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記有助于思考,思考有助于能力提升。識記是學會語言的一種必備技能,是一種語言輸入的有效方法,是一種知識積累的必經途徑,它不但可以幫助同學們掌握大量的英語基礎知識,而且可培養(yǎng)大家豐富的語感,進行聽、說、讀、寫各項活動?!耙哉n堂活動為中心”強調通過設計一些激起和加深記憶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記憶材料的興趣與熱愛,使學生從接受者轉變?yōu)榉治稣?、探究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迅速、有效地記憶。
【關鍵詞】課堂活動? 英語課程標準? 識記的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2-0153-02
一、“以課堂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時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際操作技能的人才,還得是一個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型、成長型人才,這些能力就急需在學習活動中滲透和培養(yǎng)。以往的英語教學更多地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注重實踐技能的鍛煉;更看重呈現結果,不問學習過程;知識主要從書本獲得,而不是從實際生活經驗中獲得;教師更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引導學生去探索和思考,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記住教師所教的材料,并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因此,探索一種嶄新的,能適應培養(yǎng)時代人才需求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成為迫不及待的需要。國家教委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學要實現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領域的教學目標,特別注重在傳授知識與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只有在他們樂于參與活動中,才能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才自覺地投入語言學習中,而不是被迫地記憶教師交給的材料。
二、《新目標英語》為設計活動提供了可行性
《新目標英語》每個單元都是以話題為中心,“一條線,幾個點”,要識記的詞匯、句子都圍繞這個話題。設置的題材面廣、新鮮,話題有要掌握的知識,題材又有趣,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便于記憶和思維的開發(fā),學生樂于學習。這些很有利于設計任務型的課堂活動,又利于把知識點融入到課堂活動中,使學生在玩中學英語,在玩中感受英語,符合語言適用于交際的理念與要求,為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可能性。
三、課堂活動設計需要的原則
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率,還要遵循學生認識的記憶規(guī)律,引導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英語詞匯,加深識記,避免遺忘。而且設計的課堂活動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學生易于接受,主動參與的形式,因此課堂活動需要以下原則:
1.可實施性原則?;顒拥脑O立必須能讓學生全方位去體驗獲得知識,同時設計易完成的任務,讓學生有成就感,以利于活動的順利實施。又可在任務中設計挑戰(zhàn),讓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趣味性原則?;顒又黝}和場景設立必須新鮮,符合本年齡段感興趣的事件。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主動參與。
3.獨立學習原則。活動的設立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任務,使全體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成為活動的主體。
4.互助性原則。課堂設立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與同伴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使得學生知道如何團隊合作,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四、可實施的幾種主要的課堂活動形式
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是多層次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活動方式也必然呈現出因材施教、發(fā)揮特長的多種形態(tài)。在課堂活動教學形式主要為:
1.游戲對抗類的活動。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課中可以設計“猜職業(yè)”的游戲。
場景:⑴觀看動畫 What do you want to be?說出和職業(yè)有關的單詞
設計意圖:選擇這個視頻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視頻內容跟本節(jié)課話題聯(lián)系密切,學生之前學過一些職業(yè)名詞及 want to be,由此導入新課,溫故知新,導出新句型和一些新單詞。
⑵單詞呈現猜測老師的家人的職業(yè)是什么
Guess:What is my fathers job?
What is my mothers job?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猜測老師家人的職業(yè),談論名人及身邊人物的職業(yè),貼近實際,引發(fā)學生思考,進而確立自己的職業(yè)理想。游戲環(huán)節(jié),利用道具及動作,突出職業(yè)特征,鞏固新知,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這兩個活動,既呈現原有職業(yè)名稱的詞匯,又學習應用了新的詞匯,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練習、運用這些詞匯,達到理解并識記的目的。
⑶Pairwork:句型呈現教師示范,同桌練習第一組句型:
-What do you wants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 want to be ɑ/ɑn…
設計意圖:確立職業(yè)理想,鞏固新單詞,練習句型。
⑷展望未來:小組活動,一個學生當記者,用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了解未來職業(yè),其他組員用I want to be a/an…回答問題,做調查并做匯報。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運用提升。設置小記者采訪的情境,貼合本課的主題,學生能綜合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展示。
2.信息差的活動。例如: Go for it 七年級下冊Unit9 Section A 1a—2c.Section A的話題是describe people’s looks,其教學內容都是圍繞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活動中可以設計“尋人”的活動。
情景:⑴我有一個夢想,“最美的我”;⑵我的偶像;⑶猜猜“誰是我的好朋友?”
活動方式:學生兩人一組,合作編排情境對話并表演出來。
目的:準確地表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初中生對英語普遍感興趣,但有很大不穩(wěn)定性,好奇心強,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活動,通過任務型教學法,讓他們展開想象,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熟練運用所學句型來詢問他人的外表,并用所學詞匯簡單描述他人發(fā)型,身高及身材。
通過三個不同活動設計三個長相不同的人物,學會描述人的外形、外貌,包括身高、體重、發(fā)型,從而識記本單元的重點詞匯:look like,hair,straight,curly,tall,short,medium height,medium build,thin,heavy.
通過參與小組活動,詢問及描述那個人的外表,讓學生表演對話,引導學生交際。運用并識記了目標語言?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He/She is… .He/She has… .
3.調查型活動。例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Section B 2a-2c)讀后小組活動,可以做調查活動。
情景:小組活動,調查你們小組成員一日三餐的飲食情況,制作調查表,寫一份你們小組的一日三餐調查報告。討論哪些是健康食品,哪些是不健康食品。
活動方式:小組成員一起設計最優(yōu)調查問卷,寫出報告,一人匯報調查結果。
目的:學會就“飲食”的話題自由交際,在活動中理解并運用eat,well,healthy,habit, really want, be,fat這些詞匯,能夠詢問Do you like…?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了解對方或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食物,在活動中能用I like/don’t like…h(huán)e /she likes…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表達自己或他人三餐的喜好,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同時進行健康教育,號召大家飲食健康,達到用中學,學中用,用中記的目的。
4.主題型活動。例如:七年級下冊? Unit 11 How was your weekend?和 Unit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都是關于周末的話題,讓同學們辦一期以“Our Weekend” 為主題的英語手抄報。
活動方式:運用這兩個單元所學的詞匯和句子,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動。同學各自分工:有的通過調查搜集素材,有的負責寫稿,有的負責配上插圖,有的負責整合、排版等,發(fā)揮各自所長,共同完成任務。
目的:學生通過詢問,調查,寫稿,制作手抄報,從口頭到書面表達,以各種形式反復應用所學知識,識記效果大大提高。在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學生學會用It was sunny and hot…來描述天氣,會用I went to/ arrived in/ got to…來交代周末的活動地點,I visited/saw/bought/ate/took …photos…來描寫周末活動,用It was a/an…vacation./I had a great time.來作結語。
5.記憶策略應用型活動。例如:經常設置課堂活動指導學生對所學的詞匯歸類記憶
活動方式:總結,歸類,頭腦風暴競賽
目的:將詞匯分類記憶是一種有利于我們記大量單詞,聯(lián)系記憶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我們擴大詞匯量。比如:交通工具類,學科名稱類,球類等等。
總之,理解是記憶的基礎,理解得越深刻,記憶得越牢固,活動幫助學生親身體驗,加深理解,運用幫助學生鞏固識記效果。學生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學會如何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成為一個適應社會與終身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細娥.以生為本,實現有效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3.
[2]李玉.互動:初中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藝術[J].新課程(中學),2014.
[3]高正江.以活動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東方文化周刊,2014(17).
作者簡介:
徐清梅(1973年-),女,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初中英語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