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海清
摘要: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都是形象思維。而數學知識則相對抽象,邏輯性很強。所以,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期間,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因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其主要是確保學生能夠思考和探究,從而更好的解決數學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能力 思維培養(yǎng) 實踐研究
一、引言
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改革,使得素質教育越來越普及化,人們對小學生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學生思維能力運用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但就目前來看,在不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依托傳統(tǒng)化教學,這種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得效果,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因此,為學生構建一個適合他們學習的,且能讓他們感受到輕松快樂的課堂環(huán)境,然后再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xiàn)狀和不足
(一)缺乏自主性教學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缺乏創(chuàng)新自主性,仍沿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在僵硬、死板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思維形式被固化,嚴重缺乏學習自主性。
(二)缺乏啟發(fā)性教學
數學知識具有加強的邏輯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舉一反三,利用多種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過分依賴于教材,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擴散,使學生無法得到啟發(fā)性的教學。
三、小學數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強化對教學內容的豐富
通過對數學的深層次分析可知,其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關聯(lián),特別是小學數學,更是有非常多的知識可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體現(xiàn)。因此,教師如果想要做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小學數學課堂,則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內容。通常,小學生大多是形象思維,對抽象性的知識在理解上有很多困難,這對數學實效性的提升非常不利。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應該結合實際,為學生合理解釋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點,保證學生可以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對"分數的初步認識"內容講解期間,針對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學生在理解上常常會出現(xiàn)誤差,再加上教師課堂應用的教學模式單一且沉悶,學生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不集中、溜號、搞小動作等現(xiàn)象。對此,教師在知識講解期間,可以聯(lián)系實際,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在課上,教師可以拿出一個蘋果,在講到1/3的時候,將蘋果分成三份,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份,告知學生這就是1/3。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可以看出1/3不只是分成三份,同時還是等分。隨后,教師可以將蘋果作為例子,在向學生展示1/4、1/5的分配。借助這種方式,能夠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快速的接受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數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采用數形結合,加強學生的思維立體度
數形結合是一種數學思想,通過將直觀圖像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思想,可以豐富學生的立體思維,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運算和推理,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會有很大幫助。例如,在教學"運算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植樹問題"的抽象概念,通過數形結合轉化成直觀形象的圖形,如,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縫隙,三根手指之間有兩個縫隙,四根手指之間有三個縫隙...依次累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手指數"永遠是"間隔數+1"的運算定律。然后再就"植樹問題"進行提問:如果政府計劃在一條50米長的小路兩旁種樹,兩頭都種,平均每隔5米種一棵,那么一共需要種多少棵樹?讓學生根據自己所理解的運算規(guī)律進行列式解答,最終利用"種樹棵數=間隔數+1"的定律,得出一側需要種11棵數,兩側就是棵數。通過這樣形象直觀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再如,在教學"線和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搜集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角",如五角星、三角板、打開的扇子等等,通過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實物現(xiàn)象,加深學生對"角"概念的理解,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思維深度的拓展。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廣度
學生數學學的好,那基本就說明是學生的小學數學底子打得好,而數學又來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便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式,以致小學教學內容可以多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讓教學更加生活化,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樣會使得學生更加有親切感、更感興趣,使得老師更加容易教學,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生活樂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廣度。例如,在教學"小數點的意義和性質"的時候,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對學生進行教學,如,一元錢是10毛,那么八毛錢指的就是將一元錢平分10份后其中的8份,用分數表示就是十分之八,用小數來表示就是0.8。再如,小明去文具店買鉛筆,一根鉛筆是1.0元,結果粗心的售貨員,將小數點的位置向后移了一位,寫成了10元,最終這支筆的售價就成了正常售價的十倍。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中會出現(xiàn)的場景,讓學生更好的設身處地,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拓展。
四、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學生漫長學習過程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其過程對與思維邏輯的培養(yǎng)也不言而喻。在此教學階段,教師一方面可以巧設問題,加強引導,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加強思維與題目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則應在課堂教學中數形結合,將更多的精力花在讓學生練習自己的思維能力上,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并通過長期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士承.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016年30期.
[2]郭玲玲,周世如.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018(31):61.
[3]王穎奇.真知灼見源于多思善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學習與研究, 018(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