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摘 要: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改變學生被動的聽課模式,將課堂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在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體驗語文閱讀教學的快樂。就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希望對后期的語文相關(guān)教學提供幫助。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運用也就是“在生活中找語文”和“從生活中生成語文”。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于語文的學習主要是依賴于對生活中一些具體事物的親身體驗和反復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只有將課程教育與生活實踐密切結(jié)合,通過兩者的良好交互作用,學生的語文經(jīng)驗才能被逐漸內(nèi)化,從而收獲完善的自我建構(gòu)與發(fā)展[1]。因此,將體驗式教育思想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指導學生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去建構(gòu)知識,并學會運用語文思想去看待周圍世界,將所學知識成功運用于生活實踐,使其在體驗中不知不覺深刻感悟語文的真諦,從而促使其語文素養(yǎng)及實踐運用能力的更好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應用的價值
體驗式教學是當今新興的一套新型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更具開放性,其主要就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及行為,其所注重的也是在知識與觀念形成過程中的學生感悟與體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推行的體驗式教學,就是在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前提下,通過情 境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知識拓展等渠道來增強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教育的目的。
所謂“體驗式教學”具體所指的就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緊密結(jié)合孩子們的認知特點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孩子們能夠在這種具體化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來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2]。在體驗式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法、活動探究法及游戲法等多種方法。大量實踐教學經(jīng)驗表明,體驗式教學法在特殊教育學校學習中的有效應用發(fā)揮出巨大的作用與價值。具體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性
體驗式教學充分迎合了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因此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diào)動孩子們的參與積極性。
(二)提升實踐能力
學生在這種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的過程中進行新知識的學習,由此不僅能夠使其深刻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同時也能夠促使其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三)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元化的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鞏固學習效果。
二、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利用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習體驗
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包含小說、寓言、童話等多種題材,既然能入選為教材,其中或背后必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定能發(fā)人深省、給人啟迪。例如《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等,這些課文本身就講述了一個故事,而有一些課文則是背后蘊含的故事。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昆蟲備忘錄》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關(guān)于昆蟲的故事:同學們,你們知道夏天到了什么昆蟲最多嗎?沒錯就是蚊子,因為被蚊子叮咬的次數(shù)太多了,老師小的時候就認真地觀察過蚊子,它雖然身子小小,卻有一個長長的“嘴”,能夠刺穿我們的皮膚,一旦被它扎到,皮膚上就會起一個大疙瘩。隨后它的肚子也就漸漸變成了紅色……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研究的興趣,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再開展本次教學就容易得多了,有了興趣鋪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時,教師可以先以特別火的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作為鋪墊。
師:大家有沒有看過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
生:有。
師:你們最喜歡里面的哪個角色呢?
生:千頌伊。
師:是的,老師也特別喜歡她,因為她可愛、機智、漂亮,還有好多漂亮衣服。那么大家都能想出哪些詞語來形容千頌伊呢?
生:“呆萌可愛”“美麗動人”……
師:現(xiàn)代設計衣服的人是服裝設計師,那么在古代做衣服的人叫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裁縫的故事。這樣以當下的流行元素作為開場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身上,使其不會感到課堂枯燥無味。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一些散文、古詩也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元素。老師可以從作者本身出發(fā),挖掘與作者有關(guān)的人物故事進行良好的課堂導入,打開學生思路。例如,在教學《絕句》一課時,大家都知道,其作者是杜甫,杜甫是一個心胸開闊、滿腹經(jīng)綸的詩人,關(guān)于杜甫的故事有很多。那么教師可以先講一些與杜甫有關(guān)的小故事,比如早年仕途不順、到處漂泊等,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杜甫古詩的興趣。
(二)注重組織情境表演,活躍課堂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們在椅子上總是坐不住,學習注意力集中不了,如若教師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還會使其對語文失去興趣。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能力強這些特性,組織學生把這些課本內(nèi)容以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印象[3]。在具體的表演活動中,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者的角色,全面保證體驗式教學作用的發(fā)揮。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及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詳細分析后,筆者將課堂交給同學們,開展情境表演比賽。課堂上呈現(xiàn)《小馬過河》的整個情境內(nèi)容,還原課文對話,課文中有四個人物,分別是老馬、老牛、小馬和小松鼠。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形成小組,利用兩天的時間進行人物情感分析和情境排練,最后在語文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每個學生充滿了表演熱情,有的小組還精心準備了表演道具和服裝,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自由發(fā)揮,表情豐富,人物特點拿捏準確。筆者對于各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表現(xiàn)最好的一組給予獎勵。學生看得也是津津有味。需要指出的是,表演課堂并不意味著課堂完全交于學生,教師也要扮演好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角色,全程參與學生學習并給予適當?shù)囊龑?,從而更好地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能有效地保證課堂教學實效。
這樣的一種課本劇表演設計,不僅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而且還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表達能力,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體驗教學的多元化,豐富課堂內(nèi)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踐的密切聯(lián)系,積極踐行生活“大語文”教育。對于“大語文”教育而言,理論上講其主要就是以語文課堂教學為核心,同時注重將語文教學的資源獲取途徑延伸至包括學生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等在內(nèi)的方方面面,將整個社會都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充分利用每一途徑擴展語文教學的范圍,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單一化的缺陷,重點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體驗式教學的多元化[4],諸如一些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幫助學生在一種具體化的生活實踐中進行漢字學習,這對于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及體驗的密切聯(lián)系和遷移能力的發(fā)展是很有好處的,此外學生在生動的應用和活動中利用所掌握的漢字知識來解決問題,還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教室是學生進行生字學習的重要場所,對此,筆者特在教室的一些醒目位置如門、窗、黑板等都張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么就能夠認識表示該事物的漢字,以此渲染出一種濃厚的識字氛圍,并實現(xiàn)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此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還特別注重創(chuàng)設實踐化情境來讓生活走進課堂。比如在我們學習一年級上冊與“蔬菜”相關(guān)的生字時,筆者特地在課下準備了一些蔬菜并將其帶上課堂向?qū)W生展示,提前準備好所有蔬菜的標簽,課堂上組織學生一同將這些標簽與其所對應的蔬菜一一搭配,并說出蔬菜的特點和記憶蔬菜的名稱,隨后再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給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水果等事物貼上對應的標簽。這樣的一種教學設計,真正地將識字教學融入學生的生活實踐中,促使學生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識字學習,由此也有效地保證識字教學的效果和質(zhì)量。
(四)注重生活化體驗拓展,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特別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但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所關(guān)注的均為語文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于教育學生如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卻沒有充分的關(guān)注,因此這也導致學生即便是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也并不能運用其解決與之相應的實際問題,由此導致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實踐運用相脫節(jié),進而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的趣味與意義。因此,為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重點也需要強化理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密切聯(lián)系,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
比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化體驗來進行教學,從生活實踐中尋找語文知識,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孩子們一同走出學校去親近大自然,去親身尋找“秋天的聲音”,在鄉(xiāng)村田野上感受秋天的魅力,一望無垠的藍天白云、鄉(xiāng)間農(nóng)忙的熱鬧景象、颯爽的秋風……當然如果條件有限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同走出教室去發(fā)現(xiàn)秋天校園的美景,如樹葉掉落后的枝頭、秋風席卷的落葉……觀察之后再組織學生一同交流和討論。通過這樣一種實踐化設計,成功地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生活,由此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認識,而且還強化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與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三、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烘托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體驗收獲知識的快樂。另外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大力推進,體驗式教學的推廣也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手段,在后期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體驗放在首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奮魁.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情境體驗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20(19):141-142.
[2]黃珊珊.基于“游戲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研究[J].中外教育,2020(15):219-220.
[3]張娜.體驗式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9):100.
[4]關(guān)夢媛.語文體驗式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