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摘? 要:我們身處一個全球化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引發(fā)了文化沖突和文化認同危機。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母語文化認同,不僅對于英語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文化認同危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
◆關鍵詞:文化認同危機;母語文化認同;大學英語教學
在全球化日益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帶來的沖突與碰撞,容易讓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發(fā)展和確立的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們產(chǎn)生文化認同危機。文化認同危機不僅影響英語學習效果,還會使部分學生失去自我,偏離中華民族主流價值觀。語言做為文化的載體,與文化關系密不可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認同是非常必要的。
一、文化認同與母語文化認同危機
文化認同理論是一種被廣泛運用于社會,政治,教育,經(jīng)濟等領域的重要理論。左斌等學者指出,文化認同包含三個層次, 分別是文化形式認同,文化規(guī)范認同和文化價值認同。文化認同是文化沖突的產(chǎn)物,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過程中,多元文化的沖突加劇,也加深了文化認同的困難性,凸顯了文化認同危機。
全球化進程中的母語文化(中華文化)認同危機的主要表現(xiàn)有對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的弱化以及精神文化認同日益膚淺。英美文化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推波助瀾下,充斥在我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西方的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滲透現(xiàn)象愈發(fā)嚴重。
二、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育中母語文化認同的現(xiàn)狀
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文化認同包括目的語的文化認同和母語的文化認同兩部分。母語文化認同不僅指認可和傳承中國文化,更要學會對外傳播和交流中國文化,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無論是在教材編寫還是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注重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英美文化的介紹和學習。從目的語文化認同的角度出發(fā),語言和文化并行是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的,但是在母語文化認同方面,卻做的遠遠不夠。針對這個問題,眾多學者提出可以從教材編寫中增加中華文化比重,提高大學英語教師中華文化素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考核中增加母語文化考查等方面入手來加強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母語文化認同。筆者認為以上都從宏觀層面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法,而且以上這些提議的落實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真正實施起來面臨的困難也很多,但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增加母語文化認同卻是刻不容緩的。所以從微觀層面出發(fā),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切實的做到在講授英語這門語言的同時,增強母語文化認同,減輕文化認同危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每個高校英語教師該思考的事情。
三、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講自己民族的故事”,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McKay,S.L.2003年在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里寫道“英語學習無須內(nèi)化本族人的文化標準,外語學習和運用并不意味著必須喪失自己的文化身份?!蔽覀儗W習和使用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把自己變成精神上的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學習者不必因此改變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價值觀念,也不必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只是有助于學習者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和更開闊的視野參與國際交流。在筆者看來,這個觀點對于在大學英語的日常教學中增加母語文化認同,減輕文化認同危機是很有啟發(fā)性的。落實到大學英語日常教學中,就是在讓學生掌握好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用英語講好中華的文化,充當文化交流的使者。
語言是交流溝通的工具,國際交流溝通必須是雙向的。借助英語,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英美文化,參與國際交流。但是不能因為我們使用的是他國語言,就在對外文化交流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甚至處于“文化失語”的境地。筆者認為如何通過英語,講好自己民族的文化與故事是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育需要關注的重點。
四、在加強母語文化認同方面,教師的角色要從講解者轉(zhuǎn)變?yōu)橐龑д?/p>
教師不應該過多的去講解文化,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去完成。宋學科,陳榮全在《英美文化認同與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研究》中指出,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總體對于西方物質(zhì)文化認同高于其它文化認同。日常文化中的飲食和節(jié)日等內(nèi)容是大學生認可度最高的部分。大學英語課程中也有大量內(nèi)容涉及到英美日常文化。大學英語教材中不止一次的提及美國南方的一些獨有美食和飲食習慣,教師可以設置了要求模擬向外賓介紹家鄉(xiāng)獨有美食和飲食習慣的口語任務。當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用英語介紹起一些家鄉(xiāng)特有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比如用青稞面制作的節(jié)日特色糕點,講起這些顏色形態(tài)各異的糕點不同的象征意義的時候,當國家與民族獨有的飲食文化,節(jié)日習俗被傳播被了解的時候,母語文化認同感得到了加強。由學生來充當起文化傳播和對外交流的使者,是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的重要使命。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加深了他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培養(yǎng)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五、結(jié)語
在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文化和語言一樣都可以成為走向世界的通道。母語文化認同不足不利于當代大學生正確的認識文化的多樣性,無法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良文化,無法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建立起文化自覺和自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授英語語言知識以及優(yōu)秀的外來文化之外,還要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加強母語文化認同,樹立正確的文化追求和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佐斌,溫芳芳.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認同[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0(02).
[2]宋學科,陳榮泉.英美文化認同與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性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