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改革,對于教學過程中實施主體性教育進行一定的重視,主體性教育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來達到自身的學習目標,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正是缺少這種主體性教育,將學生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主體性進行有效發(fā)展,不僅能夠將學生對高中地理的理解更加深入,還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所以對其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中地理;自主學習;學生主體性
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接受的是應試教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的觀念仍然停留在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階段,這種觀念導致師生出現不平等的地位,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動性,無法將地理教學的效率進行有效提高,所以將自主性教育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將學生的自主性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成為地理教學中的主體,讓其更加愿意參與到地理教學之中,發(fā)揮自身的自主能動性。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評價因素
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僅僅是依靠教師將書本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在地理課堂中扮演著被動性的角色,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無法將自身的思維進行發(fā)散,無法進行自我思考,從而也就無法主動進行地理學習,也就缺少對主體性的表現。所以教師為了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是否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了主體性,設置了幾項評價因素,根據評價因素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評價,以下表1就是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主體性表現的評價因素,學生如果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存在以下現象,說明學生正在將自身的主體性進行發(fā)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相關表現,可以看出教師一般通過課前預習、自我思考之后認真聽老師講、積極閱讀、記錄老師講的重點、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無法解決時等待老師講解、能夠將課上學習內容聯系于生活,以上內容便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地理主體性表現進行評價的因素。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途徑
(1)雙主體理念踐行。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實行雙主體的理念,摒棄以往僅僅是教師作為主體的現象,讓教師與學生均成為地理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其中教師的主體行為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將學習的目標進行明確,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僅僅是扮演輔助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在此過程中與學生進行適時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阻礙。學生的主體行為主要是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學會將自身的主體性進行發(fā)揮,在教師講授前,先將需要學習的地理知識進行一定的梳理,可以將研究不通的地方進行標記,在課堂中詢問老師,并按照老師給出的思路進行思考,也可以在課下與同學進行共同討論,吸收別人的建議與想法,這樣不僅能夠將自身對地理學習的思路進行豐富,還能夠將自身的主體性進行有效發(fā)揮,讓自身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理,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樂趣,提高興趣。
(2)重視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個體化發(fā)展進行重視,主要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每位學生由于基礎不同,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就需要根據差異對學生進行引導。對于地理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其對之后的內容進行學習;對于地理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定的鞏固,讓其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地理知識掌握的更加牢靠,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讓其對以往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在回顧的過程中慢慢的將當前所學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將其地理基礎進行鞏固,還能夠讓學生重塑學習地理的信心。教師需要將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摒棄,讓學生在課堂中將自身的思維進行發(fā)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地理的其他知識進行一定的探索,這樣不僅能夠將學生對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進行提高,還能夠讓其自我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一定的尊重,特別是對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其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對其進行引導,讓其能夠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將自身的個性化與主體性進行有效的發(fā)展。
(3)完善課程體系,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教師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應該將高中地理教學的課程體系進行一定的完善,以往的體系已經不能與當前的理念進行契合,所以需要進行完善,在完善的過程中需要將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轉變,不能僅僅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的對成績進行強調,要對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進行全面考慮。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地理所占分數比例較低,所以大部分學生認為地理課程的重要性較低,對其所花費的學習時間也就相對較少,學生的這種思想一般是受到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將學生的這一思想進行改變,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引導,讓其了解高中學習過程中的各科均很重要,不能將所有的精力放在語文、數學與英語這三大主要科目上,還要將地理學習的重要性進行普及,讓學生能夠愿意花費時間對地理進行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更加深入的理解地理知識。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學生的主體性進行發(fā)展,教師需要將以往的教學觀念進行摒棄,將學生作為地理教學過程中主體,提高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引導者的角色,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學需要將學生的個性與差異化進行一定的重視,根據學生的不用差異使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挖掘,將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進行提高。在此基礎上,將地理教學課程體系進行一定的完善,改善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在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影響下認為地理學科重要性較低的理念進行轉變,讓其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對地理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發(fā)展,還能夠將地理教學效率進行提高。
參考文獻
[1]魏麗霞.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研究[J].高考,2020(11):109.
[2]范鳳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途徑[J].考試與評價,2020(04):4.
[3]賴麗萍.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yǎng)[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9):57.
[4]鄭海森.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J].高考,2018(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