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愛軍
【摘要】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在中小學生的課堂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這種學習方式在美術課上的運用,極大的吸引了三四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也轉(zhuǎn)變了以往課堂上老師一直講、學生只能模仿聽的這種教學模式,也提升了小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和了解欲望,當然,也調(diào)動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究式學習在小學美術學習中的運用,也為小學美術課堂的有效進行提供著或多或少的幫助,也為小學生美術的奠基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美術;探究式;學習;合作
前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教材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及教育方式的改革都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進行著,而教育方式的變化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下已經(jīng)顯得格格不入了。單純地“灌輸式”教學,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被拍在了沙灘上。而相比之下,一種新的,更能吸引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在教改的背景下逐漸應運而生。針對學生情況來說,探究式更能夠讓學生對于學習更加主動,學生主動學習,學習質(zhì)量也會比之前“灌輸式”教育要好。不管是知識還是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升。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探究式學習在小學生美術中的運用。
一、設置問題,引發(fā)興趣
興趣的產(chǎn)生源自于好奇,思維的啟發(fā)源自于問題,一個有趣的問題,往往能產(chǎn)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小學生習慣了別人告訴他們是什么,而很少有人問他們?yōu)槭裁?,但其實多問他們幾個為什么更能引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思考問題,并產(chǎn)生想要獨自解決問題的想法和沖動。
比如在《曲曲直直》這節(jié)課中,可以為學生展示畢加索的《牛頭》、克立的《奔流》,以及楊景芝《線的認識與表現(xiàn)》的小視頻,讓學生根據(jù)這些作品,來談一談自己有什么感受。繼而,打開學生的思維,用討論的小游戲,來聊一聊曲線和直線。如,曲線像河流,直線像樹木;曲線像條蛇,直線像螞蟻;曲線像媽媽,直線像爸爸……讓大家開拓思路,不但可以加深對曲線和直線的感受,也可以為接下來的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打好基礎。在游戲結(jié)束后,要讓學生看一看自己的美術材料,有哪些可以用來表達曲線,有哪些可以用來表達直線,然后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完成一幅《我的曲線和直線》的小作品。最后以小組的形式欣賞學生的作品,讓學生來講解制作過程,開拓學生思路。隨后,其他學生可根據(jù)作品,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有了進展,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自然也加深了。
二、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探究式的學習,往往不僅需要有所疑問,還需要有所思考,有所實踐,在不斷的實驗中一次次嘗試,是整個學習過程中最美妙的體驗。在學習中,我們總是感覺提出的問題相對簡單,但去驗證自己的疑問時,有些怯懦。有的學生會因為現(xiàn)實條件的束縛,有的學生會因為操作能力太差,而有的則沒有勇氣去對待不成功的結(jié)果。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鼓勵和鞭策,讓學生大膽地去進行驗證,只有不停地去嘗試,去驗證,才能推進自己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
比如《多彩的夢》,上課后可以活躍一下課堂氣氛,順便做好課前導入:“同學們平時睡覺會做夢嗎?老師睡覺經(jīng)常會做一些光怪陸離的夢,夢里很美。昨天晚上,我夢到我踩著美麗的彩虹去了野外,野外有美麗的花和漂亮的樹,還有一片片綠草地,放眼望去,全是美景,我頭上戴著花朵變成的花環(huán),在綠草地上跳舞,旁邊還有可愛的小狗在陪著我,和蝴蝶玩耍,大家覺得這個夢美不美呢?”“美!”“那大家有沒有一些美好的夢呢?”在學生講述時,教師鼓勵和引導:“后來怎么樣了呢?”、“你覺得這個畫面美嗎?”用語言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的夢說的精彩、說的生動,把夢的整體色彩奠定好,幫助學生把夢細節(jié)化。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幻想:夢中的事可以是生活中常見的,也可以是生活中不可能出現(xiàn),或者不常見到的現(xiàn)象,我們手中的畫筆,可以幫助我們把虛幻的夢,變的具體起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彩色的畫筆,把這些美麗的夢記錄下來吧!然后請大家閉上雙眼,為大家播放輕音樂,并做旁白:天黑了,我們躺在溫暖的床上,抱著自己最喜歡的玩偶,床下寵物在陪著我們,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偶爾會有小青蛙唱兩聲歌,偶爾會有蟬聲響成一片,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夢里很美,很美,這個世界色彩斑斕,我在這個世界里快樂地奔跑。這時鬧鈴響了,同學們,大家回憶一下,剛才做了什么樣的夢,我們把它畫出來可以嗎?”。學生動手操作,隨后展示,老師做評價。
三、討論方法,交流結(jié)果
探究,就是要相互探討和研究,在探討中交流,感受。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更容易溝通,也更容易獲得彼此的理解,相比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學習更易有效果,畢竟,有些學生不太愿意和老師交流,感覺與老師有距離感。
比如《變幻無窮的形象》,首先讓學生欣賞藝術家的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藝術造型,其次分小組讓學生自己去討論交流各種形象,開發(fā)思維,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一些造型,嘗試合作制作。最后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變換出來的造型最多,最有新意。
結(jié)語:在探究式的美術學習,教師通過探究式的教學,通過提出猜想,不斷驗證,得出結(jié)果。從而解決了在美術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成果更加有效。所以,合理的應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很有益處的,給學生一些空間,放手讓他們?nèi)プ觯瑫斋@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同時也方便了教師,不需要一步一步緊湊的安排,也不用想方設法的“灌輸”知識,使教學工作更加輕松有效。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落實課改的各種要求,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南希,胡亞輝.探究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整體優(yōu)化的課堂新模式[J].魅力中國,2021(3):376-377.
[2]閔香芳.小學美術教學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3):648.
[3]嚴前軍.探究式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9(2):67.
[4]肖若楠.小學美術教學中探究學習方式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