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金紅
摘? 要:目的? 觀察逍遙散加減方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恩替卡韋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逍遙散加減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的水平和治療總有效率。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ALT、AST、TBIL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逍遙散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優(yōu)于恩替卡韋,可顯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療效果,具有極大的臨床使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慢性乙肝;逍遙散加減;恩替卡韋
中圖分類號:R512.6+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022-02
慢性乙型肝炎(CHB,簡稱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續(xù)感染超過6個月以上,肝臟發(fā)生不同程度炎癥壞死或肝纖維化的慢性疾病。它是一類傳染性疾病,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攜帶者是主要的傳染源,可通過血液、體液和母嬰傳播。目前臨床多采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治療乙肝,但是不良反應很多,嚴重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中醫(yī)根據(jù)慢性乙肝的癥候特點,將其納入了“黃疸”“積聚”“脅痛”“鼓脹”等范疇,臨床多表現(xiàn)為肝郁脾虛證[1]。而逍遙散具有疏肝健脾, 養(yǎng)血柔肝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說明逍遙散加減在臨床治療慢性乙肝的療效,本研究探究了逍遙散加減對于慢性乙肝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赤峰傳染病防治醫(yī)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6.20±5.82)歲;病程0.9~12.3年,平均病程(6.21±1.80)年;其中輕度22例,中度15例,重度13例。研究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6.50±6.01)歲;病程0.8~12.1年,平均病程(6.41±1.91)年;其中輕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14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試驗有關情況和知情同意書內容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參與試驗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CHB的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性別不限,年齡18~65歲;③分組前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藥物。
排除標準:①存在除慢性乙型肝炎之外的其他肝病;②患有嚴重意識及心理障礙;③合并心血管、腎、肺等疾病患者;④孕婦及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恩替卡韋治療,口服恩替卡韋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0.5mg/(次·d),每天確定在同一時間空腹服用,療程5個月。
研究組采用逍遙散加減進行治療,逍遙散處方為:甘草(炙微赤)15g,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藥(白)、白術 、柴胡(去苗)各30g,根據(jù)不同的癥狀進行加減,如濕熱重者加梔子10g、虎杖15g;陽虛者可加菟絲子10g、淫羊藿15g;陰虛者加麥冬、枸杞子各15g;氣滯者可加枳殼15g。1劑/d,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療程5個月。
1.4?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
測定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這三個肝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其中①顯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ALT、AST等肝功能各項指標在正常范圍內,且HbeAg,HBV-DNA均呈現(xiàn)陰性。②有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ALT、AST等肝功能各項指標水平降低程度超過30%或基本恢復正常。③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未見顯著改善或存在惡化趨勢,ALT、AST等肝功能各項指標水平降低程度不及30.00%,未達到有效或顯效標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統(tǒng)計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肝功能相關指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治療總有效率,行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肝功能相關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肝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ALT、AST、Tbil 各項肝功能指標成分的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通過治療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高于對照組70.00%,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早期沒有及時得到控制,病情會逐漸進展,可能會發(fā)展為為肝硬化或者是肝癌,因此需要及時就診和定期檢查。早期癥狀較輕,患者常出現(xiàn)頭暈、食欲減退和乏力的情況,隨著病情發(fā)展,會出現(xiàn)肝掌、肝脾腫大、蜘蛛痣等癥狀,嚴重危害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和日常生活。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核苷(酸)類似物(NAs)治療,如恩替卡韋。這類藥物是口服藥,可以通過抑制病毒復制發(fā)揮治療作用,雖然短期療效顯著,但是長期服用很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停藥后易復發(fā)[2]。而且由于其不良反應較多,如惡心、嘔吐等,較為嚴重的是服用該藥可能會引起乳酸中毒,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這就使得患者的依從性較低,臨床推廣使用受到一定限制[3]。相比于西藥來說,中藥治療慢性肝炎時可以減輕肝臟負擔而且效果顯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且能標本兼治。本文研究了逍遙散加減對于慢性肝炎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相較于使用恩替卡韋的對照組來說,使用逍遙散加減方的研究組,其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說,慢性乙肝的主要病因來自于氣血不調、肝氣郁結、肝脾功能失調、肝腎虧損等[4]。而逍遙散具有調和肝脾,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的作用,方中柴胡能夠疏肝解郁;當歸、白芍有養(yǎng)血柔肝的作用;白術、甘草、茯苓可健脾養(yǎng)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能夠溫胃和中。諸藥合用,可收肝脾并治,達到氣血兼顧的效果[5]。
綜上所述,使用逍遙散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改善患者的相關肝功能指標,如ALT、AST、TBIL,降低其含量,并且臨床治療有效率較高,副作用少,不良反應較少,極大程度地減少了對肝臟的損傷,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好轉。因此,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吳康,譚鑫.小柴胡湯加減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1):64-65.
[2]田水林,施琳,施衛(wèi)兵.逍遙散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研究[J].陜西中醫(yī),2020,41(06):754-757.
[3]王葉,盧秉久.逍遙散加減聯(lián)合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9,41(10):1529-1531+1544.
[4]姚紅梅,姜錦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醫(yī)藥治療近況[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58):54-55+57.
[5]徐倩,熊振芳,馬利,等.中藥聯(lián)合恩替卡韋治療肝郁脾虛型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8,29(02):4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