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雪英
摘要: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的職責是把孩子領到美好的學科殿堂去遨游,點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要做到這些,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對學生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怪。首先,要樹立學生的自信感;其次,寬容說錯話的學生;第三,學會贊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那么,每個孩子都將是非常出色的。
關鍵詞:諳熟 ?鼓勵 ? 責怪 ?自信 ? 寬容 ? 贊同 ?出色
有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這樣的話:中小學教師若不諳熟學生的心理特征,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的職責是給知識注入生命,把孩子領到美好的學科殿堂去遨游,點燃孩子求知的欲望,而不是抹殺孩子的童真。我們的課堂要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粉筆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讓每個孩子都可以走上講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每個同學手里都有一支粉筆,隨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寫到黑板上,每一個孩子都胸懷大志,大膽訴說自己的宏偉理想。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怪。
首先,就要樹立學生的自信感。
記得,2004年我到珠海聽名師于永正教《小稻秧脫險記》這課時,在于老師提到:“誰愿意把小稻秧脫險的話讀一讀?”當于老師請到一位男同學讀時,那位男同學膽怯地搖搖頭,表示自己讀得不好。于老師說:“你一定會讀的!”可是,那男同學仍然不愿意讀。于老師已經請了兩次,在這么多聽課老師面前,為了避免冷場,我們想于老師肯定會請別的同學去朗讀的。但最終,于老師沒有放棄這學生,而是更加和藹和親地說:“你一定能讀好的!同學們,讓我們給一點掌聲這位同學吧!”最后,這位男同學在于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大膽地把課文讀出來了。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于永正老師關注的不是課堂的冷場,而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關注的是怎樣把自信的種子撒播到孩子生命的土壤里。讓老師的鼓勵點燃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課堂教學才會有聲有色!
其次,寬容說錯話的學生。
我在一本教學雜志上看到這樣的一個例子:有一個小學教師在教《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一個平時沉默寡言,很少提問的同學突然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老師,課文里多了一個字?!崩蠋熞苫笃饋恚骸岸嗔艘粋€什么字?” “多了一個鐵字” “在哪里?” 學生指著課本認真地說:“這班長斬釘截鐵地說……班長名叫斬釘截,后面不是多了一個鐵字嗎?”話音剛落,教室里像油鍋里撒了一把鹽,頓時炸開了。大笑聲中,有人小聲告訴提問者:“斬釘截鐵是成語,不是班長的名字?!碧釂栒咝呃M面,手足無措,十分尷尬。那位教師聽了這個學生的回答,不是怒火沖天,而是笑了笑說:“你閱讀得真仔細,不過老師可以告訴你,班長不是叫“斬釘截” ,“斬釘截鐵”是一個成語,它告訴我們班長說這話時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果斷?!蹦俏徽f錯話的學生聽了教師的話,緊張害怕的情緒立刻消失了。課堂又恢復了平靜。看似小小的例子,卻深深地震憾了我,如果那個教師采取了粗暴責備的話,我相信那個學生以后再也不會舉起手來回答問題。但聰明的是,那老師采取了寬容的態(tài)度,既掩飾了學生的害怕情緒,又使課堂秩序有序地進行下去。因此,對待說錯話的學生,要想辦法消除孩子的懼怕心理,我們要寬容他們,要懂得欣賞他們,那么,他們的成長就會像沐浴在陽光之下的向日葵一樣,燦爛開放著,最終能結出累累的果實。
第三,學會贊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認為: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鼓勵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使兒童勤奮學習的愿望。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標準去做,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我們應該贊同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描繪出一片真正屬于自己的天空。開學的第一周,在教《春天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們畫一幅表示春天的圖畫。孩子們都興趣盎然,紛紛用色筆繪出了綠綠的樹,紅紅的花,清清的小溪和淡綠的小草??僧斘已驳叫≈堑纳砼?,我看到他把大樹的葉子畫成了紅色,就不禁問他:“春天到了,樹木都穿上了綠色的衣裳了,你為什么把它們畫成紅色的呢?”小智說:“它們是楓樹的葉子。因為冬天的時候,楓樹的葉子落光了,現在春天到了,楓樹重新又長出紅色的葉子了!”聽他這么一說,我恍然大悟。接著我就拿他的作業(yè)到班上評比。我說:“大自然的景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看,小智就發(fā)現楓樹在春天長出了紅紅的小楓葉,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像小智一樣,做一個留心觀察事物的好同學!”孩子的行為是幼稚的,但思想是豐富的,作為教師,我們對孩子個性迥異的表現,違反常規(guī)的想法,我們要贊同他們的想法,我們有責任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真實的自我。”
學過學前教育的老師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要想把自己的學生塑造成你所渴望中的樣子,不要采用粗暴蠻干的教育方法,要靠鼓勵和贊美的語言,才能真正的達到目的,就像植物都是朝著有陽光的方向生長一樣,而挑剔和過度的責怪,只能讓孩子變得膽小畏怯,不知所以,或者因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我們總是苦于無法了解學生,其實,平常的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溫馨的提示,一個和藹的目光,都會給學生一種無可代替的鼓舞作用,會使學生倍感關注和信心!讓我們用贊賞的眼光去看孩子,用欣賞的態(tài)度去對待孩子,對他們的行為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怪,那么,每個孩子都將是非常出色的!
參考文獻:
《新課程中的課堂行為》
《教壇鱗爪錄》
《小學語文老師》
廣東省新興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