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秀杰
【摘要】學困生是班級的一個特殊群體,轉化學困生是實施素質教育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困生是暫時處于后進狀態(tài)的學生,他們各方面素質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為受不同的家庭、年齡、閱歷、遺傳、生活環(huán)境諸多因素影響,其能力出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因此,轉化學困生是班主任值得探討的重要內(nèi)容。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為了脫貧攻堅,農(nóng)村青壯年勞動者外出務工,人們過上小康生活。由于農(nóng)村小學留守兒童逐年增多,學生膽子小,不善于表達,不善于學習,為了進一步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學困生,那么新時期班主任如何轉化學困生?
一、關愛學生,傳遞師愛
教師真摯的愛對學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引起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思想對頭,方法得當,能夠取得成效。教師把愛帶給每位學生,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春園。例如,我在河源市龍川縣支教期間,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努力踐行“四有”好教師,胸懷高遠,博愛寬容,積極傳遞師愛,關愛留守兒童,用心經(jīng)營教育,用愛溫暖童心,積極轉化學困生,同時做好班風、學風建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任教的三(3)班學生文明禮貌,團結奮進,班風、學風優(yōu)良,學生素質優(yōu)秀,2018-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本班被學校評為文明班,我任教的學生小蓉、小思、小恒、小研等學文明有禮,好學進取,品學兼優(yōu),被龍川縣鐵場鎮(zhèn)中心小學評為“三好學生”。
二、樹立信心,體驗成功
人的生活離不開鼓勵。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求知欲特別強,他們對知識充滿著渴望,在學習中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倘若教師能及時掌握學困生這心理特征,發(fā)現(xiàn)學困生心中蘊藏著的進步火花,及時給予關懷與鼓勵,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潔和小鵬等同學,我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通過談心,我與他們打成一片,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課外文體活動,開展興趣活動小組。后來,小鵬同學成為學校的“乒乓球大王”;小潔同學喜歡看課外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展閱讀打卡活動,成為班中“講故事大王”。再如,小琴同學好學進取,喜歡誦讀,我對她加強學法指導,熟讀成誦,博覽群書,視野廣闊。她好讀書,讀好書,在學習中找到了自信,從小養(yǎng)成質疑好問的習慣。2016年,參加肇慶市小學生“妙語連珠”閱讀大賽榮獲三等獎。教育實踐證明,教師教育學困生積極采取多贊揚少批評,在學習中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自然會在學生中產(chǎn)生較高的威信,得到學生的愛戴與信任。
三、明確目標,激勵進步
贊揚對學生而言就像陽光,教師多給他們一點,往往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困生教師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幫助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溝通心靈,真正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提出奮斗目標,激勵他們的信心與決心。例如,2018年9月,我積極主動參加廣東省“三區(qū)”人才交流活動,前赴河源市龍川縣鐵場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支教工作,由于我接班留守兒童較多,難免出現(xiàn)一些學困生,接班后,我認真做好調(diào)查分析,將學困生的差異找出來,堅持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積極召開主題班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榮辱觀,“班級光榮我光榮”。通過唱《夢想從這里起航》的校歌,激發(fā)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懷,從小步跨大步。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全班同學進步較快。我積極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注重學法指導,倡導學生快樂閱讀,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結合龍川縣“霍山文化”,引導學生以“熱愛家鄉(xiāng)的山和水”為素材,聯(lián)系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從小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指導的學生小恒的習作《我愛家鄉(xiāng)的霍山》,在龍川縣鐵場鎮(zhèn)中心小學“書香校園”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四、善于溝通,結交朋友
溝通從心開始,教師對學困生教育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幫助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與他們溝通心靈,真正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如愛心教育法,把他們當成朋友對待,親近他們,尊重他們,把學困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在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停課不停學,引導學生通過線上學習,說一些互勉互勵的話語,并與他們建立通信關系,結成朋友,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例如,小彬同學,我經(jīng)常與他談心,引導他參加書法興趣小組,練習毛筆字,學習字帖,學習名人、名家臨帖的故事,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喜歡寫手抄報,培養(yǎng)良好的寫字習慣入手,每天進行實效的十分鐘練字,培養(yǎng)他的專注力,磨煉他的的意志。他自覺預習,及時復習,質疑問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在思想上,他文明禮貌,開拓創(chuàng)新,不甘落后,很快成績在鎮(zhèn)上名列前茅。2020年,小彬同學被評為懷集縣“三好學生”。因此,我們樹立每個學生都將成才的信念,時刻關心愛護他們,只要教師認真觀察,仔細分析,耐心引導,采取多種方法做他們的轉化工作,能點燃他們心中的星星之火。
五、張揚個性,發(fā)揮特長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立見解,張揚個性,發(fā)揮特長,善于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代,求知欲特別強,他們對知識充滿著渴望。因此,教師要愛護和培養(yǎng)學困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小倩同學愛好運動,生活在農(nóng)村,這里有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懷集永固是革命老區(qū),弘揚“紅色”精神,她奮發(fā)圖強,經(jīng)常參加社會勞動實踐,有強健的體魄。我因勢利導,引導她參加體育興趣小組,小倩從小酷愛體育訓練,運用榜樣教育法,講述肇慶懷集籍女孩小靜在南京青奧會上以11秒65奪取女子100米冠軍的感人故事。后來,肇慶市體育學校發(fā)現(xiàn)她是體育特長的苗子,通過精心栽培,勤學苦練,攻堅克難,有的放矢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在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拳擊比賽中,她不畏強手,頑強拼搏,奮勇爭先,奪得了女子乙組42-45KG項目金牌。
六、遷移動機,全面發(fā)展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困生也不例外,他們也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他們更熱切地希望老師、家長和同學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渴望得到老師的賞識。例如,小儀同學個子小,膽量小,平時不樂于表達,但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她喜歡看課外書,我善于去尋找她的“閃光點”,積極開展“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她把課外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分享給同學,通過成語接龍比賽、閱讀之星比賽,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在2020年懷集縣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評選活動中,小儀同學榮獲懷集縣演講比賽一等獎。小儀同學在學習上找到了自信,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學習熱情。此外,她在其他學科也毫不示弱,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素質成績得到了全面提升。
總之,學困生轉化工作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了讓每位學生接受平等教育,為了讓每位學生不能掉隊,為了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我們用心,用情,用力,想方設法提高學困生的素質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和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21世紀創(chuàng)新英才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