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剛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積極性,有效設定教學目標,合理運用閱讀方法,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精選閱讀文本,確立閱讀關聯(lián)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5-0050-02
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以及群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一、新課改背景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1.整體把握教學目標,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增加學生的文學知識。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突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同時,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以組別學習文章,能夠對所學內(nèi)容印象更加深刻。因此,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采用群文閱讀模式能夠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對知識的整合更加明確,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印象更深。
2.突出學生課堂學習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新課改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則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與學生共同探究,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使學生明確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思考,逐漸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
3.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能夠逐漸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不斷延伸課堂教學內(nèi)容,從而有效提高文學素養(yǎng),拓寬知識面,提高思維能力。久而久之,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能夠根據(jù)相關內(nèi)容更加準確地把握文本內(nèi)容,這也有利于其他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認識能夠得到提高。
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閱讀興趣不高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傳授給學生所謂的解題技巧,甚至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提高學生做閱讀題的能力,忽略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這與學生閱讀學習的初衷相違背,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錯誤地認為閱讀學習就是大量做題,使得閱讀學習興趣逐漸喪失。
2.過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強調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部分教師無法真正理解這一教育理念,無法有效把控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度”,過分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味追求完成教學目標,對學生完全放手,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學生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在閱讀過程中失去方向。
3.閱讀教學方式存在偏差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但部分教師過多地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分地注重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圖片、音頻等的插入,忽略了閱讀教學的目的,使語文閱讀教學出現(xiàn)偏差,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下降。
三、新課改背景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積極學習,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雨說》時,要使學生真切感受到這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體會到文章中“雨”帶給孩子的廣泛關愛,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閱讀情境,使學生了解文章創(chuàng)作背景,在具體情境中有效閱讀。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春雨”的視頻,使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再讓學生閱讀《秋天的雨》《聽聽那冷雨》《聽雨》《山雨》等文章,感受不同的雨。這一閱讀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在視覺上營造了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高效。
2.有效設定教學目標,合理運用閱讀方法
教師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與學生完成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依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并合理開展群文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具體的閱讀方法的使用,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參照閱讀內(nèi)容選擇。例如,《范進中舉》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xiāng)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并刻畫出了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功名利祿且世態(tài)炎涼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用精讀法對《孔乙己》《變色龍》等文章進行閱讀,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找出這幾篇文章的相同之處,了解不同的人物刻畫方法,學會小說的寫作方法。
3.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