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輝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更有效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勞動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體會勞動的價值,提升勞動能力,明白勞動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小學數學;勞動教育;應用探究
勞動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得以落實,一方面需要開設專門的勞動必修課,另一方面要在學科課程中對勞動教育進行滲透。從“結繩計數”開始,數學與人類的勞動就密不可分,可以說數學是人類勞動實踐的智慧結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能更有效的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行提升,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一、利用數學教材,樹立勞動觀念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材,在教材中深挖勞動教育相關知識,合理運用數學教學資源開展勞動教育既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理解又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在數學教材中有著豐富的情境資源,在這些情境之中有著大量和日常生活勞動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好這些日常勞動素材進行勞動教育的滲透。這些資源有立足于學生個人生活的處理,有鼓勵學生參與家庭勞動,也有維護校園和社區(qū)衛(wèi)生環(huán)境,還有進行一些簡單的手工制作等等。在一年級下冊《分類與整理》這個單元中的最后的練習題中要求學生整理一下自己的書包,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整理的。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的書包進行整理,既達到了學生對數學分類和整理的知識鞏固,也增強了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勞動意識。在一年級下第六單元整理與復習第十題出現了學生擦桌椅、玻璃的場景,并提問佳佳和小亮一共擦了多少張課桌?在這個場景中蘊含了維護班級衛(wèi)生這一勞動內容,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的同時還達到了應尊重他人的勞動的教育目的。
二、挖掘數學文化,體會勞動價值
數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文化,數學與實際勞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學科有著大量的概念、公式、理論等,而這些數學知識都是數學家們在大量的腦力勞動所得到的成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向學生講解數學文化等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到自己所學的一切數學知識都是前人勞動所得,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以達到見賢思齊的效果。比如,在教學圓周率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計算車輪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求得圓周率,學生在課堂上用滾一滾、圍一圍等方法來進行計算,體驗圓周率誕生過程的不易。最后,教師再通過講解圓周率的歷史,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劉徽和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故事。再比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分數的產生》時,通過展示古埃及人建設金字塔的情境圖,讓學生明白分數的產生也是勞動人們在日常的勞作之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得到的。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培養(yǎng)其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思想。
三、實踐數學活動,提升勞動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而勞動就是把數學和生活密切聯系起來的一種形式,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勞動實踐的活動必不可少。教師可以根據相關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勞動問題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既能提升和鞏固數學知識又可以增強勞動意識,學習勞動知識和提升勞動能力。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每個年級均有關于勞動種植方面的情境和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本年級段數學學習的知識特點,依托種植勞動設計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比如在三年級教材中有植樹活動的內容,教師可以依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設計種植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園的勞動實踐基地或者在家種下自己喜歡的植物,再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記錄養(yǎng)護植物的過程等獲得一系列的數據,最后對數據進行分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體驗到了數學生活化,同時學習了勞動技能,提升勞動能力。
四、感悟數學之美,創(chuàng)造勞動之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有概念、計算等,還有著豐富美麗的圖形和數學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再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基本圖形去設計,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可以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感受到勞動創(chuàng)造之美。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圓》這一單元時,要求學生在學習了圓這一圖形的基礎上再設計出漂亮的圖案,進而鞏固學生的知識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由圓創(chuàng)造出來的漂亮的圖案,同時還要讓學生思考創(chuàng)造這些漂亮圖案的過程,讓學生明白這些美麗的圖案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所創(chuàng)造的,讓學生感受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美。接著,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圓創(chuàng)造自己喜歡圖案并進行美化,讓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用自己的勞動來創(chuàng)造美。
利用上述方式有效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更多的領域獲得勞動教育的機會,提升學生對勞動的情感,從而達到培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麗,魯曉紅.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途徑與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20(20):78-80.
[2]馬金元.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J].讀寫算,2021(04):79-80.
[3]趙俊生.新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應對策略[J].教師,2021(0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