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桂花
摘 要: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全面成長有著重大作用,在史料教學角度中,要實現(xiàn)初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重點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所存在的缺陷。史料實證是學習歷史的核心方法,教學實踐中結合研究性學習引導收集整理史料,指導閱讀史料、追問史料,尊重個性化生成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精神、歷史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研究,希望能為初中歷史史料學習帶來幫助。
關鍵詞: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法;策略研究
史料實證是學好歷史的核心方法,有助于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過于關注事實性和結論性的知識,忽視過程性知識引導的狀況。要以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作為歷史教學的重心之一,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代發(fā)展同步,采取合理策略,在史料收集、整理、解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
一、初中歷史課堂的構建現(xiàn)狀
歷史是用來培養(yǎng)初中生文化素養(yǎng)、解決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的重要教材,但是,我國目前歷史題與時代脫軌,在內容上缺乏創(chuàng)新,采用的是老舊的初中教材,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好。目前一個班級有學生40個左右,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只能做一次講解,但是由于學生過多,部分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更有的學生對課堂不感興趣,課桌下搞起小動作,但是如果再講解一次,課上的時間有限不能完全做到,而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整個學習中會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這樣不僅完成不了學習內容,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不同,學習的效率也就不同,學生的差距比較明顯,久而久之,學習較差的學生容易沒有興趣、疲倦,也就比較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策略探究
(一)加強教師對史料教學法看法,轉變歷史觀念
要想學生的歷史史料水平從根本上進行提升,對于歷史教師來說,需要自主素質提升,提高自身在歷史上的素質和內涵,一定要重視起來歷史對當今社會的作用。定期詢問學生歷史上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及時講解。利用課下整理的素材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體驗,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枯燥乏味,使其對歷史史料學習習慣和對歷史文化素養(yǎng)得到真正的認知,使其感到興趣所在。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評議是一個很有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內容等一些方面進行互相評議和相互糾正錯誤??偨Y一些經(jīng)驗,互相得到提升,不同的語言交流往往比教師單一的教學更容易使學生提升興趣,從而會逐漸提升歷史史料水平。
(二)結合歷史教學內容,有效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體現(xiàn)出趣味性,引導學生快樂學習。此外,根據(jù)實踐得知,有趣味的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歷史史料教學的有效性與創(chuàng)新性。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設置教學情景,把學生引入教學中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探索興趣。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產(chǎn)生興趣的時候,就會主動積極地探索。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教師也就很自然輕松地通過情境導入了新課程。并且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對這門課程喜愛程度的反應,經(jīng)常會聽到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一系列學習興趣,學習興趣不是突然就會出現(xiàn)的,需要通過時間和研究漸漸了解培養(yǎng),對感興趣的地方進行鼓勵和贊賞,從而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有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想對知識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三)以學生為主體,促進歷史課堂的生活化教學
教學應該建立在“以人為本,以學生為體”上,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應該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fā)展,首先在實踐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要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往往更具有想象力、展現(xiàn)力,這樣學生可以更充分地去理解及發(fā)揮出來。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引導他們對歷史史料產(chǎn)生興趣和喜愛,在歷史史料的教學中要適當?shù)嘏c實際現(xiàn)實場景聯(lián)系起來,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質量,并且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創(chuàng)新史料教學方法
教師須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1)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法,翻轉課堂能夠將教師與學生在課堂的位置進行翻轉,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交流與生生交流;(2)采取合作教學法,利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興趣,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3)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新時代,歷史教師必須學會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提高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歷史史料學習是一種學習方法,需要教師思想上提升歷史教學的觀念,找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能力的切入點,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學生歷史能力就會慢慢提升。教師可以通過更新穎的學習方法,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上課時變得更加專心致志,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深化教學影響,加深學生對歷史更深一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杜香美.基于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育的課堂組織策略分析:以《影響世界的工業(yè)革命》為例[J].考試周刊,2020(88):137-138.
[2]代彥武.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培養(yǎng)路徑探析:以《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20(67):48-50.
[3]韋月琴.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與歷史解釋的融合策略:以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為例[J].考試周刊,2020(8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