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君
【摘 ? ?要】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jīng)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脈?!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并且在后面附錄了70首小學階段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可見古詩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卻令人堪憂。本文從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對優(yōu)化小學語文古詩詞策略提出筆者的幾點思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45
古詩詞是古人抒發(fā)情感、表達理想的載體,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我國各階段教育中,古詩詞教學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呈現(xiàn)出越來越重要的趨勢。最新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而且在后面附錄了“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70首。由此可見,小學古詩詞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在實際教學中,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到底怎樣呢?優(yōu)化小學古詩詞教學又有哪些具體策略呢?筆者有這樣的一些思考。
一、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詩詞理解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根據(jù)考點進行古詩詞教學,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記什么,教學重點停留在了知識點上,單一地要求學生背誦記憶,而忽略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活生生地把古詩詞教學搞成了應(yīng)試教育。長期如此,學生感受不到古詩詞的優(yōu)美意境,體會不到古詩詞中含蓄委婉的情感表達,無法對詩句進行深入理解,自然也就體會不到古詩詞的真正意義。
2.課程拓展性不強。隨著教學設(shè)備和教學手段的不斷優(yōu)化,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進行素材搜集、資料補充越來越便利,但是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課程的拓展性卻仍然沒有得到加強。不少教師為了節(jié)約課程時間,強化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記憶程度,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機械化教學方法,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
3.教學方法單一。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仍然采用單一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手段,雖然也會對學生進行提問,但是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程度遠遠不夠,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聽講,對于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也沒有自己的理解或見解。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優(yōu)化策略
1.強化朗讀,反復吟誦?!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边@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古詩詞的教學策略。小學階段的古詩詞,以絕句、律詩、宋詞為主,具有獨特的音韻之美,更適合學生反復朗讀吟誦。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吟誦,讓學生在反復朗讀吟誦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例如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螟》一詩,詩中對景色的描寫沒有使用過多復雜的手法,學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吟誦。在朗讀吟誦中感受秋雨后山林的安靜,深夜里秋風的陣陣涼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茂密的樹木間,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緩緩流淌,學生在朗讀吟誦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靜謐美好的山間景色。
2.展開想象,深入意境。古詩詞多采用意象來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shè)意境,在具體的意境中表達情感,抒發(fā)感懷。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詩詞中的意象,要求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進入到一幅幅具體的畫面中,深入到作者所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中,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詞。在教學《游園不值》一詩時,筆者利用“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句,給學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間,“為什么敲不開門呢?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開始積極探索這個原因,“是外出了呢?還是在院子里干活沒聽到敲門聲呢?”這樣一來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耙恢t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歷,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長茂盛的蔬菜,開滿鮮花的果樹,還有一群群蜜蜂在采蜜,花叢還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在這樣的想象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巧用媒體,吸引興趣。古詩詞距今年代較為久遠,情感表達較為含蓄委婉,小學生有時難以體會。這時教師若能巧用現(xiàn)代化媒體手段,用一幅幅直觀的畫面,配以適當?shù)囊魳?,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牢牢地被吸引,在課堂上學習會更加專注,詩詞理解會更加深入。比如教學《山行》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一些直觀圖片,導引出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葉構(gòu)成的和諧優(yōu)美的山林秋色圖,進而讓學生體會石徑的曲折、山勢的高峻,感受“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的和諧之美、靜謐之美;并用滿山紅葉那鮮艷、美麗的景色來展現(xiàn)“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美感,使學生能進一步感受到滿山紅葉的美,給深秋季節(jié)帶來熱烈氣氛,有感而發(f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最后又浮現(xiàn)出有層次的畫面:遠處有一座寧靜的山莊,秋色正濃,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伸向遠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煙裊裊,近處,夕陽下的楓葉一片紅艷……學生從美麗、形象的畫面中得到美的愉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
4.聯(lián)系生活,運用詩詞。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xiàn)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可以將古詩詞教學與實際生活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運用積累的古詩詞句,體會學以致用的快樂。比如:你的好朋友要遠去了,你會對他(她)說些什么呢?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不舍,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灑脫;當你想念爸爸媽媽時,你會說些什么呢?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深情,還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感恩;當你聽到國歌響起,國旗飄揚時,你會想到什么呢?是“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決,還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情……這樣的情境化、生活化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總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應(yīng)當直面問題,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強化朗讀吟誦,想象詩詞意境,巧用媒體教學,聯(lián)系生活運用,以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不斷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80.
[2]張亞良.關(guān)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