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微
【摘要】教育現(xiàn)代化絕不只是設備、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工作者教育觀念的現(xiàn)代化,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因材施教,讓學生把勞技課堂當作一場快樂的游戲,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具有時代精神的中國公民。闖關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的一種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式,它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關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闖關,這種教學模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悅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瓣J關式”教學使勞技課堂更具趣味性和競爭感。本文圍繞“闖關式教學設計要以學定教”“闖關式教學設計要層層遞進”“闖關式教學設計要先學后教”“闖關式教學設計要走出課堂”這四個方面,闡述在勞技課堂中如何貫徹闖關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勞技課堂;“闖關式”教學設計;趣味;競爭
勞技課堂是有趣的,是有競爭性的,這就代表著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主動發(fā)展,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從“闖關式”的教學設計上來看,它更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
一、“闖關式”教學設計要以學定教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覺得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缺乏認識的興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毀滅?!痹趧诩颊n堂中,學習任務的創(chuàng)設是為了老師能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轉化為符合學生平均水平,并且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關卡之一。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個“闖關”任務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事可做”,不同基礎、不同“段位”的學生都能在這個關卡中不同程度地完成學習任務。在闖關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保證了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小學勞技四年級下冊《筆袋DIY》一課,是一節(jié)縫紉課,本課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基本的縫紉針法,并且已經(jīng)會用基本針法縫制一個沙包的基礎上。導入部分我將沙包的造型和筆袋的造型做了一個簡單的類比,學生發(fā)現(xiàn),其實將沙包橫向拉寬,把沙子掏出來,再裝上拉鏈,就是一個筆袋了。這一類比增加了學生學習手縫筆袋的信心,很多同學覺得,沙包我都能做好,筆袋一定也沒問題。甚至在我導入結束后,一部分同學已經(jīng)在腦海中有了初步的制作步驟了。接著,我將做好的筆袋范作發(fā)給了小組的成員,小組合作研究,并且設置了以下關卡:
1.自學材料和工具。
2.自學步驟。
這兩個關卡的設計,是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技能,找到和新知識技能相通的地方,當學生在探究材料,發(fā)現(xiàn)基本操作步驟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梳理知識、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小組四人在闖關過程中,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能夠說出制作筆袋使用的材料,而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同學能夠通過做沙包的方法,反推出手縫筆袋有可能需要的幾個基本步驟。最后由組長記錄總結,總結得最完善詳細的小組,老師會給予表揚。
二、“闖關式”教學設計要層層遞進
斯賓塞說:“教育中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的盡量多些。”如何搭建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進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達到更高水平?傳統(tǒng)教學采用灌輸式的方法,老師做一步,學生做一步,學生學會了技能,卻不知為什么要這樣做,不會舉一反三。而“闖關式”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一個個適當?shù)男√俾?,學生通過這些藤蔓一步步攀升,逐漸發(fā)現(xiàn)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分析問題,巧設關卡,將復雜的問題一步步簡單化,從而把學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更深層的地方。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上過縫紉課,在有基礎的前提下,我讓學生自己探究筆袋的制作步驟,步驟總結如下。
1.裁剪。
2.縫合。
3.裝拉鏈。
4.裝飾。
步驟順序根據(jù)學生總結來寫,怎么去驗證這些步驟對不對?步驟對了,順序對不對?針對這些問題,我設置了搶答“關卡”。我問:“做筆袋的第一步是什么?”學生馬上反應過來:“得先有塊布!”“布從哪里來?是不是隨便什么布都可以呢?”“不是,要裁剪的!”“布的大小是根據(jù)什么決定的呢?”“筆的長短,能放下文具就行!”學生各抒己見,在搶答關卡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制作步驟的第一步是裁剪,還解決了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尺寸的布的原因。
在第二步縫合過程中,我設計了“操作”關卡。做沙包和做筆袋差不多,換了一個大小尺寸的布,你會舉一反三地操作嗎?幾個學生都自信滿滿,自告奮勇上臺,將布反面朝外對折起來。我問:“為什么是反面朝外呢?”他說:“因為等一會要翻面的。”看來這個學生縫沙包這一課學得很扎實,他邊對折,還會提醒同學們:“對折的時候,要邊對邊,角對角,對折整齊?!蔽乙恢闭J為,學生看同學示范,會比直接看老師示范或者視頻,學習的興趣更足一些,因為學生都有一種好勝心,而“闖關式”教學設計,正是激發(fā)了這種好勝心。
三、“闖關式”教學設計要先學后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講臺是老師的舞臺,老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是學習行為的被支配者,是文化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結果卻是老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很苦,課堂效率很低。勞技課堂上,所謂“先學”,就是教師先展示課堂教學目標,提出自學的相關要求,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所謂“后教”,就是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更正,讓學生能自學的自學,自學不到位的地方,老師再加以糾正,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式的學習。
《裝拉鏈導學單》就是我設置的“先學關卡”。裝拉鏈這個步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難點。我將裝拉鏈的方法制作成導學單,小組先行嘗試探究拉鏈怎么擺,怎么縫。研究完畢后,我請一位同學上臺擺一擺。在這位同學擺拉鏈的過程中,我不斷問其他同學:“這一步對嗎?”而其他學生就像是在做一個“大家來找茬 ”的游戲,不斷對照導學單來糾正同學的錯誤。比如,拉鏈擺上去的時候要拉開、拉鏈首尾兩端的銀扣要對準兩側縫合線、拉鏈正面要和布料正面相貼合、縫拉鏈最好是縫在中間等……等找完茬,拉鏈也縫好了。將原本死板的技能樂趣化,是“闖關式”教學設計的目的所在。
四、“闖關式”教學設計要走出課堂
有人說:“教師應該是牧羊人,應該把學生帶到水草豐盛的地方,讓他們自由尋覓食物?!币话愕膭诩冀虒W總是讓學生端坐在教室,教師在三尺講臺口若懸河,如果我們把“小羔羊”們放養(yǎng)到課堂外,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呢?我一直認為,學習勞技技能,是用來與我們的審美結合,服務我們的生活,為生活增添美感的。一雙巧手如果只局限在課堂,那就太浪費了。
在《筆袋DIY》這一課的課后延伸中,我設計了一個“愛心關卡”。我平時也喜歡搗鼓一些手工藝品,這次筆袋的制作給了我一個靈感,我發(fā)現(xiàn)其實只要改變筆袋的尺寸,裝上提繩,筆袋可以巧變身為手拿包。我將自己做的手拿包和學生們分享。“哇!太可愛啦!”“吳老師這個真的是你自己做的嗎?好像店里買的那么好看!”我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真的很簡單,但是老師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做個手工達人,學生自然會想效仿你。讓學生走出課堂的第一步,就是老師自己要走出課堂。此外,我還拿出了一個小包,讓他們猜猜這是什么包?幾個活潑的學生一下子就猜出來了:“是化妝包!老師放化妝品的!”我問:“這個化妝包和剛才我們做的筆袋造型有什么不同呢?”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化妝包底部立體,是可以站起來的?!苯酉聛硎且粋€生活化的問題,考驗大家的生活常識和對周邊人的細微觀察能力:“為什么化妝包要站起來?”幾個男生很可愛,他們說:“我看過媽媽化妝,站起來的化妝包,比較好拿口紅什么的,其他的化妝品不會掉出來?!焙芏嗤瑢W聽到都笑了,對生活觀察太仔細了,我也對他們刮目相看,以后一定會是個“小暖男”。最后我將愛心錦囊發(fā)給了同學們,錦囊里有底部立體的秘訣,“愛心關卡”的闖關條件就是,把在課堂上做好的筆袋改造成化妝包,送給媽媽。只有闖過這最后一關,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王者”。這一關卡的設立,起初我也只是嘗試看看,畢竟課后的作業(yè)是開放性的,可能完成率并不會很高,然而結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有將近一半的同學都主動將做好的化妝包給我看了,有的還自己DIY了一些拉鏈掛件和裝飾,真的很漂亮!
五、結束語
闖關式教學設計給勞技課堂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氛圍的改變。它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使整個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既有競爭性,又有合作性的氛圍,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對自己有要求,積極動腦、動手,在學到勞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對勞技這個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有關“闖關式”教學設計,我還將摸索與嘗試,讓它更好地服務于勞技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賽兒.以學定教理念在勞技課堂運用中的“四定”原則[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6(12).
[2]潘貞.淺談勞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導學,2013(2):9-10.
[3]王立功.斯賓塞《教育論》[J].山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3):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