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治國
摘要:文本教學是中學英語課堂上的常規(guī)任務,文本教學的有效性始于教師的課堂教學,終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文本包含字、詞、句、篇,如何做到有效地教文本和用文本教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話題。本文主要關注教師教的層面,探討如何達成文本教學的有效性及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文本? 教學有效性? 教師素養(yǎng)
一、中學英語文本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經過調研、問詢、分析發(fā)現有些教師講授知識時過于碎片化,缺少體系框架,構建支架意識淡薄。單詞教學手段單一,只在語音和詞性上打轉,不能跳出去引領學生在更大的語用范圍內學習和操練。大多數情況下對課文的文本也只做簡單而又表面化的處理,沒有深入進去,不能潛入文本進而品味和感悟文本,更不要講跳出文本眺望遠方,仰望星空了。
(二)舍近求遠,蜻蜓點水
很多老師在對英語教材的語言材料和文本掌握得不熟、不深、不透的情況下,就盲目地要求學生大量地刷題,去進行所謂的課外閱讀。這種舍近求遠,忽視教材上的文本教學有效性的后果就是會造成學生知識學習的夾生,長此以往積重難返,最終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并因此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如何進行有效的文本教學
(一)走進文本
文本是由字、詞、句、篇構成,并圍繞某一話題和任務展開的語言材料。文本教學的有效性應該體現在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最終達成學生對文本設計和表達意圖的有效認知和基本掌握,即學生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并能產生有效的輸出。有效教學的前提是教師要先走進文本,熟悉、領略、掌握文本的內涵、脈絡和風采,才能跳出文本,引領學生走入文本,自己充當一名導游,在自己的解說和引導下,讓學生去感受、體驗、欣賞文本內容。如同在游泳中學習游泳一樣,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才會有學習的快樂。如案例中提到的人教版九年級Unit1 Section A 2d就是一個角色演練對話文本,教師完成對話文本的正確誦讀和操練,弄懂其文意后,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難點(difficult points)——字、詞,劃出重點(key points)——句型,標出亮點(highlights)——優(yōu)美的表達法。
在學生操練完對話,弄懂了文意之后,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已勾畫出的重難點,基本掌握以后再以此為支架進行拓展操練,讓學生在一定量的語用中熟悉并掌握剛剛學過的語言點,從而做到即學即練,當堂操練。操練時教師可先課本(文本中的材料)后生活(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由近及遠地反復重現文本中出現的重難點語音材料。
一定量的語用練習,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點的熟悉和掌握,從而將所學的知識慢慢內化于心,進而再遷延到新的表達上,這樣才能完成文本學習的目的和意圖。課本文本的設計意圖絕不只是希望老師和學生隨意地讀讀和簡單地翻譯一下了之,其意圖應該是基于文本這個支架幫助學生搭建自己的支架去學習新的材料,終極目的是幫助學生構建英語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性學習服務。
(二)解構文本
在學生走進文本得到感受和體驗后,教師再和學生一道走出文本,對文本做更進一步地審視、感悟和欣賞。審視、感悟和欣賞什么?就是要審視文本的框架結構,感悟作者的表現手法和寫作意圖,欣賞文本的遣詞造句之美,這個走出文本回望的過程就是一種解構。在這個過程中,要在美點上流連忘返一番,讓學生充分接受語言美的熏陶,先耳濡目染再模仿習練,從而將學到的知識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知識網絡中。只有被學生學習并掌握的知識才能建構在學生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當中,才叫學會。學習就是學而后習練之,使之在不斷輸入輸出中構成自己認知的一部分,這才叫有效的學習。
仍以人教版九年級Unit1 Section A 3a中的閱讀文本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為例,文本分為三段,第一段反映了第一人稱I(我)不喜歡英語、害怕英語課堂提問,到第二段I(我)因看了一部英語電影Toy Story受到啟發(fā)而愛上英語電影,逐漸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再到第三段I(我)真正喜歡上英語,進而堅定地想學英語的整個心路歷程。題材非常貼近生活,話題源于學生。此文本是很好的教學素材,能全面反映英語學科素養(yǎng)的范例。通過分析可知,如果文本中的I(我)能有效地應對和解決自我及環(huán)境之間存在的問題,就能為將來順利融入社會提供幫助,從而提升文本教學的內涵和高度,更能揭示文本要表達的意圖和意義。九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生活體驗,教師的正確分析和引導不但可以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上得到提升,更能讓情感和價值觀得到升華。文本在寫作手法上采用黃金三段論,記敘文體,表達簡潔明快,完全符合中學生的寫作認知規(guī)律。
三、開展好有效的英語文本教學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
要想開展好有效的英語文本教學,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不斷地學習進取。一星半點的知識是最危險的(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學生能夠原諒一個表情嚴肅的老師,但無法原諒一個無知的老師,畢竟老師應靠過硬的語言知識吸引學生。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在開展有效的文本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
扎實的基本功是學科素養(yǎng)的基石,是進行有效文本教學的前提和保障?;竟褪侵敢粋€人所從事專業(yè)的基礎能力和基本素質。英語教師的基本功無外乎聽、說、讀、寫、譯等,而精準又系統(tǒng)的語音知識是基本功的“基本功”。疫情期間有些上網課的教師的口語不可謂不好,語音語調也沒問題,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也很是到位,但就在某些關鍵詞的發(fā)音上有失精準或某個單詞的重音上出現失誤,讓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教師自身掌握好系統(tǒng)而全面的語音知識,并能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打牢扎實的語音基礎是學生以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是學生構建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基石。教師的基本功還體現在要有堅定的自學能力上,某些知識不會不要緊,通過自學完全可以自我完善和彌補,不懂裝懂才是最危險的。畢竟外語終歸是學習者在正確的學習理念指導下,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自學成功的。所以,作為英語老師要有開放的教學心態(tài),不囿于已學知識,應善于向他人學習,向優(yōu)秀教師學,學做優(yōu)秀教師。
(二)教師應有完備的學科素養(yǎng)
有效的英語文本教學離不開完備的學科素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雖然此核心素養(yǎng)是要求學生達到的,但作為學習和教授英語的教師應首要具備。除去前文提到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外,還要強調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清晰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是優(yōu)秀教師需要具備的終極要素。要具備這兩種素養(yǎng)只能通過廣泛地學習、閱讀和思考,要有永無止境的學習精神,廣泛地涉獵各領域各學科知識,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另外,作為教師更要與時俱進,自覺拓寬學習渠道,讓自己不只滿足于一缸水,要努力成為一條活水之河。因為過去,教材是學生的整個世界;現在,整個世界都是學生的教材。教師是觸摸未來的人,必須自己要先有能觸摸未來的本領,練就過硬的學科素養(yǎng)。
重新審視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及早正視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多了解學生,積極開展有效的文本教學,那么學生的學習成效不會那么不盡如人意。亡羊補牢雖已晚,未雨綢繆且當時。讓我們一同努力,共譜英語有效文本教學的美好藍圖!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