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洪
【摘要】在新時期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下,在各行業(yè)中應用到了許多新型的技術模式,而在教育領域中,自從提出新課改教學理念后,對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便成為教師一直研究的課題。就小學數學課程來說,由于其包含了豐富多樣的知識類型,且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邏輯思維,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堅持固化單一的說教模式,勢必無法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長久的注意力,特別是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學生。如何通過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讓低年級學生也能改掉貪玩走神的壞習慣,而提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應是教師著重考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趣味性;應用
小學生總是精力旺盛,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課堂上,總是忍不住愛說愛鬧,同時因為小學生缺乏豐富的知識經驗,面對理論強又需要有一定邏輯思維的數學知識,如果面對教師平淡無趣的說教,常會覺得比較吃力又無聊,很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故而,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大膽地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且具有趣味化的教學形式,以有效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致,也同時促進學生對抽象化數學知識的想象與理解。
一、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建立新時期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認為只要講好課本知識,再通過布置一些鞏固類的習題作業(yè),就是讓學生學好數學的根本所在。但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天性這一問題,教師通常未能細心的考慮,或是直接的淡化。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身份,時刻以生為本地設計課程教學的方案,并充分重視學生個性及素質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注重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不斷優(yōu)化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積極參與到一些優(yōu)質的公開課學習中,認真吸取其他優(yōu)秀教師人員在教學中可參考的教學經驗,或是對自身可取之處教學經驗的傳播,從而讓數學課堂的教師更具實效性。另外,回到本文的核心關鍵點,要積極研究趣味性的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年齡層次,來創(chuàng)設更具吸引力的教學氛圍。
二、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性教學的方法
1.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游戲情境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游戲是學生們最愛的活動之一。在新課改的教學環(huán)境下,要對學生課堂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創(chuàng)設一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小游戲,并在游戲中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領悟。通過讓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一掃數學學習的沉悶感,創(chuàng)建出活躍而愉悅的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在教學二年級《表內乘法》的內容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小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舉例說明數字“7”的倍數有哪些,然后,讓學生稍微熟悉其規(guī)律后,再來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讓學生依次報數,當報數報到屬于“7”的倍數時,需要學生作出提示,如統(tǒng)一性地“咳嗽”一聲,如果學生報數7的倍數,但卻沒有言語上的意識,則視為未能遵循游戲規(guī)則,因此會受到小小的“懲罰”,可以是給大家背誦一段數學概念,也可以演唱一首歌曲,或是朗讀一首古詩。通過這樣簡單而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深化本章節(jié)數學知識的印象,也讓讓學生愛上這種活潑快樂的數學課程,優(yōu)化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的比賽情境
小學低年級學生有著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若是無謂的攀比心理固然應受到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而如果將學生的這一心理引入“正途”,化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則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因此,新時期的數學教師,也應靈活掌控課堂教學手段,將學生看似不利的因素,化為積極因素。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關于“混合運算”的內容時,教師常會安排學生對混合計算題型的訓練,以來鞏固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在純粹的計算練習中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了激烈的比賽情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分成不同的比賽小組,然后再讓每組成員共同商議組名,學生們興奮不已,都在積極為自己的小組團隊出謀劃策,有的自信滿滿叫作“冠軍組”,有的斗志昂揚叫作“雄鷹隊”……然后,教師統(tǒng)一準備好混合運算的習題,在每報一個題目后供每組學生舉牌搶答,教師認真記錄好每組人員的回答情況,并實行計分制,以此來看哪組學生回答得又快又多又正確。通過緊張而激烈的比賽模式中,激發(fā)學生對完成混合運算題型的熱情,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3.創(chuàng)設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情境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進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要提供給學生更多有趣有益的學習情境,當然少不了對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會接觸到一些需要展開空間想象的知識類型,例如,在教學三年級課程“圖形的運動”時,教師如果僅憑口頭的說教,及在黑板上對圖形的構畫,對于這種靜止的教學形式,還是無法有效開發(fā)學生的想象空間。因此,為了讓課堂更形象和有趣,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立體的動畫視頻課件,在有聲有色,還有動態(tài)運動的圖形變化中,讓學生充分理解了圖形的運動這一數學概念,輕易化解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難點,也提升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時間的理解。在形象有趣的動態(tài)教學形式中,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
三、結束語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的教學,其目的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掌握好基本的數學知識,為將來更復雜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但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因為還處于孩童階段,難以在課堂保持長久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巧妙地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易吸收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需要建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通過嘗試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設計一些令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為華.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張潤德.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5(20):65.
[3]徐友萍.關注應用題的教學,彰顯數學魅力——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藝術[J].數學大世界,2016(09).