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全 蔣海清 許亞波
摘要:在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為更好地加快課程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上海市教委提出了中小學體育“三化”課程改革。為加快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發(fā)展以及更好地傳承海派體育文化,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團隊圍繞“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為上海市乃至國內其他地區(qū)的體育教學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海派體育文化;體育教學;“三化”課程改革;課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3-0059-03
上海市教委自2012年起開始實施高中專項化體育課程改革后,2015年又提出“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課程改革。作為上海特有的一種課程改革,它承載著上海的體育工作者對于海派體育文化的接力與傳承。2019年,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團隊在導師俞定智老師的帶領下圍繞“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步建立了小學“三樂”(樂玩巧學、樂趣巧練、樂思巧動)、初中“三多” (多樣選擇、多種方法、多元評價)、高中“三自”(自主選擇、自覺鍛煉、自我評價)的教學實踐點(表1),以此探索新時代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的教學形式,對更好地傳承海派體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本文以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助力“強校工程”為突破口,列舉了由基地導師指導的三節(jié)公開課,圍繞上海市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改革,結合海派體育文化開放、多元、包容、創(chuàng)新、領先和務實的理論內涵,解析上海市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實踐與發(fā)展方向。公開課以小學“擲壘球”、初中“擲實心球”和高中“足球——擲界外球”為內容主題,對照三個學段的教學實踐特點設計教學方法、手段和評價過程,突出了體育“三化”教學流程,為一線體育教師實施“三化”教學、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參考依據。
一、小學體育課課例:擲壘球
基于小學生肌力弱、關節(jié)牢固性差,注意力較難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弱,情緒不穩(wěn)定、無集體觀念等身心和社會適應特點,以提高小學生身體活動能力和基本運動技能、養(yǎng)成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為目的,高峰團隊提出“樂玩巧學”“樂趣巧練”“樂思巧動”的小學體育“三樂”教學實踐點。
(一)主要教學過程
本課熱身環(huán)節(jié)采用音伴與教師示范引領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熱身活動,使學生在音樂和教師的感召下,一起體驗“方向操”的動感魅力。
主教材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運用自制沙包,分組進行已學過的投擲類游戲,并通過游戲回憶“持輕物擲遠”及“小沙包擲遠”的動作要點。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投擲時聲音響度刺激學生在“有器械輔助的快速揮臂”的練習中體驗快速揮臂。結合活動和教師的即時評價、問題導向,幫助學生建立“想要投擲得遠,揮臂速度就要快”的概念。第三環(huán)節(jié)通過“敏捷燈”的使用,再度吸引學生興趣。最后通過“不同遠度的投擲練習”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明確轉體和快速揮臂相結合,強化投擲壘球的動作姿態(tài)。
本課綜合活動設計了一個以奔跑為主,并結合投擲壘球動作的創(chuàng)意游戲“Mini壘球賽”,使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體能也得到同步發(fā)展。游戲中所體現出的規(guī)則意識、團隊合作、誠信教育,對不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本課結束部分以“感謝伙伴”為主題的放松活動,讓學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時表達對合作伙伴在學練過程中給予幫助和鼓勵的感謝。師生在優(yōu)美、愉悅的氛圍中,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二)課例評析
1.樂玩巧學,在情境中體驗
本節(jié)課在授課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了生活展現、實物演示、圖畫再現、音樂渲染等多種學練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多種角色體驗與代入感,并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將教學內容與情境相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樂玩巧學,沉浸體驗、愉悅身心、發(fā)展體能。
2.樂思巧動.在練習中思考
在課中教師巧設多種學具,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先通過口訣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再結合學生自制“小沙包”器材的使用,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投準,隨著目標距離和范圍的改變(由近到遠)、難度的遞增(由易到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困難,在樂思巧動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3.樂趣巧練,在活動中合作
在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通過一種敏捷燈的多種運用方式,激發(fā)學生樂趣,引導學生進行結伴式練習,通過小組合作、互助學練,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學生交往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合作學練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快樂,體現樂趣巧練的過程。樂玩巧學,激發(fā)學生學練興趣。
二、初中體育課課例:擲實心球
基于初中生肌力逐漸增強、肺活量增大,心理活動豐富、創(chuàng)新意識強,情緒兩極分化、獨立意識強等身心和社會適應特點,以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促進體能發(fā)展和自主鍛煉、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目的,高峰團隊提出“多樣選擇”“多種方法”“多元評價”的初中體育“三多”教學實踐點。
(一)主要教學過程
本課熱身環(huán)節(jié)學生伴隨著Tabata間歇音樂進行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練習,在教師帶領下進行熱身活動,在富有節(jié)奏性的音樂和教師口令的指揮下活動身體各主要肌肉群和關節(jié)。
主教材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跪姿擲輕質實心球,讓學生初步體驗立腰挺髖、鞭打甩臂、勺式握球等技術動作,學生分組討論古代“投石車”的力學原理,并嘗試將此力學原理衍生至擲實心球過程中腰部、上肢、手部的技術要點。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背投實心球的動作,進一步學習預蹲、蹬腿、挺髖等技術動作體驗下肢蹬伸、立腰挺髖、快速甩臂的技術特點。最后通過現場回放部分學生練習技術動作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明確蹬伸、挺髖、甩臂相結合,強化雙手正面投擲實心球的動作姿態(tài)。
本課綜合活動設計了一個結合投擲、靈敏、奔跑、合作為主的游戲“血戰(zhàn)鋼鋸嶺”,使學生在學練投擲技能的同時綜合發(fā)展身體素質。游戲中學生需要通過對所學技術的綜合運用與同伴合作,攻破對手的防守線。
本課結束部分采用跳“兔子舞”作為放松活動,要求學生在邊跳邊放松下肢的同時協(xié)助隊友放松肩部和上肢肌肉,感謝伙伴在學練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幫助。師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放松身心。
(二)課例評析
1.多種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微視頻、PPT、iPad現場拍攝,投屏等多媒體的運用,對技術動作學習進行現場對照,及時反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富有生命力。教師以“投石車”的力學特點為突破口,更有助于突出課的重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無法理解或想象的動作要領,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使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各個動作環(huán)節(jié)。
2.多樣的選擇,滿足學生不同需求
教師運用跪姿、后拋、前拋等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發(fā)現投擲類運動的共性和差異性;運用多樣的現場教具,設置多種的練習內容;依據學生不同層次分組對抗,體驗團隊比賽,促進學生掌握蹬伸、挺髖、甩臂的動作要領,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對擲實心球練習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身心愉悅、充滿活力的學習氛圍和自主學習的空間,學會了合作學習的能力、思維探索的能力,以及不斷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質。
3.多元的評價,激勵學生學練投入
教師關注并設置了多種評價方法,每組設置組長帶領小組探究練習,同時設置一個技術委員,實時提醒技術要領,并給予相應的協(xié)助和鼓勵,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運用短繩對擲實心球練習中的高度和遠度進行即時評價;利用iPad現場視頻反饋,實現自我評價等方式,真正做到將評價落實到每一名學生身上,使他們增添自信,為后續(xù)的練習提高積極性,更體現了互幫互助的團結精神。
三、高中體育課課例:足球——擲界外球
基于高中生肌肉增長速度快、人體發(fā)育成熟、智力迅速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集體榮譽和社會責任感強等身心和社會適應特點,以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增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為目的,高峰團隊提出“自主選擇”“自覺鍛煉”“自我評價”的高中體育“三自”教學實踐點。
(一)主要教學過程
本課熱身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帶球慢跑、運球變向、行進間拉伸等熱身活動和球性練習,教師布置活動場地、指導學生糾正錯誤技術動作。
主教材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兩人一組復習擲界外球技術以及不同距離下接半高球、接反彈球、接球回傳、接球轉身等個人運控球技術,教師巡視并及時指正在擲界外球時的易犯錯誤(犯規(guī)),讓學生養(yǎng)成快速、合理且不犯規(guī)的擲界外球技術。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分小組討論應對三種(同向、側向、對向)不同方向的防守隊員時拋球隊員和接球隊員如何選擇適當的界外球戰(zhàn)術配合擺脫防守且形成進攻態(tài)勢。最后分組演示并反復練習,通過現場回放學生練習視頻協(xié)助隊友解決技戰(zhàn)術運用時遇到的問題(拋球、停球、傳跑時機),強化界外球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提高專項技能。
本課教學比賽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5人制對抗賽,要求所有定位球和界外球皆由手拋球開球。體能部分為連續(xù)接手拋球半轉身或轉身射門練習,使學生在學練界外球技能的同時發(fā)展靈敏、協(xié)調、爆發(fā)力等身體素質。比賽結束后,教師播放課堂實時錄像回放,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界外球戰(zhàn)術中擲遠、無球跑位與協(xié)同合作的重要性。
本課結束部分采用靜力性拉伸作為放松活動,要求學生在邊放松肌肉的同時邊回答教師提問,回顧本節(jié)課練習內容與學習重難點。師生在欣賞視頻中球星精彩技術的愉悅氛圍中放松身心。
(二)課例評析
1.自主選擇,針對性提高專項技能
在學生能夠選擇不同運動專項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不同的專項運動能力水平進行分層教學;課前運用微信公眾號推送視頻、動圖、戰(zhàn)術分析等預習任務,了解和學習相關技戰(zhàn)術的知識要點、體能基礎、技術重點和戰(zhàn)術難點;課中運用iPad拍攝現場練習技術小視頻、俯視攝像頭錄制戰(zhàn)術演練小視頻;分小組討論不同防守狀態(tài)下邊線球戰(zhàn)術打法。教師在制定明確戰(zhàn)術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自主創(chuàng)造和選擇練習方法,有針對性地提高運動專項技能。
2.自覺鍛煉,科學性培養(yǎng)健康行為
教師運用智能運動手環(huán)結合運動健康APP,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持續(xù)觀測學生心率狀態(tài)和運動情況;結合運動數據了解學生每日鍛煉行為,輔助監(jiān)督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健康知識,培育學生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在運動可穿戴設備和微信平臺的輔助下,培養(yǎng)學生科學健身、健康飲食、規(guī)律起居的良好生活習慣,科學性地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運動健康行為。
3.自我評價,全面性評估學練過程
在課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編制的運動技能評價表白我評估本次課的學習成果;在課后制定和實施個人鍛煉計劃時可以參考運動心率對照表、身體質量對照表和高中生一般體能對照表做到科學的鍛煉;在單元或課程學習后可以依據教師和同學填寫的體育品德評價表了解自己在同學或老師眼中的體育品德情況;還可以通過比賽數據統(tǒng)計表了解自身在足球比賽中的優(yōu)勢和劣勢。通過多維度和多角度的各類評價表和數據,使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自身情況,以期在下一模塊有更好的表現。
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的學員們通過對體育“三化”教學改革的深入解析,采用多媒體、多角度、多情境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理清了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改革的關鍵思路與實踐方向。展現出上海體育教師“博時同行”“博采眾長”“博大善愛”“博發(fā)異彩”“博越冠絕”“博崇實干”的海派體育精神。秉承開放、多元、包容、創(chuàng)新、領先和務實的海派體育文化核心特征,融合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學校體育發(fā)展特點,為海派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