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繼宏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是初中生重要的課程之一,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時,要加強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通過對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分析出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措施,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質(zhì)量。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現(xiàn)狀
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緊密地將教學活動與生活環(huán)境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體驗到生活與學習相結合的樂趣。但是,當前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許多學校對課程生活化的教學并不重視,缺乏相關的課程安排。早在幾十年前,陶行知就已經(jīng)提出了教育生活化的理論,逐步激發(fā)了人們對于生活化教學的重視。但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往往只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從而導致生活化教學很難貫徹。其次,在道德與法治課和生活化教學的融合過程中,很難保證兩者的融會貫通。雖然當前許多教師逐步重視起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學習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國之前并沒有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案例,老師缺乏進行生活化教學的經(jīng)驗,很難將道德與法治課與生活化教學融合起來。最后,許多初中教師缺乏進行生活化教學的能力。要想有效實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將教學貫徹到生活中。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缺乏一定經(jīng)驗,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踐
1.將生活素材導入課程中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當前生活化教學的需要。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時,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就需要注重生活素材的新課導入。教師可以適當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取舍,避免照本宣科導致教學的刻板性。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去生活中尋找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案例,將其作為本節(jié)課的課前導入內(nèi)容。將生活中的案例融入教學之中,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因此,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之后,再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講述,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2.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
對于許多初中生來說,由于身體和心理并未發(fā)育完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時間管理,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但是,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時,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由過去單一的講述者轉化為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中的案例,加強生活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構建生活與學習相結合的舞臺,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生活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每種生活都是一個故事,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用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可以引入學生較為熟悉的人物事件作為案例。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踐行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構建相關的生活故事情節(jié),使學生獲得更多的代入感和體驗感,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3.加強課外實踐活動
要想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就需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對任何一門課程來說,都會受到教學實踐的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是以研究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不良行為的標準,研究人們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為主,因此,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外實踐活動時,可以使學生關注課外的道德與法治。比如,在節(jié)假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參加志愿者活動,以維護公共秩序為己任,積極主動地奉獻自己的力量。又如,讓學生注意平時購物消費情況,注重獲取生活中的消費素材,從而使學生在消費的過程中知道如何進行商品以及服務缺陷方面的維權,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消費權益,提高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識。
三、結語
初中正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階段,因此,初中的每一門科目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與法治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之一,需要加強在課程中進行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江守武.讓生活化教學走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J].考試周刊,2020(65):111-112.
[2]高志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探究[J].學周刊,2020(2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