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強
摘要:隨著現(xiàn)階段教學模式的不斷變更,信息量變大,知識范圍變廣,教師課堂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在把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修養(yǎng)。歷史是初中各學科的重要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價值觀意義非凡。然而,由于歷史事件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歷史課乏味無聊,失去歷史學習興趣,影響學業(yè)水平。因此就如何有效提高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是目前亟需關注和解決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特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2-015
就目前而言,歷史在初中各學科的地位較低。教師大多重視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主科的教學,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對歷史這個科目越來越不重視。認為歷史課可上可不上,考試前勾勾畫畫再記記背背就可以了。真正的歷史是培養(yǎng)學生做人的情懷和用歷史的眼光和思維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單一的應付考試。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前,要明確教學目標,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發(fā)展目標,摒棄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教師要注重將歷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用歷史經(jīng)驗總結當前社會現(xiàn)象,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通過歷史人物和相關事跡向學生滲透德育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此外,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設計教學內容,提升歷史課堂質量,增加學生對歷史課的情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從而提高歷史素養(yǎng)。
一、教師熟練駕馭教材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學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雙向交流過程,教師要在有限的45分鐘內講“活”歷史,做到舉重若輕,將難度大的問題深入淺出地講解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就必須要熟練駕馭教材。熟練駕馭教材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也是一個很全面的能力,是教師成功講完一堂課的基礎。教材是文化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工具。教材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編制的,其中知識結構存在,思維被壓縮,學生看不到思維的方式和過程,通常只能看到思維的結果,以致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歷史教材是反映客觀世界的間接濃縮,它反映的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化和人的發(fā)展。歷史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是敘事,因而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不想聽課。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歷史課堂興趣,抓住學生的眼球,但前提是要熟練駕馭歷史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必須備課,全方位分析教材內容,理解難點,課上流利通暢給學生講課。教師要根據(jù)歷史課的需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創(chuàng)新,全面審視歷史情景,彌補和完善情境中的不足。教師要科學分析教材中的內容,簡化歷史中學生陌生的不熟知的內容,科學的、綜合的分析內容的價值,思考應該采取什么策略實施教學方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1]
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個人網(wǎng)站,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設計教材,并在網(wǎng)絡上借鑒和創(chuàng)新他人的教材方案,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案。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恰當?shù)奶幚斫滩膬热?。在日常生活中,與同事一起研究教材,討論心得。
二、課堂與多媒體融合
要讓學生學好歷史首先要讓學生愛上歷史這門科目。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新穎的多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講活”歷史,因為歷史教學相對其它科目而言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歷史課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有創(chuàng)意、要獨特、要鮮活。多媒體集視、聽、感于一身,具有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讓多姿多彩的音頻、視頻、文字資源沖擊學生的感官,把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當時的歷史事跡,讓學生與歷史人物進行一場面對面的對話,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漸對歷史提起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相應的“推波助瀾”,在一旁指引學生,對多媒體中的歷史故事進行深入的解釋,幫助學生最快地適應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不自覺地愛上歷史。[2]
例如:教師在講解辛亥革命這一歷史時,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電影辛亥革命片段,當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片段時教師在進行講解。電影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電影中的感人片段進行表演,然后分組進行學習,小組討論,再由每個組來闡述對該電影的觀后感,教師對演講優(yōu)秀的小組加以鼓勵和獎賞。教師也可以讓同學們自行組織開展作文比賽,然后教師再讓同學們進行交流。如此一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演講能力和寫作水平,做到兩全其美。此外用電影的方式向學生展示辛亥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革命志士的大無畏精神,此種教學方式直觀生動,學生也樂于接受。此外,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與課程相關的音頻、視頻,在繁重的課堂壓力下給學生放松身心,勞逸結合。
三、教師講課生動,端正態(tài)度,富有情感
教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教師要通過課堂間接地把自己習得的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教師的語言、情緒、行為;講課的語調、節(jié)奏、表情等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影響課堂的教學質量。而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敘述是最靈動的部分,教師的講要服務于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確定教師講什么,怎樣講。學生喜歡哪門課,一個淺顯的理由就是學生喜歡這個教師的講課方法。試想,如果一位教師無精打采的上課,哪位學生能夠好好聽課。因此,教師必須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以積極的心態(tài)、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熱情,深情并茂地給學生講課,打造精彩的歷史課堂。教師要以最大的精力和熱情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課堂教學中要富有情感,講課要生動形象,讓學生耳濡目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教師的授課方式并對這個科目產(chǎn)生興趣。此外,教師在授課時還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允許學生舉手提問,積極回答學生的問題,偶爾給學生講講歷史故事,加強課堂互動,不能一味地講課做題。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而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課堂就像“炒菜忘了放鹽,無滋無味”,學生對歷史更加提不起興趣,漸漸討厭這門學科。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時時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鼓勵學生多多發(fā)言,讓堂課氛圍變得活躍起來。[3]
例如:教師在講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確立》一節(jié)中“和會不顧中國是戰(zhàn)勝國,拒絕接受中國代表團的正義要求,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合法權益轉交給日本”時,教師可以進行鋪墊,采用一段激昂奮進的文字給學生進行演講,激發(fā)學生的憤慨之情,把學生帶入到當時的情景之中。在講新航路開辟這一小節(jié),講到哥倫布航海時,教師可以擴展知識,對哥倫布航行日記和其他相關資料展開描述,讓學生了解到哥倫布遇到的事跡,用生動激昂的文字把學生帶入到哥倫布的航船上與航行者一起探險,以期達到以情傳人的效果,讓學生知道歷史的生動性。歷史事件是有血有肉的,教師不要把抽象枯燥的歷史概念講給學生,但可以運用說明、比較、舉例、分析、歸納、闡述、論證等手段講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教師要注意課堂各種情感的流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新技能的形成。
四、課堂與時代潮流結合,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將歷史知識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揭示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將歷史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在拓展創(chuàng)新教材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生活,培育學生的歷史精神、時代精神。歷史與時代相契合,歷史反映的是時代的發(fā)展,歷史的綜合性比較強,歷史的學科特征比較特殊,它記載和總結了人類社會的文明。歷史無所不包,內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語文、軍事、科技、數(shù)學 等等。所以歷史向來有“文史不分,政史不分,地史不分”一說。歷史反映的東西紛繁復雜,歷史反映的是時代的潮流,所以教師在上課時要適當?shù)难由?,將政治、?jīng)濟、科技、軍事等滲透到其中,要由繁化簡、由難化易,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愛上歷史學到歷史。此外,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礎保障。學生一方面受到家長望子成龍的壓力,另一方面受到升學帶來的壓力。這兩種壓力像一塊大石頭壓在學生心中,使他們不勝負荷,為學而學,產(chǎn)生厭學情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完全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做心理疏導,與家長交流溝通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共同給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就怎樣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美化教室,用各種美麗的畫紙圖案裝飾教室,帶給學生視覺上的美感,給學生一種積極愉快的心情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畫、制作手工,然后把作品展覽出來,讓學生參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例如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教師評選出優(yōu)秀學生并給予他們鼓勵和獎賞。又例如進行歷史知識辯論,激發(fā)學生高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辯論能力?!氨鶅鋈叻且蝗罩?,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要根據(jù)學生團體的不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慢慢地去培養(yǎng),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的學生都采取一個辦法,并且教師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新方法。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就需要不斷組織和完善教學結構,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不斷進行知識的創(chuàng)造,在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更要找到快樂的源泉,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法、教學工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陳舊、落后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開心快樂地學習歷史。
參考文獻:
[1]張磊鑫.初中歷史課堂趣味性教學研究[C].廣東晨越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2019:437-440.
[2]唐寒梅,唐洪輝,劉多斌.初中歷史課堂趣味性教學的實施探索[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2018:169-173.
[3]胡曉.初中歷史課堂趣味性教學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7.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張川鎮(zhèn)中學,甘肅 天水 7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