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繪本是最適合幼兒與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啟蒙讀物。從入學起就引領(lǐng)學生閱讀繪本,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品質(zhì),還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好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推薦適合的繪本,教給他們閱讀繪本的方法,引導他們展開想象、進行品味,提供平臺讓他們分享交流。這樣,閱讀繪本就成為他們的一種快樂、一種需要。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閱讀習慣;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1-0043-02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睂W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從小抓起。因此,把握低年級這個閱讀啟蒙時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方式,正逐漸走進小學校園、走近學生,為他們搭起一座通向閱讀大門的橋梁。
一、手牽手,識繪本
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中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 文字講的故事,圖畫講的故事,文圖結(jié)合后所產(chǎn)生的故事?!崩L本被公認是最適合幼兒與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優(yōu)秀的繪本不僅有精美的繪畫、獨特的構(gòu)圖、明快的色彩,而且文字優(yōu)美、精練。它通過圖畫與文字的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將語言、情感、思想毫不保留地傳遞給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帶給他們美的熏陶和教育。
繪本被稱為兒童“人生的第一本書”。我們應(yīng)該為學生推薦哪些繪本呢?根據(jù)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想象力豐富等特點,我選擇了畫面色彩豐富、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繪本推薦給他們。比如,《獾的禮物》《再見了,艾瑪奶奶》引導學生去體會生命的意義,《石頭湯》讓學生明白合作和分享的快樂,《逃家小兔》《我是霸王龍》則引導學生體會愛和友誼……這樣,學生慢慢地認識了繪本,熟悉了繪本,愛上了繪本。
二、手握手, 慢慢讀
繪本閱讀的初始階段,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指引,閱讀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在學生進入繪本閱讀的世界后,教師要握著他們的手,教會他們?nèi)タ蠢L本,慢慢學會閱讀。
(一)讀封面
閱讀繪本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堪稱全書靈魂的封面。通過封面的圖畫、書名等,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角色,并對故事有一個大概的猜測。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瑪》的封面是一頭特別的、有著花格子的大象?!斑?,大象不是灰顏色的嗎?為什么這頭大象滿身都是漂亮的花格子呢?”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還未翻書,學生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還有什么比渴望讀書更讓人欣喜呢?
(二)讀環(huán)襯
環(huán)襯是連接封面與書芯的一張襯紙,使得整本書渾然一體。精心設(shè)計的環(huán)襯,與講述的故事主題緊密相連,甚至成為故事的一部分。因此,打開一本圖畫書,要先看前環(huán)襯;讀完故事,再看后環(huán)襯。有時,前環(huán)襯和后環(huán)襯遙相呼應(yīng),一個作為故事的開頭,一個作為故事的結(jié)尾。閱讀時,要是漏看一個,就會說出完全相反的結(jié)局。
(三)讀扉頁
扉頁就是書翻開后的第一頁(即整本書的第二頁),一般注明書名、作者和譯者以及出版者的名稱等。扉頁不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而且包含著豐富的信息。有時告訴誰是故事的主人公,有時還會介紹故事,有的時候甚至還帶給我們二次閱讀的樂趣。
(四)欣賞正文圖片
繪本以一張張精美的圖畫來講述故事,簡單的語句與豐富的畫面相結(jié)合,傳達美好的情感。因此,在閱讀繪本時,一頁一頁地翻動,速度不要太快,要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認真仔細地去欣賞圖畫。每一個學生都是閱讀繪本的天才。只要認真閱讀,他們就能在一幅幅圖中讀懂故事,發(fā)現(xiàn)細節(jié),體會內(nèi)涵。
(五)讀封底
當看完繪本的最后一頁,是不是意味著閱讀結(jié)束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繪本的封底暗藏玄機。有的把故事的結(jié)尾延續(xù)到封底上,有的與封面連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這樣的封底,讓學生對故事有更多的了解。
三、拉著手,細細品
繪本閱讀,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的表達和圖畫的構(gòu)建,更要讓學生讀到一個特別的故事,領(lǐng)略一份特別的情感。
(一)抓住畫面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孩子的想象?!?在閱讀時,讓學生學會欣賞繪本中的圖畫,感受隱藏在圖畫后面的故事,這樣他們對繪本的主題就會有所思考、感悟。在指導學生看圖想象時,要有的放矢,抓住重點,不要每幅圖都展開想象、表達。我們可以選擇最精彩、最關(guān)鍵的畫面指導學生細致地觀察,讓他們理解畫面的形象、色彩、細節(jié)等,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感、內(nèi)涵,讓他們的思緒隨著圖文自由馳騁,賦予圖畫生命力。
(二)巧用留白
繪本故事有很多情節(jié)或畫面有留白處,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在享受精彩故事的同時,引導學生猜一猜、想一想,感受繪本留白處的精彩,并進行補充、延伸,能深化學生對故事的感悟,讓故事更加精彩。如,繪本《月亮的味道》中,動物們?nèi)缭敢詢數(shù)仄穱L到了月亮的美味,最后都滿意地睡著了。故事本該到此結(jié)束,偏偏這時一條小魚出乎意料地走進了故事。彎彎的像是要哭出來的月牙倒影、一條充滿疑問的小魚、一段看似簡單卻又難以解釋的文字,給學生留下了無盡的想象和思考,使閱讀成為一段神奇的探索之旅。
(三)感悟內(nèi)涵
繪本作家用一系列連貫的圖畫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些故事抓住了學生的心,溫暖而又親切。繪本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講友誼的,有講親情的,有講分享的……透過繪本的文字與圖畫,學生了解到人生百態(tài),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看見更廣闊的社會和世界,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麗多姿。
四、放開手,自己讀
小學生正處在終身閱讀學習的起步階段。因此,我們應(yīng)發(fā)揮繪本的作用,為學生搭建多樣的讀書交流平臺,讓他們盡情地分享、溝通、碰撞,從而愛上閱讀,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
(一)堅持閱讀
閱讀是需要積累的、需要堅持的,這就得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靜靜地閱讀。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抽出半個小時左右讓學生堅持繪本閱讀。這樣天天如此,久而久之閱讀就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需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給他們自由選擇的空間。
(二)繪本漂流
鼓勵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繪本在班級中進行漂流,這樣能實現(xiàn)好書大家共享的美好愿望。在漂流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繪本的空白頁上留下自己的足跡,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這樣的繪本漂流,不僅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繪本,汲取更多的知識,更讓一份份閱讀心得也隨之得到交流和共享。
繪本的世界充滿著神奇、快樂、感動。而一本本好的繪本就像一場場春雨,灑落在學生的心田,讓閱讀的種子生根發(fā)芽!繪本閱讀,讓他們完成從“閱讀”到“悅讀”的轉(zhuǎn)變!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