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祥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未來發(fā)展。需要每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和學生日常學習中加以引導。文章旨在探討中學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和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中學德育教育的改進方法,為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德育教育;改進方法;道德素質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也受到大家的關注。與此同時,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應該體現(xiàn)時代要求,與時俱進?!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一表述,明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自古以來,德行的培養(yǎng)就是教育中的首要任務??鬃拥娜蕫壅\信、墨子的兼愛互助、孟子的持志養(yǎng)氣等,都為后人如何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高尚情操提供了范本。中學班主任要在平時的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中重視學生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一、中學生常見的品德問題
1. 誠信問題
誠信教育是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學生心智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會因為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身邊人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用言語隱瞞事實,以滿足自己的某種動機。學生撒謊通常是為了逃避懲罰、維護自尊、吸引注意等,學生一旦習慣了撒謊,便會引起信用缺失問題,甚至引發(fā)人際關系危機。
2. 懶惰問題
由于大部分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學生生活中本該親力親為的諸如洗衣服、洗碗筷、打掃衛(wèi)生等事一味包辦,導致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懶惰的不良習慣,在家中也習慣了家長過度包辦他們的生活日常,從而輕視勞動、抵觸勞動。在日常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讓學生了解到懶惰的危害,減少他們對家長的依賴,在將來成為勤勞、努力的有用人才。
3. 浪費問題
浪費也是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無論是食物、水電,還是學習用品,大部分中學生都缺乏節(jié)約意識,沒有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這既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對社會資源造成浪費,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節(jié)儉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懂得勤儉節(jié)約是社會美德,鋪張浪費是不良行為。
二、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1. 對德育教育不夠重視
首先,中學常見的教育弊端是過于重視學科成績,將升學、考試等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向,對德育方面的教育關注遠遠不足。部分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分數(shù)和升學率的高低上,而沒有將德育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其次,德育教育的成效一般很難用具體的標準來衡量,而學生成績卻可以用考試分數(shù)準確的考量和評定。兩者相比,對德育教育的工作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成果反而不夠明顯。因此,很多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上。
2. 德育教育方法過于陳舊
部分學校德育教育方法陳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批評教育。這使學生無法領會德育的重要性。中學生需要的是更生動的教育模式,讓他們可以提高專注程度,用心理解德育道理。對此,教師應當優(yōu)化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結合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德育教育效率,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個人素質,早日成為品德兼優(yōu)的好少年。
3. 缺乏與學生和家長的溝通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在學校生活中與學生成為朋友。只有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信任感,才會傾訴生活中的困惑、煩惱,才會把心事說給教師聽,教師把握好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對癥下藥,幫助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排憂解難。教師還應該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勤于家訪,了解學生真實的生活境況,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心理上的壓力。只有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才能為中學生的德行成長保駕護航。
三、中學班級德育教育的改進方法
1. 改進溝通技巧,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溝通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有效解決問題最直接的方式。經常與中學生交流,可以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看法。學生在與教師談話時,難免會有拘束感,從而在內心產生隔閡,不肯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交流時,教師應當注意溝通技巧,語氣要平易近人,不能過于嚴肅。要在輕松的語境中使學生放下戒備,讓他們闡述真實的感受。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看法,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2. 建立平臺,增加學校與家長的互動
家?;右恢倍际墙逃龑W生的有效途徑。雖然方式有效,但是通常會出現(xiàn)溝通不及時的弊端。創(chuàng)建科學的互動平臺,可以有效改善這一短板,提高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效率。通過互動平臺,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生活情況,在德育教育中加以引導。另外,家?;悠脚_還能幫助家長了解班級的活動和德育教育的效果,加強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3. 采用多媒體輔助德育教育
德育課的理論知識偏多,略顯枯燥乏味,不適合用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授課。結合多媒體的方式輔助教學,可以讓課程更顯生動、活潑,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各種優(yōu)秀行為典范,列舉道德范例時還能播放趣味動畫。例如,《中華德育故事》是德育教育中膾炙人口的動畫片之一,教師在普及孝道時可以播放這部動畫片中關于二十四孝的篇章,讓學生感受先人的崇高美德。
4. 開展課后實踐活動
要想讓中學生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身體力行是必不可少的。學??梢栽谡n后定期組織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敬老院、孤兒院、社區(qū)等進行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使他們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理解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受奉獻和付出的快樂。德育教育應當避免閉門造車,教師要讓學生親身參與社會生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學習的道德準則,并積極組織討論,讓學生在正確的德操教育中進步。
5. 為中學生樹立道德標桿
德育通常沒有固定的標準。教師可以為中學生樹立道德準繩,制定學習目標。例如,在給學生講授謙讓的道理時,教師借助孔融讓梨的故事,鼓勵學生學習先人的傳統(tǒng)美德,并在生活中大膽實踐,謙讓親人、謙讓同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踐行道德行為規(guī)范。
6. 適當應用獎勵機制
教師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一味地以引導為主,在適當?shù)那闆r下也要用榮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每個月對德育表現(xiàn)良好、行為端正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優(yōu)秀道德的風氣,加強中學生的德育教育。
四、結束語
關于中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是義務教育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長期接受良好道德風氣的熏陶,會促進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良性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推動德育教育,健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道德品質高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覃宇靜. 淺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促進作用[J]. 課程教育研究,2019(6).
[2]張麗娜. 關于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思考[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
[3]吳慧. 創(chuàng)建家?;悠脚_? 推動學校德育教育:談啟用平臺的做法與體會[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