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謝燕
【摘要】“快樂讀書吧”是統(tǒng)編教材非常精心設置的一個全新的板塊,倡導大量閱讀,進一步明確了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遞出來的語文學習重要價值信號和教育的深遠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愛上閱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準》(2011版)總目標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敝逃抑煊佬乱舱f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也有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達到課本的4-5倍的時候,才會形成語文素養(yǎng)。所以,探索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是每個語文老師的份內(nèi)之責。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閱讀策略;閱讀習慣;語文素養(yǎng)
統(tǒng)編教材為了深入、有效地推廣課外閱讀,在每一冊書都精心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這是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欄目,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打開學生閱讀的視野,讓學生習得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會閱讀、樂閱讀。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彼?,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是勢在必行的。那么,如何借“快樂讀書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探索有效的閱讀策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每期推薦,愿讀
記得有位專家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其實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孩子們喜歡讀的書籍并不一定適合他們閱讀,因為孩子們讀的書籍要符合他的心智以及他的年齡特點,正所謂,“什么年級讀什么書”,“什么年齡讀什么書”。所以,孩子們讀什么樣的書籍,需要我們來把關。
我在剛接手現(xiàn)在這個班時,先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摸底(以不記名的問卷方式):你平時有閱讀的習慣嗎?如果有,你喜歡閱讀什么書?摸底的結(jié)果是:有一半的學生沒有閱讀的習慣,大部分孩子喜歡閱讀漫畫、偵探和描寫校園生活的作品。
針對這情況,我結(jié)合每個單元主題和“快樂讀書吧”,第一學期,我向孩子們推薦了《中國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間故事》《森林報》。第二學期,我向?qū)W生們推薦了《城南舊事》《小兵張嘎》《呼蘭河傳》《駱駝祥子》和四大名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為了讓學生的閱讀達到相當?shù)牧浚瑫客扑]后,我先激勵學生們,引導他們愿意去閱讀:本學期爭取能閱讀完四本書,到期末的時候,我們來比一比,誰閱讀的書多,誰批注寫的好,就能獲得的“閱讀成就星”的稱號。同時,我告訴學生:要閱讀的書籍一旦選好了,就努力把整本書讀完,切忌半途而廢,一定要有始有終,同時,在閱讀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勾劃,寫批注。
結(jié)果,第一學期期末,有18個學生閱讀完了四本書。我們進行了隆重的頒獎儀式。第二學期,我鼓勵學生們爭取至少閱讀完五本書,結(jié)果,到了期末有29個孩子閱讀完了五本書。這些有很多“閱讀痕跡的書”被隆重地展示在講臺上,書的小主人光榮地接過老師頒發(fā)的表揚信——閱讀成就星!那種自豪感在學生們的臉上表露無遺。
這個學期一開始,我根據(jù)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的閱讀主題——“漫步世界名著花園”,又向?qū)W生們推薦了《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騎鵝歷險記》《愛麗絲漫游奇境》和朱自清散文等書,我鼓勵孩子們爭取閱讀完六本書。我想,只要學生們愿意去讀,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了,然后“閱讀成就星”的稱號會很好地“誘惑”著學生們,達到目標的學生會越來越多,愛讀的學生也會越來越多!
二、每天“加餐”,樂讀
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說:“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蔽野堰@句讀書名言寫在我們班的小黑板上,以鼓勵孩子能每天堅持閱讀。每天早上的語文課前三分鐘,一個孩子跟大家分享前一晚的閱讀收獲,以便“資源共享”,我把它稱為“為早餐加分”。
以下是一個孩子的分享:
昨晚,我在《愛麗絲漫游奇境》里看到一個詞語:呱呱墜地,我突然想起我小時候的事情。爸爸媽媽正在看報紙,我問:“爸爸媽媽,我呱呱(guāgu?。嫷貢r的情景,你們還記得嗎? ”媽媽說:“當然記得,但是這個詞讀呱呱(gūgū)墜地,很多人都會讀錯呢?!蔽矣X得不可思議:‘呱呱(gūgū)墜地,怎么可能?!媽媽叫我查字典。于是,我查了字典,原來真的是讀‘呱呱(gūgū)墜地……”
我問學生,一直都讀錯這個詞的請舉手,結(jié)果全班孩子都舉手了。然后我鄭重地對分享的孩子說:“非常感謝你的分享,謝謝你又讓我們增長了知識,請把掌聲送給他!”然后,這個學生滿臉笑容地鞠了一個躬……
閱讀是愉悅的,分享更是快樂的!因為每天要分享,所以學生們每天堅持閱讀;因為在分享中被得到肯定,心中有成就感,所以學生們天天樂讀。而且,學生們在分享、請聽的過程中,也會積累到不少的寫作素材。這真是一舉多得??!
三、每周“大餐”,促讀
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當我們把在閱讀中所學到的以各種方式去輸出,就可以完成一次知識的提升。閱讀需要分享,孩子們在分享中進步,分享又促進閱讀。
每周五的“動閱讀”,是我們班雷打不動的“閱讀分享會”,我們把它稱為“每周大餐”。孩子們對這“大餐”都很期待,期待分享彼此的讀書心得,期待著能好好地“大吃一頓”!
“閱讀分享會”的內(nèi)容、形式多樣化,只要是圍繞“快樂讀書吧”的主題就行,可以推薦好書,可以講故事,可以讀優(yōu)美片段,可以談讀后感……學生先是在小組內(nèi)交流,小組長組織,組員輪流分享,然后小組內(nèi)推薦一個學生上臺給全班同學分享。全班分享時,如果是講故事的,等一個孩子講完后,其他孩子還可以質(zhì)疑、提問。每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就非常踴躍,爭先恐后地提問、交流。如果是談讀后感的,其他學生要對其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