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周平
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互動教學法的概念,并分析該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做好細節(jié)工作,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課堂互動學習情境、設置課堂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合理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展開互動教學,優(yōu)化課程教學體系。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語文;應用分析
一、 引言
語文課程本身有著較強的工具性、人文性特點,也是眾多學科中最為基礎、重要的學科,長期以來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在長期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隨著新課改標準的頒布以及施行,語文教學需要達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具體要求,并要求教育工作者運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完善教學體系,提高課堂互動有效性。
二、 互動教學法的概念
互動教學法是指通過一些課堂上互動的形式,來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一般情況下,互動教學法可以分為幾種具體的教學方法:經典案例分析法、主題探究法、思維探究式互動等。其中,經典案例分析法是指學習某一個知識點的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案例入手,再將其拓展到其他方面的知識上。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互動教學法的理念滲透到學生探究之中。如,教師可以多給予學生一些小組自由討論、互動的機會,通過互動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實現(xiàn)思維意識的升華。主題式探究是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引導者,根據(jù)教學內容確定互動主題,要求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討論,進而讓學生在互動中達到發(fā)散思維的目的。思維探究式的互動類似于一種辯論的形式,其主要是學生之間的思維、想法的碰撞,使得學生思維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進而實現(xiàn)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的高層次互動。
三、 初中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應用的注意事項
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雖然優(yōu)勢較多、教學方法新穎,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問題仍然存在:1. 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互動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整個教學方法的核心所在。在互動教學應用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一定要適度,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同伴,但是學生對學生的尊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將學生看作學生,更多的時候要將學生當作交流意見、想法的伙伴。從某種角度來分析,學生所提出一些見解、想法都是非常新穎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新想法,提供給學生更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2. 注意課堂紀律,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教學形式怎樣變化,但是其終究還是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教師交流問題的場所,不能因為部分學生的干擾、影響課堂正常秩序。為此,教師在運用互動教學法時要注意維持課堂學習的秩序、規(guī)則,使得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時刻保持對課堂的尊重和敬畏之心。3.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課堂,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對學生的言論進行過度評價,導致整個課堂氛圍又回到了當初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中,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因此,在互動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互動的主角。
四、 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任何階段,學生都應當是教學的主體,而課堂的主體自然也是學生,因此,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往教學中教師直接向學生進行知識講解,而這種情況下學生大多充當“聽眾”的角色,這就導致學生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互動教學法的應用得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才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時,在學生敢于積極表達自己想法、意見時,整個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互動,不同學生的不同意見、看法在交流過程中會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進而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探究,而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以《桃花源》教學為例,這篇古文教學中教師運用互動教學法組織學生針對“仙境”會不會在現(xiàn)實出現(xiàn)這一問題進行辯論。在這場小型的辯論活動中,學生用正反方的語言進行交鋒以及思想的碰撞,活躍了課堂氛圍,而這種辯論方式也是學生之間展開互動的有效的形式,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打破常規(guī),構建課堂互動情境
從整體角度進行分析,在課堂上師生占據(jù)兩種極端,即教師主講,學生主記。這種單一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被動的,只是通過死記硬背來理解課堂知識,而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在備課、授課環(huán)節(jié)總是采用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乏課堂學習興趣,進而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新時代教學改革過程中,語文教師在授課環(huán)節(jié)需要展開高效的互動,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要想在語文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長時間保持注意力,教師需要營造出某種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歷來展開聯(lián)想,并將自己與主人公聯(lián)系到一起,進而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命運,構建互動情境,以在互動中激發(fā)其豐富的情感,提高課堂效果。以《孔乙己》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互動中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以理解孔乙己在偷書時被人打斷腿的內心感受。之后,教師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刻提出問題:“孔乙己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嗎?丁舉人發(fā)現(xiàn)并打他的這種行為值不值得提倡?如果你們是孔乙己你們在遇到這種情況下會怎么辦?”通過構建課堂互動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分析、理解所學內容,將學生的思維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展開課堂提問,提高互動教學質量
從本質上來進行分析,學習的過程可以看作是對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同時也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這一基礎上,無論學生在掌握某一類型的知識點或是學習某一部分內容時,教師都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法來展開教學,并在互動中組織學生分析教材內容,強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由于質疑與提問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提問過程中如果能夠適當?shù)丶尤胍恍┵|疑的因素,可以使得學生獲得進一步的啟發(fā),進而針對所學的內容提出問題,提高自身辯證思維。以《論語》內容教學為例,在講解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shù)赝卣?,當講述孔子的教育理念這一部分內容時:“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不是都是正確的呢?”學生如果對孔子不夠了解,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唯女人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孔子理論中的偏激點,之后讓學生從辯證的角度進行分析,闡述自己對孔子觀點的理解。這種辯證分析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從問題的多個角度入手進行分析,以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雙向提問的方式,以教師詢問學生回答為主,學生提問教師回答為輔,以提高互動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雙方提出的問題都應當立足于教材所學內容,并緊密結合教材或是生活實際,以發(fā)揮出問題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