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君
◆摘? 要: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教育行業(yè)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之下,各學科的教學模式都在發(fā)生更改。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面臨較高考,歷史課上史料的探究極為重要。因此,史料的運用成為歷史課堂之上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今天,高中歷史引用史料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鍛煉思維,同時也可以通過史料時政知曉客觀問題,以歷史眼光看待知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究及反思
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改,史料教學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史料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歷史的真實性,獲得有效的價值內容,也能夠變相地掌握歷史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之中史料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性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通過對史料教學的有效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現(xiàn)狀
從目前的教學狀況之中,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之中大部分都處于被動性的學習。這種內容的出現(xiàn)學生不能夠有效地吸收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只能是通過死記硬背去提高分數(shù)。然而也間接性地表明當前歷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缺少有效的方法,沒有利用巧妙的手段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于史料教學的重要性,給予高度的重視,才能夠找到有效的方式。同時,教師教學的過程之中也應該對史料教學有一定清晰的認知。大多數(shù)的教師對史料教學的方式都在認真的研究,并且意識到了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意義所在。但萬事沒有完全的統(tǒng)一狀況,也有一部分教師不能夠較好的掌握教學的手段,使得課堂之上學生在接受知識之時,與知識呈現(xiàn)出不想融合的現(xiàn)狀,導致高中歷史課堂之上學生能力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對歷史這門學科也會失去興趣,甚至也會產(chǎn)生一些厭煩的心理。所以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導致的最終結果是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失敗的狀況。失敗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結合教學的任務,融合相應的內容,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這也是目前高中歷史教學最為可怕的一種狀況。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及反思
(一)科學應用史料教學
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在課堂之上會針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重點的劃分。精選出一些內容,讓學生進行學習如同挖掘一個大山之中的神秘寶物,讓學生去獲取知識。
比如說:就是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講述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歷史知識,可以通過每堂課的補充資料或者是延伸部分為學生采集來大量的史料內容,讓學生加強對商業(yè)發(fā)展這一知識的理解。同時,由于這些內容的出現(xiàn)都是經(jīng)過編輯者精挑細選的,對于學生來說有著極強的教學意義,所以高中的歷史教師充分利用這一部分知識,應該事先地設計好問題引入到課堂之上,以此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而對于這些史料部分教師更應該慎重,不能單純地讓學生看一遍就完成教學任務,而是積極的引導學生與課文的內容相結合,利用一些實際的問題討論結果,從而促使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二)與教材內容相結合
史料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通常都是一句話或者是一個小故事,學生想要真正的去掌握相應的內容,就應該去了解本節(jié)課所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是什么?這也就是說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為學生展現(xiàn)出精準的內容觀點,以及作者想表述的特點。
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講述啟蒙運動這一內容。完全可以先讓學生去了解伏爾泰、盧俊等人的生平以及所提出啟蒙運動的原因這些基本的觀念。學生了解之后就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史料的內容進行學習。而這些名言的出現(xiàn),又引導著學生認識到人的地位有怎樣的變化,從古到今,人是在不斷變化的。進一步的去讓學生認識到自然之中需要人、社會中更是需要人的出現(xiàn),會對整個世界作出影響。通過史料內容的出現(xiàn)結合所學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啟蒙運動。
(三)補充式教學
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之上不能機械性的將教材之中的內容加以闡述。雖然教材之中所出現(xiàn)的內容都是通過精心編輯而成的,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之中的主要內容,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之上就要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去學習相應的內容以及相應的史料。比如說:課堂之上,教師在為學生講述相應的人物或者戰(zhàn)役的時代背景??梢韵葹閷W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說明史料在這一內容的出現(xiàn)有著什么樣的重要性。這樣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难a充,才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的含義。
(四)反思
高中階段歷史這門學科之上史料教學內容的出現(xiàn),可以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背景之下,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會設計出符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盡可能地避免死記硬背。機械性的訓練對學生來說,永遠都是被動型的學習,也體現(xiàn)不出史料的重要性。所以有效地利用史料進行教學之時,可以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高中階段史料的出現(xiàn)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之上為學生講述某一歷史事件時學生會有不同觀點的出現(xiàn)。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學的資料去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有著極大的幫助性作用。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學生都不是機械性的進行學習。因此課堂之上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再加入一些課外的延伸活動,就會讓學生更好地利用史料內容,學習歷史知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上發(fā)揮著極大的影響,但是目前的史料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可以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盡可能地以科學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王彥斌.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及反思探析[J].高考,2020(30):79.
[2]張生.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及反思[J].考試周刊,2019(87):136-137.
[3]黃建英.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探索及反思[J].考試周刊,2019(57):14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