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偉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應重視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的結合,提倡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師應重視課堂氣氛的活動性,運用多種策略,創(chuàng)建互動課堂。以下以“生動活潑的氧氣”教學為例,對互動課堂的主要策略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互動課堂;主要策略
互動課堂,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和成長,有助于化學課堂的優(yōu)化?;诱n堂的構建,首先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學生積極參與、多元互動的課堂氛圍。本文以《性質活潑的氧氣》為例,談談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構建的主要途徑。
一、改變傳統(tǒng)模式,促其自主先學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一直被大家津津樂道,可是,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授”始終占主導地位,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學生也一直處于消極的狀態(tài)中。新課改倡導改變這種學習模式,從“授魚”中轉變?yōu)椤笆跐O”,促學生積極拿起“魚竿”,投入到充滿情趣、富余競爭意識的“漁獵場”中,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性質活潑的氧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生的學習基礎而設計探討性的問題,以問題架起互動的橋梁。如自然界中的氧會越來越少嗎?它是怎樣循環(huán)的?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氧氣哪些性質?哪些事實能證明自然界中的水中有氧氣?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主動性。
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自主先學的任務,讓學生自主、合作,實現(xiàn)知識的自主構建。如《性質活潑的氧氣》的教學前,教師可以設計相應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如在自然界中的水中有沒有氧的問題時,教師用PPT呈現(xiàn)出“魚缸通空氣”的網(wǎng)絡圖片,觀察魚在水中生活的視頻,從而認識到水中含有氧的真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氧氣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問題提出后,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再對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展開相互交流。
二、注重趣味導入,喚醒互動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瘜W教學也是如此,良好的導入,可以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增強互動意識。教師應善于巧妙設計導入的方式,讓趣味、新穎、獨到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喚醒互動意識。
例如《性質活潑的氧氣》的教學時,在課堂伊始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以游戲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給出四個關鍵詞——奔跑吧兄弟、奧運圣火、光合作用、1/5,讓學生根據(jù)這四個關鍵詞,打一物質名詞,讓學生搶答。搶答游戲的開展,紛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思考的興趣、參與的欲望。學生猜出“氧氣”之后,教師再以PPT,呈現(xiàn)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搶答,如:
(1)空氣由多種氣體組成,干燥的空氣中,各種氣體的體積比為氮氣、氧氣、氦氖氬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它氣體和雜質。
(2)氧氣占的比例很少,那么,自然界中的氧是怎樣循環(huán)的?
這樣的導入,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引發(fā)學生積極討論并回答的興趣,也強化新舊知識的銜接。
三、有效運用實驗,發(fā)展實驗素養(yǎng)
化學是一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活動的融入,既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也是學生好動、喜歡動手動腦的身心特點。因此,化學互動課堂的構建是有效運用實驗的主要途徑之一。通過實驗,發(fā)展學生實驗素養(yǎng),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多是教師演示實驗為主,剝奪學生操作的機會和自由,教師應把實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課堂,讓實驗成為互動課堂的樞紐。如《性質活潑的氧氣》的教學時,對于氧氣的化學性質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首先設計問題,然后,先讓學生猜測,將學生分成一組4-6人,讓每一個小組根據(jù)猜想而選擇1-2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表、準備實驗素材、設計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等。這樣一來,學生自主、合作互動,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斷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和實驗能力。
四、運用趣味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互動
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曾經(jīng)提出沒有興趣就沒有記憶的觀點。興趣是人類行為的起始和原動力。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就贏得了課堂。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以趣味教學促學生積極參與、有效互動,趣味教學,也讓化學教學有滋有味。
趣味教學的方法很多,除了游戲的融入、競賽活動的開展等之外,也應注重生活化、注重探究性,可以點燃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點燃學生參與的欲望。如《性質靈活的氧氣》的教學后,教師可以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性學習、探究運用。如教師提出問題:氧氣的化學性質,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這個問題,把學生從知識的學習中,引領到知識的運用,將知識與生活有機聯(lián)系起來。為了提高學生探究的熱情,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展搶答游戲,比一比誰說出的多,如供呼吸,如潛水員以及太空飛行員等;支持燃燒,如焊接、切割金屬、煉鋼、航空火箭等……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促學生積極參與,為化學課堂增值提效。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互動課堂的構建的方法,除了文章中論述的四個主要途徑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借助于網(wǎng)絡資源,查閱相關材料、豐富課堂知識,鼓勵學生利用有利條件,自主設計和進行探究實驗等。此外,教師還應想辦法解決學生不想互動、不積極互動的問題,站在新課改的高度,創(chuàng)新課堂,讓新課改之光照進學生心里,讓互動策略契合到學生心里,設計多元策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有效互動,最終提高化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威.生態(tài)課堂模式下的教師角色轉變[J].文學教育(下),2012,(6):46-47.
[2] 楊傳宇.探析初中化學生態(tài)課堂互動教學之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2013,(21):159-160.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3.2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