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燕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完善與更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知識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與解釋歷史的關鍵能力與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歷史思維方面能力提高和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本文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以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為根本,在不斷探索中全面豐富高中歷史課堂,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 史料教學 教學策略
史料是歷史的遺留下來的痕跡,是研究歷史的最好憑證,能夠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歷史,研究歷史,解釋歷史現象,探尋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依據。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歷史,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就需要各類史料的幫助,所以史料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最好依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好歷史史料教學要點,結合課本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史料的幫助下去探尋歷史知識,充分理解各種歷史現象,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認知,才能正確認識歷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技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史料收集整理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的收集與整理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想要展開真正的史學研究,需要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掌握所研究對象的歷史資料,教師要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地去尋找,可以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方式進行資料搜集,收集完成后,還要進行精心的整理,學會自我鑒別和判斷史料的價值,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F階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中學生對史料的收集與整理意識較弱,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書目或途徑,幫助學生在課程進行自主搜集和整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史料的收集與整理能力。
例如,在學習《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的課本內容時,在學習我國四大發(fā)明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去啟發(fā)學生思考,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教師: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去談一談古代科技的發(fā)明,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學生:四大發(fā)明。
教師:沒錯,四大發(fā)明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具體是哪四種發(fā)明呢?神能夠告訴我。
學生: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
教師:非常正確,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看教師所提供的圖片和視頻,我們一起走入這四大發(fā)明,了解這些發(fā)明,認識發(fā)明對世界文化發(fā)展的貢獻。在課下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尋找更多關于四大發(fā)明的資料,并進行整理,完成下表:
發(fā)明名稱:
發(fā)明時間
改進時間
外傳時間
影響傳播
歷史資料
圖片和視頻具有很強的直觀性,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史料的搜集與整理,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組織學生觀看歷史紀錄片或者是歷史戲劇,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影像資料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在身歷其境的狀態(tài)下重回歷史,提高對歷史的認同感。
二、問題引導,增強史料解讀
史料的解讀是學生根據所收集與整理到的史料,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從中提取富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去解決歷史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提升的,而是在不斷地摸索與積累中,通過提升閱讀水平、積累歷史知識、掌握視覺動態(tài)等多個方面增強解讀能力。通過問題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去探究史料,在問題的幫助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索興趣,從史料中分析出歷史事實,并以事實為證據解釋敘述歷史問題,有效提高學生對史料的解讀能力。
例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的課本內容時,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歷史解讀視野,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深入解讀太平天國運動,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關于太平統(tǒng)治集團大肆修建宮室、奢靡淫樂的史料,再引入一段反清的斗爭檄文、進步文件等具有對比價值的史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多角度分析與解讀太平天國運動,整理把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問題如下:
1.《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時什么?
2.體現的分配原則和方法分別是哪些?
3.很多人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屬于一張舊式的農民革命,但有人卻認為帶有資產階級性質,你覺得那個觀點最貼切呢?理由是什么?
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5.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有哪些?
6.根據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請你分析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教訓。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注重方法和策略,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歷史資料和片段進行閱讀,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問題的設計,在問題的牽引下帶動學生有層次的進行史料解讀,教師所設計問題不易太難也不易太簡單,要具有很強的引導性,注重提高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深入解讀史料內容中提高學生的解讀能力。
三、習作探究,增強史料運用
史料運用是學生在解讀的基礎上,在探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將史料作為證據解釋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建立自己的歷史敘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史料的優(yōu)勢,自己去嘗試適當寫一些小論文,用文字的方式將自己對歷史知識的觀點闡述出來。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從消極性、積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評價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毫無根據,必須要來自于史料中的歷史事實。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而且能夠增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與思考能力,當學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后,教師可以繼續(xù)鼓勵學生嘗試寫學術性歷史論文,通過讀、論、寫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出史料的作用,實現合理的運用。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的課本內容時,教師與學生講述關于“虎門銷煙”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的話題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有一種花兒,特別美麗鮮艷,它的果實成熟飽滿,有人卻將它當作武器來攻擊我們,將我們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國家?guī)氲搅送纯嗟纳顪Y,大家知道這是一種什么花嗎?
學生紛紛開始討論和交流。
教師:這種花兒叫作罌粟,經過提煉制作成鴉片,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原本在醫(yī)學中當做安神止痛的藥材,鴉片中富含大量的嗎啡和尼古丁,毒性極其強烈,一旦吸食上后就不易戒除,需要大量的金錢購買,不僅會讓人的身體快速衰弱,而且意識也會逐漸萎靡,最后喪失生命。鴉片和現代社會中的毒品相似,我國在禁毒方面一直都非常積極,在當時的社會中,中國人并沒有沉睡,林則徐在道光帝的支持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禁煙活動,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人物傳記《林則徐傳》的閱讀,圍繞歷史人物“林則徐”進行寫作探究,讓學生創(chuàng)作關于林則徐生平大事年表,并寫出讀后感,從中鍛煉學生對歷史信息的提取能力,并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時間年齡事件影響和意義
同時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如:“在你的眼里林則徐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認為課本中對林則徐的評價正確嗎?”、“對于書中的記載,你是否存在質疑?”等等,一步步勾勒出林則徐的人生軌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更多的資料,在相關資料的證明下增強對史料的運用的能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尋找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歷史主題,通過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驅動力,使學生在史料的幫助下展開自主思考,還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提示和幫助,在史料的運用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合現實,增強史料體驗
歷史與現代生活有很大的聯系,現代生活是在歷史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教師不僅要傳授歷史知識,更要建立歷史與現代之間的橋梁,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多方面搜集和整合史料資源,并從中篩選出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的知識點,拓展史料內容的深度,充分方式拉近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在思想的不斷交流和碰撞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與現實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史料知識的體驗與感受。
例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課本內容時,在探究“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史料的幫助下進行辯論和討論。
教師: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雖然起步很晚,但發(fā)展很快,到2000年總里程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有的地方高速公路修成后,行駛的車輛很少,看起來是一種浪費。究竟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見,請看下圖。
一種意見認為,高速公路是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它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貢獻很大。有的高速公路雖然現在利用率不高,但從長遠來看,它必定會拉動沿線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在不久的將來它的價值就會顯示出來。我們應該有前瞻意識,加大對高速公路建設的投入。
另一種意見認為,中國現在還是經濟不發(fā)達的國家,近年來高速公路發(fā)展太快,脫離中國的基本國情,造成了很大的浪費。對高速公路的建設應該適當地加以控制。
教師:很對以上兩種意見,你有什么想法?你贊成哪一種?你的理由是什么?與你的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和分享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科學分組,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引導小組去討論對這兩種意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舉例說明,小組成員之間集思廣益,共同分析和研究,結合自身實際去探索史料的價值所在。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小組討論,實現共同進步,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充分掌握和運用更多的歷史知識,同時對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將會得到很大提升。
總之,高中階段的學生是歷史學習的重要階段,在開展史料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家長的輔助與支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史料資源,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提取、理解、掌握與分析能力,在史料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暢游在浩瀚的歷史知識海洋中,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與探究,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高中歷史教學增加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董玲.論史料教學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與方法思索[J].中國農村教育,2020(16):58-59.
[2]李瑜.基于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歷史導學案研究[D].江漢大學,2020.
[3]鄧家勇.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有效性[J].名師在線,2020(15):37-38.
[4]張子涵.高中歷史課堂“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5]劉志晴.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史料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