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大多集中在宏觀理論或教學理念的引領上,實際操作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本研究從大處著眼,立足于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從小處著手,注重挖掘教材的自身價值。探討小學中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與發(fā)展的重要鏈接點,嘗試揭示出一些由學習到運用的能力轉化的相關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小學中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優(yōu)勢與困難,從而提煉并總結出優(yōu)質經(jīng)驗背后的學理依據(jù)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讀寫結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6-0121-02
【本文著錄格式】陳艷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16):121-122.
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日漸增強,現(xiàn)代科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xiàn),社會的語言生活發(fā)生著巨大變化,語言文字成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學習及生活情境中所有的聽、說、讀、寫活動及其綜合運用。”課程標準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明確定位,再一次引起了社會對培養(yǎng)并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
一、讀寫結合訓練的意義研究
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思想源遠流長。古代學者對語言表達能力有著經(jīng)驗性的描述,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意思是不學《詩經(jīng)》,無法講話。引申為,不學語言的精華,就不能形象而準確地說話。韓愈的《進學解》中:“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以此闡明了讀與寫是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兩個重要方面,同時進行學習才會有長進。杜甫也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钡枪糯鷮W者們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經(jīng)驗層面。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語文界開始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北京市第三女中語文教研組首開先河,在1954年率先進行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實驗,從此全國很多地區(qū)的一線教師開始了嘗試。語文學家夏丏尊先生在《怎樣閱讀》中指出:“我以為要研究語言文字的法則,該注重于精讀。分量不必多,要精細地讀,好比臨帖,我們臨某種帖,目的在筆意結合?!泵鞔_了研究語言文字的法則是解讀表達方法,以便像臨帖那樣仿照。葉圣陶在《讀和寫》一文中談道:“讀和寫是學好語文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只讀不寫是不行的,其結果是眼高手低……可是只寫不讀更不行,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不懂得寫作技巧,想寫出好文章來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多讀多寫,并且把讀寫密切結合起來,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才會逐步得到提高?!边@一時期的研究已經(jīng)開始將讀寫結合的思想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其目的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和遷移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此后,在1978、1979、1980、1986、1988、1992年大綱背景下的教材都延續(xù)了讀寫結合的編排體系,語言表達訓練的形式和內(nèi)容得以豐富??v觀語言表達方面的研究與發(fā)展,可以說其具有廣泛的認可性與重視度。
二、讀寫結合訓練的選材研究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田本娜教授指出,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 還必須讀寫結合。閱讀教學既要教學生讀書, 又要教學生習作, 關鍵還要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發(fā)揮語言的魅力。從閱讀與表達的關系上看,要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閱讀教學本身。閱讀教學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其語言表達更生動;閱讀教學能為表達提供必要的情境,使其語言表達更豐滿;閱讀教學中課文的表達形式為學生表達技巧的習得提供了“例子”,使學生有所參照,有法可依。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的自身價值,合理利用教材,有助于學生領悟表達方法,提升表達能力。
(一)合理挖掘教材資源——精選仿寫范例
關注文本的表達形式,進行仿寫訓練,是目前較受一線教師推崇的、促進學生課堂表達的一個重要策略。內(nèi)容分析式的課堂教學,特別關注對文章中重點詞、句、段的分析,但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懂內(nèi)容和更深刻地理解主題,所有的分析都是為了得“意”。而基于語言運用架構的語文課堂,不僅僅關注內(nèi)容,更多地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在教學中抓住那些表達典型且易于模仿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仿寫。
詞語是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基本單位,教學時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抓住那些富有特點的詞語,如疊詞、近反義詞、比喻詞、成語等,進行仿寫練習,從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例如《小鎮(zhèn)的早晨》一課,課文中多次出現(xiàn)“悄悄”“輕輕”等疊詞,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對比理解,積累運用。再如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像“鮮嫩嫩”“水靈靈”這樣的形容詞,也是很好的仿寫例子,教師可抓住其形式(ABB)特點,安排相應的訓練。
仿句是按照題目已經(jīng)給出的語句的形式,再另外寫出與之相仿的新句。很多時候,學生寫作時不是寫不出來,而是寫不好。其實,我們教材中的每一篇選文都可謂是語言的典范,在語文課堂上引領學生去發(fā)現(xiàn)語言的特點,并嘗試著進行模仿運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十分重要。在仿句訓練中教師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句例設計練習,如排比句、比喻句、反問句、感嘆句等。在《海底世界》一課中,“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像在打鼾?!?教師可根據(jù)這樣的例句設計練習,讓學生圍繞一個主題說一句話,試著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材中還有許多富有特色的段落。它們或條理清晰,或表達有法,有的重在抒情,有的奇在描寫,有的妙在對話,有的趣在用典,有的秘在修辭……抓住文中有特色的段落導讀,引導學生讀中悟寫,悟中練寫。例如《小鎮(zhèn)的早晨》。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其二、三、四自然段是典型的總分結構段式。在教學《小鎮(zhèn)的早晨》一課時,可根據(jù)它的段落特點,結合其中一個自然段,著重訓練學生圍繞中心句將內(nèi)容寫清楚、寫具體。
(二)合理挖掘教材資源——洞察補白之處
除此之外,在研究教材內(nèi)容時,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文學作品的特點是含蓄的,有些文章在敘述時,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這些空白,進行語言訓練。
課中情景補白。在敘事類作品中,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補白人物的心理、動作、語言、形象等描寫。例如《普羅米修斯》一課,文中在寫普羅米修斯被囚禁在高加索山上時,只用“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這樣簡單的敘述概述其忍受的過程,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教師應抓住這一空白,通過觀看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引導學生想象“普羅米修斯承受了怎樣的痛苦,他會想到些什么,做些什么”。及時對人物的心理、神態(tài)進行補白,使學生透過文字形象感知人物精神,實現(xiàn)言意兼得。
課后結局補白。不少文章在省略號處、結尾處仍有無限懸念,給學生留下了想象、回味的空間。教師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適當?shù)难a白,延伸故事情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冰心的《一只小鳥》,結尾沒有明確地寫出小鳥的結局,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在學完課文后,設計結尾的補白,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想象,續(xù)寫小鳥的結局,使學生在想象中激發(fā)興趣,在興趣中練習寫作,在寫作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研究,對于課堂上如何進行讀寫結合訓練,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是否可以更多地嘗試“同課異構”或“異課同構”,通過課堂觀察和效果對比,尋找出更多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是否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在加強前測了解學生學習起點的基礎上,設計相應的后測內(nèi)容等等。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研究學生,研讀文本,大膽構思,傳承創(chuàng)造,巧妙設計讀寫結合。讓課堂中的語言訓練為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插上翅膀,打下基礎,幫助學生開啟寫作的金色童年。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燕嬰譯注.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闕勛吾等譯注,陳蒲清校訂.古文觀止[M].長沙:岳麓書社,1988.
[4]程稀.夏丏尊與現(xiàn)代語文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10.
[5]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6]蘇武德.讀寫結合又一春[J].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13(4).
[7]田本娜.閱讀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J].小學教學研究,2008(1).
作者簡介:陳艷穎,女,1982年生,北京人,教育碩士,高級教師,長期從事小學語文一線教學工作,專注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研究,多次獲得全國、市區(qū)級評優(yōu)課一等獎,海淀區(qū)語文學科兼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