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空白”學習單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式方法、評價能力、情意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學科素養(yǎng)、價值觀發(fā)展等的培養(yǎng)。受美國學習單的啟發(fā),設計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空白”學習單,提升設計理念,結合The Natural World(包括Unit 1 Visit to a farm, Unit 2 At Century Park, Unit 3 Weather)模塊,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英語;“空白”學習單;學習單印章
學習單是學習共同體課堂教學的有效載體,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還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任務、促進開展學習交流和評價學習成果。受美國加州中小學學生學習單啟發(fā),筆者創(chuàng)造性設計“空白”學習單,運用于英語課堂。
一、美國中小學學習單案例及特征分析
在很多美國中小學課堂里,每位學生都有能裝滿一文件夾的學習單。這些學習單都有這樣的特點:一張白紙,上面有一個學習話題,其他地方都是“空白”,以此作為創(chuàng)作空間,啟發(fā)學生嘗試運用思維工具或知識可視化工具,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學習和積累語言知識。這些學習單涉及不同學科,各式各樣。將學生完成的一張張學習單裝訂到文件夾里,這個文件夾便成了他們的“教科書”“作業(yè)本”“學習筆記”。從學習單的功能層面,筆者將美國學習單大致分為三類:創(chuàng)作式學習單、筆記式學習單和主題式學習單。
(一)創(chuàng)作式學習單
創(chuàng)作式學習單多為側重語言培養(yǎng)的閱讀報告、寫話創(chuàng)作、探究報告等,意在讓學生通過階段性學習,積累一定的閱讀、探究經(jīng)驗,進而能夠自主創(chuàng)作。這類學習單鼓勵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個性化、開放性創(chuàng)作。以語言學習方面的“Daily 5”為例,這是美國小學教師比較常用的訓練學生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每日常規(guī)的專項小練習促進學生Listening(聽)、Reading(讀)、Speaking(說)、Writing(寫)以及Spelling(拼)方面的能力,為閱讀和寫作打基礎。通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Daily 5除了運用形式豐富有趣的學具配套相應的學習單外,還會為學生提供自主寫話創(chuàng)作單以及圖畫故事、線條創(chuàng)作、貼紙故事、主題故事等學習單素材,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方式、內(nèi)容與主題以及各類不同的創(chuàng)作單,如迷你寫作卡片、貼紙創(chuàng)作單、圖文創(chuàng)作單等,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作,這使得創(chuàng)作更具個性和樂趣。
創(chuàng)作式學習單有三個鮮明特征。一是練習針對性強,有助于學生開展階段性專項學習。教師通過整體設計和規(guī)劃,先確定該學期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核心內(nèi)容與要求,如核心詞句、閱讀與寫作要求等,再準備該學期將使用的學習單及其配套學具,最后在教室固定活動區(qū)域展示,定期更新,供學生自主選擇和學習。第二,聚焦創(chuàng)意培養(yǎng)。教師鼓勵學生每日堅持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性化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方式可以是畫畫、剪剪,可以是貼貼、玩玩,只要能完成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都能得到獎勵。第三,講求交流、分享與合作。無論是編寫一個小故事,還是書寫一份表揚信,學生都有幾天或一周的時間來完成學習單。其間,他們可以向教師、同伴或家人尋求幫助,與他們交流討論,也可以隨時與他們分享個人想法。這使得學習單的評價功能得到了有效的發(fā)揮。
(二)筆記式學習單
筆記式學習單充分利用了知識可視化工具和思維工具,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和要求,歸納整理學習方法和知識。這類學習單非常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美國教師經(jīng)常會將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單裝訂為“一本書”。就以羅莎公園小學3C班為例,Ramsey老師指導學生制作完成“My Resource Book of Math Tools”(我的數(shù)學工具參考書)學習單。這些學習單每張都會傳遞一種或一類學習方法。每個學生的學習單裝訂起來,就成了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點、方法策略以及經(jīng)典題型的“教科書”。
筆記式學習單有較強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有利于學生充分展示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及時總結和整理學習體驗與收獲。
(三)主題式學習單
主題式學習單,就是圍繞某個主題而設計的趣味練習單、學習材料單等,主要用于幫助學生通過分析、判斷、推理等,整體、深度地把握內(nèi)容。這類學習單主要由教師立足各自的特長和創(chuàng)意,針對不同的學科教學主題和內(nèi)容設計,體現(xiàn)主題鮮明的特征。這類學習單大多圖文結合,形象生動,具有趣味性和美觀性,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美國教師希望學生都能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這一想法也時時體現(xiàn)在學習單的設計上,使學習單體現(xiàn)出注重思維培養(yǎng)的特性。如,在數(shù)學和科學課上,筆者看到了需要“解釋”的學習單,上面會頻繁出現(xiàn)“Please explain how and write your strategies you used”這類表述。完成這類學習單,學生通常要寫下自己的做題思路,這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空白”學習單在我國英語課堂的創(chuàng)新運用
美國中小學的學習單設計與運用,為筆者設計與應用“空白”學習單提供了設計與實踐思路。
(一)“空白”學習單設計理念的更新
相對于傳統(tǒng)學習單強調(diào)以反復練習的形式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提高學生的做題技巧,“空白”學習單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式方法、評價能力、情意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學科素養(yǎng)、價值觀發(fā)展等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出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注重開放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翱瞻住睂W習單的內(nèi)容多圍繞相關主題展開,以開放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為主,無標準答案;從學生視角出發(fā),以學生“愛做”“樂做”為基本宗旨組織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第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高階思維的訓練。“空白”學習單以思維導圖、故事地圖、錨圖等知識可視化工具為載體,重在引導學生有效記憶知識、及時記錄學習歷程、隨時展示和表達觀點想法、定期總結和整理收獲,在完成學習單提供任務的同時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得到思維的訓練。
第三,強調(diào)功能性和實用性?!翱瞻住睂W習單有機統(tǒng)整創(chuàng)作式學習單、筆記式學習單和主題式學習單的精髓,為基于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教學提供學習支架,使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要求、學習內(nèi)容等可視化、系統(tǒng)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促進生生、師生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第四,關注立體化、多元化、綜合性評價?!翱瞻住睂W習單涉及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倡導創(chuàng)建學習成長檔案袋,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軌跡,同時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性評價。
(二)“空白”學習單在我國英語課堂中的實踐
1.實踐準備。
首先,設計學習單印章。為了使“空白”學習單的主題明確,便于收納整理,筆者先著手設計了Worksheet印章。該印章由Theme(學習單主題)、Name(作者姓名)、Date(創(chuàng)作日期)組成。如此,“空白”學習單便誕生了(見圖1)。接下來,再準備打孔器和文件夾,“空白”學習單的制作、分享、整理和保存,便成為令人期待、樂趣十足的事。
其次,設定任務與要求。根據(jù)教學進度,筆者選擇了牛津英語上海版四年級上冊教材中第四模塊The Natural World(包括Unit 1 Visit to a farm, Unit 2 At Century Park, Unit 3 Weather)的內(nèi)容,準備進行為期30天的教學實踐。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和教學目標,筆者分別圍繞三個單元的主題和分課時話題,設定具體學習任務與要求(分別見表1、下頁表2、下頁表3)。
再次,制訂實施計劃。根據(jù)教學進度,筆者會在運用“空白”學習單的過程中,適時融入相關學習工具使用方法的傳授:讓學生熟知圓圈圖的功表1Unit 1 Visit to a farm任務及要求
單元主題課時分課時話題學習單任務學習單要求形式Unit 1
Visit to
a farmPeriod 1Animals on the farmCircle Map: Farm
Animals預習本單元核心詞匯,復習已學農(nóng)場動物詞匯,課前制作關于“Farm Animals(農(nóng)場動物)”的圓圈圖課前預習Period 2Feed the animalsDesign, draw and
write: Signs on
the farm畫一畫、寫一寫所學的農(nóng)場標志,并在課后設計1—2個其他農(nóng)場的標志課中、課后練習Period 3Old MacDonalds pig Big*Story Map:
MacDonalds pig Big*(選做)根據(jù)故事地圖復述故事課后練習Period 4A visit to the farmWriting:? Visit to a
farm練習寫話,并與同學分享作品課后、課中練習表2Unit 2 At Century Park任務及要求
單元主題課時分課時話題學習單任務學習單要求形式Unit 2
At Century
ParkPeriod 1Knowing about Century ParkBubble Map: Century
Park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完成關于Century Park的氣泡圖;并在課后說一說課前預習、課中練習、課后復習Period 2Getting ready for visitingThink, draw and write: Things for visiting想一想、畫一畫、寫一寫參觀公園需要的物品課中筆記Period 3At Century
ParkBubble Map: Century
Park完善第一課時關于Century Park的氣泡圖;課后說一說課中、課后練習Period 4Photos at
Century ParkWriting:
a. Photos at? park
b. Century Parka. 描述一張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公園照片,并與同伴分享;
b. 根據(jù)Century Park氣泡圖對公園進行描述課中、課后練習表3Unit 3 Weather任務及要求
單元主題課時分課時話題學習單任務學習單要求形式Unit 3
WeatherPeriod 1Weather in different months(1) Circle Map:
Weather
(2) Tree Map:
Weather in different months/seasons(1) 預習課文內(nèi)容,復習已學與天氣相關的詞匯,完成關于天氣的圓圈圖;
(2) 完成關于不同月份和季節(jié)的樹形圖,并說一說課前預習、課中筆記、課后練習Period 2Weather in different placesDubble bubble Map: Weather in
different places用雙氣泡圖描述澳大利亞和中國氣候的差異,并說一說課中筆記、課后練習Period 3Four seasonsWriting: Four
seasons用所學詞句寫一寫四季,并和同學做分享課中、課后練習Period 4An email from Amy*Writing: An email to Amy*(選做)給Amy寫一份回信,介紹自己的圣誕節(jié)/元旦節(jié)活動課后練習能,明確用圓圈圖歸納、梳理主題詞的方法;掌握氣泡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知道可以用其描述場景,進行寫話創(chuàng)作;初步了解故事地圖的基本要素,并據(jù)此復述故事;掌握雙氣泡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并用此描述場景;掌握樹形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借此梳理書籍內(nèi)容,開展寫話創(chuàng)作。由此,筆者制訂了任務實施計劃(見下頁表4)。表4The Natural World任務實施計劃
階段時間任務與內(nèi)容實踐目標第一
階段第1—10天1.說明“空白”學習單功能、制作原則和制作方式;
2.指導學生運用圓圈圖對主題詞進行歸納、梳理;
3.初步了解故事地圖的基本要素,能根據(jù)故事地圖進行簡單的故事復述;
4.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積累和鞏固核心詞句,模仿課本內(nèi)容進行寫話創(chuàng)作使學生建立信心、激發(fā)興趣與好感、消除疑慮和恐懼第二
階段第11—20天1.指導學生掌握氣泡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核心詞句,運用氣泡圖描述公園場所,并試著開展寫話創(chuàng)作尋找實踐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內(nèi)容或指導方法上的調(diào)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第三
階段第21—30天1.指導學生掌握雙氣泡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并結合核心詞句,運用雙氣泡圖描述不同國家的不同天氣;
2.指導學生掌握樹形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式,并運用樹形圖梳理不同季節(jié)、月份的不同天氣,學習和鞏固與季節(jié)、月份、天氣相關的詞匯;
3.結合樹形圖等,開展與四季主題相關的寫話創(chuàng)作進一步尋找問題,進行內(nèi)容或指導方法上的調(diào)整;使學生保持興趣,獲得成就感、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自主能力2.實踐過程。
當筆者將第一份“空白”學習單遞給學生時,學生臉上寫滿了驚訝、疑惑和欣喜。與之前印滿題目的學習單相比,這張幾乎空白的學習單,帶給他們莫名的欣喜和激動。筆者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筆,自主選擇合適的空間,自主圍繞主題設計和創(chuàng)作。圍繞三個主題的學習內(nèi)容,我們分三個階段推進教學,落實“空白”學習單中的任務。
第一階段,圍繞“A visit to a farm(參觀農(nóng)場)”的主題推進教學。
學生看見“Theme:A visit to a farm”,很快就明白自己將制作一張關于農(nóng)場的學習單。在此之前,他們已學習過不少農(nóng)場動物方面的詞匯。于是,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筆者講授了圓圈圖的基本功能和用法后,讓學生投入第一次“空白”學習單創(chuàng)作——自主制作圓圈圖,整理所學農(nóng)場動物類詞匯。從圓圈圖成果看,大部分學生都能圍繞主題詞寫出10個以上的單詞,部分學生還能圖文結合,裝飾自己的圓圈圖。
第一、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農(nóng)場標志,熟悉核心句型Dont...,鼓勵學生模仿書本內(nèi)容,設計與繪制農(nóng)場標志,投入第二次“空白”學習單創(chuàng)作。從收上來的作品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沒有拘泥于書本內(nèi)容,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設計了新的農(nóng)場標志。在用句型Dont...書寫標志語時,部分學生遇到了困難,他們有的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有的則在網(wǎng)絡上尋找答案,積極創(chuàng)作。
第三課時,故事教學。在學生初步了解故事地圖基本要素的基礎上,筆者指導學生投入第三次“空白”學習單創(chuàng)作——借助故事地圖理解故事含義。由于教學時間未把握好,學生未能在課堂上完成故事地圖的制作,筆者便讓他們將此作為課后選做作業(yè)。
第四課時,結合本單元核心詞句綜合描述一次農(nóng)場參觀活動。第四次“空白”學習單創(chuàng)作,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此次寫話較之前借助傳統(tǒng)學習單開展寫話練習相比,內(nèi)容更為豐富,詞法、句法和語法準確性也有所提高。課堂上,學生踴躍地分享與展示,收獲了學習的快樂。
第二階段,圍繞“Century Park(世紀公園)”的主題推進教學。
第一、第二課時,筆者主要引導學生學習氣泡圖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Unit 2 At Century Park的核心詞匯大多為物品名詞、地點名詞和食物名詞。教學時,筆者鼓勵學生借助氣泡圖,以“畫一畫”“寫一寫”“記一記”的方式,加強對詞匯的理解與記憶。學生自主模仿制作關于century Park的氣泡圖,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補充新知,全身心投入。課后瀏覽上交的作品,令筆者驚訝的是,幾乎每位學生的氣泡圖都有不同,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圖案、不同的文字……各具特色的氣泡圖,就誕生于這短短一堂課的時間里。學生自由揮灑創(chuàng)意,對完成“空白”學習單的任務產(chǎn)生了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第三、第四課時,筆者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以“說一說”的方式,相互啟發(fā),進一步豐富氣泡圖內(nèi)容,并試著將氣泡圖中的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文字表述,進行寫話練習。經(jīng)歷了由畫到說再到寫的分步練習,在綜合運用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都能至少用6個句子熟練描述公園的地點和景物。
第三階段,圍繞“Weather(天氣)”的主題推進教學。
經(jīng)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實踐,學生已基本上明確了“空白”學習單的制作要求和細則。此階段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他們已經(jīng)能自主完成描述天氣形容詞的圓圈圖?;诒締卧膶W習重難點是“掌握季節(jié)、月份和天氣類詞匯,能用核心詞句表達不同國家或不同季節(jié)、月份的天氣”,為使核心內(nèi)容清晰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并便于他們記憶、歸納和梳理,筆者選擇了樹形圖和雙氣泡圖。利用樹形圖,學生自主梳理不同季節(jié)、月份的不同天氣,學習和鞏固與季節(jié)、月份、天氣相關的詞匯。利用雙氣泡圖,學生能較熟練地學習和掌握核心詞匯,并在與同伴的分享中描述不同國家的不同天氣,很好地訓練了口語表達。最后,再次運用樹形圖,由畫到說再到寫,分步練習寫話,鞏固操練詞句。
三個階段的實踐結束,筆者收到172份學生完成的學習單。在主題、任務和要求相同的前提下,竟然沒有一份學習單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學習單,記錄了他們個性化、開放化的學習、思考歷程,珍藏著他們的學習熱忱和努力。當筆者將學生的學習單“作品”貼在教室展示墻上時,學生的欣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三、“空白”學習單實踐的不足與改進思路
“空白”學習單實踐留下的“一路風景”,讓筆者感受到了學生的投入:課前,他們結合單元主題預習詞句,在學習單上“畫”出預習結果;課中,他們自主完成學習筆記,或創(chuàng)作與分課時話題有關的圓圈圖、氣泡圖、故事地圖、樹形圖等,積極與同伴對話、表達、復述、評價……課后,他們根據(jù)學習單內(nèi)容及時復習鞏固,整理筆記,進行口語或?qū)懽鞑倬?。他們扮演著設計者、創(chuàng)作者、分享者和評價者的角色,盡情享受創(chuàng)作練習帶來的快樂。作為教師,筆者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只是扮演了組織策劃者、方法指導者的角色,無比歡欣地跟蹤著學生的變化與閃光點,收獲著學生別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與想法,受益匪淺。
當然,整個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有待改進的問題:
第一,對教學的時間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根據(jù)故事地圖理解故事含義時,因為教學時間未把握好,學生未能在課堂上完成制作。如何合理分配教學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自主創(chuàng)作時間,促進他們消化和吸收知識、增進與同伴的分享與交流,是需要考慮和完善的問題之一。
第二,評價形式有待優(yōu)化。實踐中,對學生完成“空白”學習單成果的評價主要以自評和互評方式為主。如何將這些評價形式與階段性評價、學科綜合評價相關聯(lián),使評價機制更為科學合理,還需要做更多考慮。
第三,針對不同單元主題的“空白”學習單任務設計、知識可視化工具的使用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等是否科學合理,還有待實踐檢驗,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做出調(diào)整與優(yōu)化。
第四,如何使“空白”學習單的運用常態(tài)化,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待思考。
第五,對“空白”學習單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發(fā)展尚不成熟,對其進行具體定義,深化其理論內(nèi)涵,還要在接下來的實踐研究中不斷探索。
“空白”學習單的30天實踐只是一個開始,在以后的教學中,筆者將結合這一個月的實踐經(jīng)驗,進一步發(fā)揮“空白”學習單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大膽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 陳靜靜.以“傾聽”為核心的教育生態(tài)重構——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方案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6).
[2] 譚雯靜.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管理研究——以上海市V小學為例[D].上海:同濟大學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