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蓮
【摘? ? 要】為了順應教育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教育相關部門強調教師應始終基于學科要素開展教學工作,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淺議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語文要素。
【關鍵詞】小學? 語文要素? 語文知識? 學習習慣? 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0.174
對于學生而言,小學是他們學習生涯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時期,小學是學生接受啟蒙教育的關鍵階段,學生在小學階段所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能直接影響其今后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效率,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小學時期的教學工作。在小學階段,語文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重點學習的一門學科,學生學好語文不僅能促進他們提高文化修養(yǎng),還能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其他學科。當然,在新時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基于語文要素開展教學工作是尤為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重點論述教師落實語文要素的主要措施。
一、教師應簡化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
在新時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全新的教學觀念應對教學工作,同時教師還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全新的教學情境。每一學科都有其對應的學科要素,就小學語文學科而言,其語文要素指的是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理解程度、語文學習能力、學習策略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內容,只有教師始終基于語文要素開展教學工作,才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意義所在,才能促使學生學有所獲。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語文要素的重要性,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基于語文要素開展教學工作,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簡單地說,語文要素是學習學習語文的基礎依據,其能決定學生學習語文的范圍。只有教師意識到語文要素的重要性,他們才能更為專業(yè)且更為全面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雖然部分教師也能認識到語文要素的重要性,但由于其所采用的方法并不妥當,導致其教學質量并不理想。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語文要素,教師則應該先重視語文學科知識教學,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學科知識是語文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落實其他語文要素的基本保障,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予以重視。和其他學科不同的是,語文是一門教學內容豐富且教學范圍廣泛的學科,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諸多語文知識,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以填鴨式的方式不斷地給學生灌輸語文學科知識,雖然這樣的方式的確能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并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且簡單的學習環(huán)境,相反在講解冗雜知識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由此陷入繁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多學生都不熱衷于接受繁難的內容,并且絕大多數(shù)都較為抵觸繁雜的教學環(huán)境,相反很多學生都樂于在簡單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因此要想保證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效果,教師應簡化語文知識的教學過程,即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一個簡單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定格在課堂中,從而保證學生能滿懷熱情地學習學科知識。
要想簡化學科知識教學過程,首先,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即教師應認識到教學并不是一個一味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引導學生深度體會知識的過程。其次,教師還應該借助于多媒體輔助設備簡化教學過程。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諸多冗雜的知識點,例如:字、詞、句、作者簡介和寫作背景等知識,在講解語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課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相比教師不斷地灌輸這類知識,播放課件更易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簡單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只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關注課件就能明曉本堂課的重要內容是什么。這就要求教師應在上課之前精心準備課件,即教師不僅要在課件中體現(xiàn)完整的課本內容,還應該有條不紊地羅列知識點,這樣才能簡化教學過程,同時為學生提供精簡的學科知識。只有學生扎實地掌握語文學科知識,才能促進教師更為高效地在教學過程中落實語文要素。
二、教師應組織語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是落實語文要素的重要舉措。雖然在小學階段,學生所積累的語文知識經驗較為匱乏,但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時期,只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高了語文能力,他們才能饒有興趣地學習語文,才能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所謂語文能力指的是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組織各類活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例如,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班上組織閱讀活動,并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閱讀且感興趣的書籍,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體會閱讀的內容,并深刻地體會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真正走入閱讀的世界之中。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書寫閱讀心得或讀后感,并邀請幾位學生給全班同學分享其讀后感想,這樣不僅能促進班上同學的交流,還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平臺。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多種能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
三、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每一位學生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能促進學生更為高效地學習,并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歷來是落實語文要素的重要內容,只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學生能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并且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學習。當然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明曉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而是需要在長期的引導中得以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多學生并不能認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可通過向學生提出要求的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課文之前先標注自然段,并勾畫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這樣學生便能養(yǎng)成標注課文的習慣,同時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疑難生字詞。如若學生能在教師的要求下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加以表揚,這樣學生才能繼續(xù)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基于語文要素開展教學工作,勢必會成為未來語文教學領域的一大主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先深入學習語文要素的概念和內涵,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尋落實語文要素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安秋俠,齊紹恒.淺談小學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和途徑[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9):36.
[2]張廣俠.淺談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00(03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