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燕
【摘 要】 近年來,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教育領域的主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對史料實證信息的邏輯性思考,并強化家國情懷。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歷史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進行相關淺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歷史? 思維導圖? 教學策略
前言:在素質理念的教學背景之下,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應成為教育的主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需要強化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并結合史料信息進行實證邏輯的概述,了解歷史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家國情懷的素養(yǎng)給予不斷培育,這將對學生后期學習和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相關人員應該對此給予足夠重視。
1. 通過思維導圖強化時空觀念的形成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時序性是顯著特點之一,這主要是由于歷史學科可以以時間軸為中心,按照事情先后發(fā)展順序形成相應的歷史記錄。然而,在歷史長河中,事件繁復,如何強化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幫助其梳理時空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高中學生在之前大多沒有較長的歷史學習基礎,因此在形成邏輯時常常會遇到很多阻礙,所以在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這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貫徹家國情懷的基本落腳點。通過時空去觀察知識,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還能夠方便學生及時查找歷史信息和背景資料,使學生能夠系統(tǒng)梳理知識,清晰歷史框架的構建。在高一教材之中,文藝復興的人文思潮下,形成了很多精神文明活動,教師可以以此為背景展開內容的教學。結合活動開展和思想浪潮之間的必要關系,為強化學生對具體事件的理解,就應該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諸多因素圍繞時間點進行系統(tǒng)整理,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從教材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資本主義萌芽與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事件基本發(fā)生在16世紀到17世紀,教師可以將其中相關事件以時間軸為線索,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羅列,便于學生進行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例如,1588年至1688年,英國從光榮革命到為資本主義國家奠定基礎以及后期制度的改變,促使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而在同一時間內,中國部分政權的轉移和戰(zhàn)爭也在進行。教師應強化學生的全局觀,通過對比認識到東西方國家在發(fā)展過程當中的差異,而思維導圖的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對歷史事件背景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還能夠加強各國之間進行進程比對,有助于學生形成更好的歷史認知。
2. 利用思維導圖強化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對史料信息進行更好的梳理和記錄,便于學生對史料信息進行搜證整理及分析,以實現(xiàn)問題的系統(tǒng)性探究。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其運用可以讓學生最有效率地進行相關資料的系統(tǒng)收集和整理;其次,學生能夠強化思維的構造,以關鍵詞為延伸整理知識,實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最后,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整理史料實證的過程當中,思維也在不斷嚴謹,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平臺。例如,在學習啟蒙運動這一相關章節(jié)時,為強化當時的現(xiàn)實和歷史背景,就需要將其中所發(fā)生的社會史料和文學作品等,通過鮮活的方式進行再現(xiàn)。例如,可以結合盧梭的《社會契約論》為思維導圖的出發(fā)點,通過以該本書中的人文主義作為背景,將社會結構、社會契約以及社會組織形式進行框架搭建,形成一個完善的理論基礎,并在此情況下,將當時社會風貌的改變以史料和著作進行連接,幫助學生梳理相關作品和文化產物。例如,伏爾泰等人物的思想、觀點以及其相應的著作,都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較好的銜接和系統(tǒng)串聯(lián),學生也能夠在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便于其后期對知識進行長久記憶,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復習的過程當中實現(xiàn)對素材的及時消化和理解。
3. 利用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辯證思想,認識到歷史所存在的客觀事實,在認知的基礎上感受歷史,進而形成更為深刻的愛國情懷,同時這也是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重要價值目標。為此,需要幫助學生形成多元化多視角的歷史觀,以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加深對家國的感情。思維導圖方式的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讓學生系統(tǒng)性的回顧史料信息,如在學習人類解放運動中,運用思維導圖使學生能夠進一步認清歷史的本質,了解到我國人民在人類解放和社會建設、發(fā)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并以史為鑒,積極培育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結語: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思維邏輯的構建,培育其歷史核心素養(yǎng),也對學生道德觀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為此應該加強對歷史教學現(xiàn)狀的重視,不斷結合教學特點和教學需求,拓展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進而為學生的后期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更多積極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袁文松.淺談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以人教版必修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例[J].教育界,2020(51):8-9.
[2] 李志鴻.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歷史教學探析[J].甘肅教育,2020(24):90-91.
[3] 許丁元.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1):46.
[4] 楊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整合應用分析[J].知識文庫,2020(2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