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洋
摘要:物理這門科目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物理這門科目總體來說難度較大,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自制簡單的教具將深奧的理論知識形象具現化就尤為重要。這不僅可以緩解農村初中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還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農村初中 自制教具? 素質教育。
農村初中物理實驗自制教具研究的背景: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物理實驗的開展都離不開恰當、合適的實驗器材,隨著教學儀器配套與達標活動的開展,教學儀器日臻完善,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一方面教學儀器不可能一應俱全,對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村中學,開發(fā)研究自制教具有著重要意義,這不僅可以改善實驗教學的條件,而且對師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等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師生動手設計、制作教具,不僅可以節(jié)省經費,提高教學儀器裝備水平,而且對于廣大中小學校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養(yǎng)師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豐富和改革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要擺脫現有實驗器材的束縛就必須開發(fā)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的充分開發(fā)彌補了教具數量上的不足。大多數中學,尤其是農村初中儀器數量很少,絕大部分還是很多年以前陸續(xù)購置的,經過多年的損耗,折舊,一部分儀器已經不能實現其原有功能了。為了保證物理學科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形象化,發(fā)動師生自制教具就成了彌補教具不足的必由之路。自制教具方法簡單易行,取材方便,造價低廉,但不能把利用自制教具來代替某些教具看成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事情,更不要認為是經濟欠發(fā)達時解決器材不足的權宜之計,也不是老、少、邊、窮地方彌補商品教具不足的救命稻草,利用自制教具來代替某些教具是低成本實驗的真正魅力所在,那就是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價值不低,是開發(fā)高智慧、高教育價值的重要研究課題。自制教具、儀器是古往今來歷代科學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物理學許多重大成就在許多情況下就是伴隨著儀器的成功設計而誕生的。所以,即使將來辦學條件有所改善,這一傳統(tǒng)也絕不能丟掉,重視自制教具的作用也是物理教學中一條重要指導思想。
二、自制教具的開發(fā)與應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物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制教具是在物理教師的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具的難易等因素而制作出來的演示實驗用具,結構不太復雜,學生容易制作。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認知方式,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制教具必須符合物理原理,能呈現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能讓課堂煥發(fā)活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聯想,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自制教具是指在現有教具缺少或不足時,根據教學內容制作的符合物理原理,能呈現所要研究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的實驗教具。自制教具開發(fā)與應用也必將煥發(fā)教育新活力,促進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
通過自制教具的制作與應用,讓物理知識更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大大降低了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難度,同時又培養(yǎng)了師生進行實驗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鍛煉了師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特別是在農村中學,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自制教具是教學研究的需要
隨著社會上“向科技要效益”等口號的出現,教育戰(zhàn)線內也有了“向教研要質量”的提法,這是很自然的。目前,地方性的教學研究工作頭緒較多,任務也比較重,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其主要任務應是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當前,中小學教學大綱是統(tǒng)一的,教材也基本統(tǒng)一,但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甚至五花八門,真可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同一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講授,就會取得不同的教學效益。同時,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講,就需要不同的教具。
因此,研究不同教學方法的同時,就伴隨著研制不同的教具。換言之,不同教具的研制成功,也就帶來了不同教法的成熟。進而言之,新教具的成功和新教法的成熟,又推動教學研究向更新層次發(fā)展。實際上,自制教具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誕生,就是一篇高價值的教研論文的誕生。
四、自制教具是實施素質教育需要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這里指的“轉軌”,我認為就是要由單一的為了考試獲高分而一味的知識傳授,轉向從社會發(fā)展需要出發(fā),遵循人才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全面素質。要實施素質教育,首先需要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自制教具活動的廣泛開展,是培養(yǎng)提高師資隊伍素質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制作一件好的教具,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大綱和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制作好一件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誕生,是教師(或教師群體)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教師經過較長的時期的教學經驗積累,產生對某一教具改進或創(chuàng)新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構思設計,在反復研究、實驗的基礎上開始試制,經過多次改進和反復調試后,再在教學中試用,直至成功。教師在其制作過程中,思想和意志得到磨煉,知識得到升華,能力得到檢驗,教師應有的素質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而在農村初級中學中,高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與實驗教學教具資源就更加匱乏。因此在農村中學中開展自制教具的開發(fā)與應用活動將具有劃時代的價值與意義。
總之,自制教具的開發(fā)與應用能讓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檔次,也是在農村中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自制教具的開發(fā)與應用大有可為。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志宏.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學中的現實意義[J].新課程研究,2010(1).
[2]趙卓立.淺談初中物理自制教具的開發(fā)與利用[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