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龍
【摘要】本文以初中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現(xiàn)當代小說的刪改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挑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臺階》《孤獨之旅》《社戲》《溜索》《蒲柳人家》幾篇小說作為范例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教材中小說體裁改編的原則進行探究,從中獲得一些思考和啟發(fā)。并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對初中語文教師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統(tǒng)編版教材;課文刪改;現(xiàn)當代小說;教學
一、小說的刪改現(xiàn)象
自2017年起,全國中小學生開始采用統(tǒng)編版教材進行學習。在此之前,關于各個版本語文教科書的研究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的類型主要包括:課文內容的刪改研究,教科書編寫錯誤分析,單篇課文教學分析。就課文內容刪改研究而言,目前學界對課文內容刪改現(xiàn)象的研宄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對小說體裁刪改現(xiàn)象的研究數(shù)量較少,關注度不夠。第二,僅停留在刪改內容本身的研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探討。第三,對課文內容刪改的研究主要以單篇課文為主,缺乏對語文教科書中刪改內容的整體把握和系統(tǒng)研究。就國內已有的對統(tǒng)編版教材選錄課文的刪改研究的研究思路來看,大多數(shù)都只是停留在總結和梳理刪改變動了哪些地方,缺少對編者的刪改意圖進行剖析,缺少結合教師教學提出的具體的、針對性強的建議和思考。
筆者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小說選材篇目不多,小說課文的選材刪改問題主要集中在“有改動”“略有改動”“有刪節(jié)”等形式?!段业氖迨逵诶铡泛汀蹲兩垺穬善≌f課文對比原文,這兩篇課文采用了完全改寫方式,因此本次討論不選用這兩篇文章。關于魯迅文章的選用,編者共選3篇文章。其中2篇編者按照原文完全選用,1篇有刪節(jié)情況。除此之外,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小說的其它篇目多少存在刪改情況,具體刪改情況如下: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小說刪改情況
從表格數(shù)據(jù)看出,對于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小說的刪改情況多集中在“刪”“改”這兩方面,在增加文字這一方面表現(xiàn)較少。
二、小說刪改的原因
(一)分析
1.語用規(guī)范與表達
筆者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版教材對小說原著進行刪改的目的,大部分出于對語法語用的規(guī)范上。
(1)關于兒化音的統(tǒng)一
《孤獨之旅》中,共有三處是關于兒化音的修改。如,小說原文的“不一會”在課本中修改成“不一會兒”,“用勁”修改成“用勁兒”。
小說作家生活地域影響了其習慣用語,又影響了小說的文本語言。而統(tǒng)編版教材面向全國的中小學生,對語言的規(guī)范有著嚴格的要求。兒化音已在現(xiàn)代漢語中成為語用規(guī)范,但是南方語言區(qū)域絕大部分不使用兒化音,導致部分學生不理解兒化音及其正確用法。因此,統(tǒng)編版對小說中關于缺少“兒化音”的詞語部分做出修改,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兒化音。
(2)關于用詞的規(guī)范和表達效果
從統(tǒng)編版教材對于小說的修改中,可以看出編者對用詞方面的關注度非常高。
原文: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茫茫的水。
課文:他盤腿坐在船頭上,望著一片白茫茫的水。
上述例子中,編者把“茫茫”改成“白茫?!?。一方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使“水”形象更具體,畫面感更強;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學生的ABB型詞匯量。
(3)關于語序
原文: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
課文: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最惡劣的一個天氣。
上述例子,編者把“一個最惡劣的天氣”改為“最惡劣的一個天氣”,考慮到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規(guī)則。該句的中心詞是“天氣”,“一個”和“最惡劣”都是其限制語,而兩個限制語的位置影響了句子表達的語義。編者把“最惡劣”提到前面,把“一個天氣”寫在一起,對“最惡劣”這一定語起到強調的作用。
2.行文流暢
關于連接詞的增刪。
《孤獨之旅》中:
原文: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并且遲遲不能入睡。
課文:但,這一切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驅除杜小康的恐慌。夜里睡覺時,他緊緊地挨著父親,遲遲不能入睡。
上述例子,編者刪去了“并且”這一關聯(lián)詞。結合原句來看,“緊緊地挨著父親”和“遲遲不能入睡”兩部分的關系使用并列式關聯(lián)詞是可以的,但前后沒有太明顯的關聯(lián)性,會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難。因此,編者將該關聯(lián)詞刪去,兩個部分同樣可以有并列的含義,且其銜接顯得更為自然。
3.語言文字的雅正之美
在語文教材的選編過程中,最核心的標準必然是“文質兼美”,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對這個標準做出解釋:“文,指語言文字;質,指思想內容;文質兼美,要求兩者都好,不可偏廢。”因而,教材的編者在選編小說的時候除了對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的考慮之外往往還要著重作品的文字風格。例如,課文《溜索》中的這段刪改:“不一刻,一個長音飄過來,繩子抖了幾抖?!卑⒊窃凇侗榈仫L流》里的原文是這樣的:不一刻,一個長音飄過來,繩子抖了幾抖,又一個漢子扎起來,拍拍屁股,抖一抖褲襠,笑一聲:“狗日的!”漢子的動作和語言被編者刪掉了,客觀地說,如果單從文學形象的塑造上來考慮,這樣的刪改是不太合適的,因為小說中的馬幫漢子本來就是一群粗狂勇敢、血氣方剛的小伙子,這樣的行為和語言是完全吻合他們的人物形象的,但是以文明用語的立足點去考量,“狗日的”這樣的粗話顯然是不合適的,編者出于此種考慮做出這樣的刪減,確保小說能夠在語言上保證基本的文明底線。
4.單元組織
以《社戲》為例,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或表現(xiàn)各地風土人情,或展示傳統(tǒng)文化習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因而刪去那部分內容,可以更集中地向學生展示社戲這一獨特的民俗文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