座山崖了。
《2014中國年度兒童文學》選載(漓江出版社)
活動1:快速閱讀全文。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為九爺帶著釀制冰酒的手藝慘淡謝幕而嘆息)
活動2:觀看“學習強國”APP中關于扶貧攻堅“紀實”圖文。
(教者敏銳感知學生情緒的共鳴點,生成未經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打開手機中“學習強國”APP,利用智慧課堂的投屏功能,全班觀看)
活動3:結合脫貧攻堅的偉大民生工程,改寫《冰葡萄》結尾部分。
(學生交流,通過平板電腦發(fā)送文字或圖片,大屏顯示學生交流情況)
學生習作:孤獨的九爺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村民們輪流照看重傷的九爺。當地政府得知后,接走了九爺,安排九爺住進了鄉(xiāng)村養(yǎng)老院,為他配置了輪椅。一年后,有位年輕的后生在葡萄崖下建起了一座酒廠,康復后的九爺被聘為酒廠的技術顧問。酒廠在九爺的指導下釀出了醇香的冰酒,產品暢銷,工廠效益不斷提高,成為當地經濟脫貧的支柱產業(yè)。
教者敏銳感知學生情緒的變化,運用智慧學習環(huán)境的信息技術,抓住課堂生成,將脫貧攻堅的世紀偉業(yè)引入課堂,在改寫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精神,學會感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學做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三、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的海量信息資源,推動資源獲取的個性化發(fā)展
智慧學習環(huán)境下個性化學習資源的獲取變得十分便捷,紙質資料和海量的數據化網絡資源,同時呈現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的信息量空前增長,為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對師生對信息的篩選和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