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余平
【摘? ? 要】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使教學的標準、理念以及教學工作等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變動,教師要想更好的確保教學工作的質(zhì)量,必須要積極地進行教學改革,調(diào)整工作計劃與安排。這樣才能使高中歷史教學,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趨勢,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歷史? 教學改革? 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0.087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高中歷史教學面對越來越高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很多方法與策略逐漸顯露出不足,無法適應教學發(fā)展的需求。很多教學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因此受阻,對學生的培養(yǎng)效果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引起了很多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反思,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探索,希望能夠在新課改的背景和基礎下更好的組織和開展教學工作。這正是筆者撰寫本文的出發(fā)點,基于此,筆者接下來將圍繞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進行淺論。
一、主動轉(zhuǎn)變教學理念
核心素養(yǎng)代表著一種教學進步,它彰顯著我國教學思想的不斷發(fā)展與成熟。另外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在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思想的引導下所布局和開展的。它跟上了我國教育發(fā)展的步伐,是適合我國教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思想與模式。所以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的教學理念,對于教學工作的布局和開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在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之下,教師要想通過教學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進行積極的調(diào)整,創(chuàng)設更好的教學局面,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從現(xiàn)在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思想對教育工作的影響非常深刻,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舊秉持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對于教學培養(yǎng)目標,教學方向以及教學方式等的認識不是十分的完善和全面。這使得歷史教學的改革難以有效的進行,雖然教師在教改過程中付出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由于努力的方向不對,影響到了工作效果,導致事倍功半。因此,在筆者看來,要想推進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思想,運用更加科學的教育觀念來指導教學工作十分重要。
二、實行生活化教學策略
生活化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發(fā)展方向,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將歷史教學更多、更好的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jié)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彌補教材的不足,克服傳統(tǒng)的以書本教育為主的弊端,又能夠充分的滿足高中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客觀需要。這樣可以使歷史教學更加接地氣,能夠更好的凸顯人性化教學。實行生活化教學策略,需要教師突破傳統(tǒng)的以知識學習為核心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更多的強調(diào)和突出生活化教學理念,增加學生對生活化教學的了解,并且在教學中進一步密切歷史教學與生活實際的關系。同時要多多的開展一些有利于實行生活化教學的活動,開創(chuàng)更多的生活化教學途徑,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進行生活化學習的機會,從而使歷史教學的空間的一延伸與拓展,學生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和天地中進行歷史學習,接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感受歷史知識的魅力。
三、加強自主學習培養(yǎng)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中都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是學生在校園學習中最為重要的引導者。所以很多教師習慣了在教學中身處“高位”,習慣了對學生發(fā)號施令,為學生布置和安排好學習中的所有任務和流程。這樣雖然能夠很好的保證教師責任與義務的履行,確保教師對學生的有效教導與引導,但卻使學生喪失了很大的學習自主性,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是新課改以來,高中歷史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知識構建的主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習慣,在教學中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知識、進行知識構建的幫助者和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溉者和學生學習的絕對掌控者。這樣可以有效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自主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探究。而要做到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努力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學習鉆研,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逐步的學習實踐中,一點一點地去歷練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水平。
四、突出德育教育
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為他的思想教育性。在歷史教學中深挖教材,將教書變?yōu)殍T魂,進一步突出德育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qū)v史的教育價值最大化,對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的培養(yǎng)。
新課改以來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已經(jīng)將思想教育目標修訂為較為具體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一步強調(diào)了歷史學科的社會教育功能。然而在目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改革過程中,許多教師并未認識到歷史課程所具有的這一教學價值,缺乏對這一方面的深入挖掘,這與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顯然是不符合的。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更多的認識歷史教育所具有的德育價值,通過進一步深挖歷史教材,深挖歷史教學內(nèi)容,將德育工作做到位。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更多地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進行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改革才更加符合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更加貼近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五、學習新的教學技術
新的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的融入與發(fā)展,給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十分積極的改變,也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給予了很大的幫助。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術,將新的教學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jié)合在一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長補短,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實效得到很好的提高,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既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新課,明確高中歷史教學技術的發(fā)展情況,又有利于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改革,對于改變當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局面來說,具有很好的意義和價值。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進一步做到以人為本,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的塑造。這為教師進行歷史教學改革指明了大方向。以此作為教改的中心思想,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在教改過程中捕捉重點,從而更加精準到位地開展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