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明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不再是知識的積累和傳授,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價值觀的體現(xiàn),即越來越多的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意識到高中歷史作為一門人文社會學科,傳授知識在歷史教學活動并不是占據(jù)首要地位,得到情感上的、思想上的升華才是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正因為如此,不少高中歷史教師的歷史教學活動要轉變固有的教學思維模式,探求新的教學手段,植根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去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使高中學生們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切實達到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自新課改和素質化教育貫徹落實以來,高中歷史課程的建設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階段,許多教師都開始嘗試調整自身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課堂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但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瓶頸和困難,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確存在許多弊端和問題,的確遺留著許多傳統(tǒng)模式中的弊端,這些都是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教師應當更加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建構起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當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認
教師只是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卻并沒有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沒有認真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層次和理解程度,忽略了對他們能力和思想的引導,這就會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化的學習狀態(tài)中,他們會逐漸向著教條化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師在課堂上也沒有為學生保留充分的思考空間,往往在學生沒有讀完問題的時候,就直接把答案公布出來,長此以往,學生也會盲目依賴教師和標準答案,不會主動去探究歷史的內涵和價值。再加上,學生在長期的壓抑下,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不解,他們不敢去問歷史教師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師生之間的互動十分欠缺,這種交流上的隔閡也會讓教師逐漸喪失教學熱情,學生逐步喪失學習興趣,最終會使得課堂的氛圍變得愈發(fā)沉悶,影響學生的學習。
(二)缺乏重視力度
歷史考試在高中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突出,所以大多數(shù)學校也并沒有提高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和關注,只是把歷史課堂的設計當作副科,而且也沒有為課堂安排太多學時,教師也只是在臨近考試的時候為學生畫一下重點內容,讓學生突擊性復習,提高他們的筆試成績,這種做法就導致歷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學生的歷史基礎也十分薄弱,他們習慣于特定的模塊和專題訓練。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設計課堂內容的時候,都會認為,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接觸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歷史體系,所以只需要在高中階段按照一定的目標進行深化即可,這樣既可以避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又可以讓學生掌握重點的知識點去應對考試,但這種做法卻已經脫離了歷史發(fā)展的實際。
二、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措施和手段
(一)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拓展和延伸歷史知識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重視課前預習的工作,提前對課堂要講的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這能夠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溝通更加順暢,并節(jié)約了由于學生對要講的知識不了解或者教師準備不充分而浪費的時間。此外,提前預習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大量其他學科的知識,如政治、人文等,需要大量的課外知識對課本內容做補充。學生在預習課本內容時,就會提前收集相關資料,從而在課堂上能夠及時地對課本進行深度解讀。教師要及時地布置學習任務,除課前預習和復習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收集資料做調研的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時不要僅滿足于課本上的內容,還要在課后不斷地對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拓展和延伸,了解其背后的背景故事、因果關系等。
(二)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不少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已經習慣了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具體歷史知識點的教學,這種教育理念未能很好地尊重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只將學生們視作知識的存儲容器,導致學生們逐漸喪失了歷史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也因此成為了阻擋歷史教學活動有效展開的“攔路虎”。從中,我得到的啟示便是我們作為面向學生們進行歷史知識傳授與講解的基層教師,我們不能僅僅只是沿用以往的教育教學理念,更不能照本宣科、故步自封,而應當積極學習,認真努力探索,始終行進在前進的道路上,這樣我們教師群體自己才能掌握更多符合當前教育趨勢的先進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并能將其合理運用到實踐活動之中,切實提升與保障我們高中歷史學科最終的教育效益及其質量。例如,在“辛亥革命”歷史知識的教學活動中,不少歷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追趕教學的進度,一味的灌輸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學生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從而導致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效率較為低下,未能達到預期中的理想效果。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嘗試著積極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合理采用多媒體這一比較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輔助開展教學。筆者利用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播放了有關“辛亥革命”的視頻片段,以此為基礎面向學生們進行具體歷史知識點的講解與解讀。
結束語
高考制度的改革給歷史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和壓力,同時,這種壓力也會變成一種動力,能促使教師積極開發(fā)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翟瑞興.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教師,2018(S2):95
[2]黃玭.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J].漢字文化,2018(S2):169-170
[3]何華.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J].成功:教育,2018(10):2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